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从哲学社会科学的角度评述了克隆技术,对克隆技术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后果进行了分析,力图消除人们的某些误解和恐惧。  相似文献   

2.
从人学的视角洞察教育平等,可以看出人尊严的平等是教育平等的内在依据,而人个性的发展则是教育平等的应有之义,二者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两个基点。  相似文献   

3.
颂扬人的高贵,反对神学对人的蔑视;提倡人的现实幸福,反对宗教禁欲主义;推崇理性与科学,反对盲目崇拜权威的蒙昧主义;主张人的自由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桎梏,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人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人的尊严与教育的尊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有尊严的需要,尊严有普遍性尊严和获得性尊严的区分。为每个人所享有的普遍性尊严其实也是一种获得性尊严,是人类从古至今奋斗所获得的成就。获得性尊严是自尊与尊重的合奏,以自尊为前提,在尊重中得以实现。作为一种自觉的文化活动,教育也有尊严的需要。教育的尊严是获得性的,既取决于教育对自身内在价值的坚守,也依赖于国家与其他社会系统对教育的尊重。教育是人实现尊严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教育存在样态都有益于人实现尊严,只有尊严的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教育主体获得尊严。  相似文献   

5.
对克隆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克隆羊出生后,克隆人的问题引起了一阵轰动,大部分人对克隆人持否定态度。章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这种态度进行了批驳,阐述了在技术许可的前提下“克隆人”产生的必然性,提出人类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是在社会发展的一定时期形成的,应该也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改变,因此在克隆人问题上应审慎思考科技发展和传统伦理的关系,在科技和伦理之间保持一定的张力。  相似文献   

6.
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加强文化建设,而文化建设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建设。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道德建设问题的主要观点可以分为三派:国粹派、自然派和高举派。这三派都存在着理论缺陷,在实践中也必然收效甚微。加强道德建设应以维护人的尊严为主要目的,以普遍理性为原则,以合理期望为旨趣来采取多种形式分层建设。  相似文献   

7.
人权是人的基本权利,包括自由和平等权。从马克思的人学思想,特别是人权理论的基本观点出发,结合当代中国的实际,重塑和谐人权观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对当代和谐人权观的重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当代和谐人权观基本理念的诠释,应当从人的自由、平等、权利三个方面入手。其中,自由是人权的核心;平等是人权的基础和要求;人的权利是人权的展开。  相似文献   

8.
实现人民梦,根本在于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尊严。人的尊严具有丰富的内涵;人的尊严是实现人民梦的价值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实现人民梦就要敬畏和关爱生命,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构建公正和谐的社会关系,提升思想品德素质,改善社会风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人的生命尊严、人性尊严、人道尊严、人品尊严、人格尊严、人权尊严。  相似文献   

9.
贵州黄平县教育局推广“小学生为过往车辆敬礼”礼仪的行为,说明了当前教育行政价值理念的迷失。首先,该行为是越权的不合理的行政指导行为。而合法合理恰是教育行政价值的底线。其次,该行为中教育行政部门没有恪守教育中立的理念,侵犯了学生的良心自由。最后,教育行政部门没有意识教育行政应当以教育权的实现为目标。  相似文献   

10.
对于克隆人的研究与试验的伦理驳难多集中于人的尊严问题上,认为它触犯了人的尊严。本文认为,这是对克隆人研究与试验的强有力的禁令。但是,如果克隆人研究能够给研究者及相关人员带来现实利益的回报,并且最终将造福于人类,当前伦理的禁令就只是软制约,它阻挡不了克隆人的降生。这样,我们就不应当仅停留在对于克隆人的伦理困境的讨论上,而且应当对克隆人到来进行社会前景的伦理研究。  相似文献   

11.
关于克隆技术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的伦理理论对人性的假定以及人的什么特征对伦理分析是关键的都存在差异,因此它们对克隆技术的伦理分析也有差异,不可能达成共识。关于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为了获得器官、组织的克隆把人类作为一种手段并且创造出更多的需要,是不合理的;克隆作为个人对生殖方式的偏好选择在技术成熟的前提下是可以接受的,但若将其普遍化,就会产生一系列社会、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安乐死的宪法学思考目的在于提供安乐死的国家立场。从宪法权利的观念看,安乐死的争论主要围绕着生命权的本质展开。生命权的本质是自由权,也就是个人自主安排自己生死的权利,这种权利可以授权医生协助其安乐死。对于非自愿的安乐死患者,可以基于人的尊严的理由对其进行安乐死,因为人的尊严是比生命权更高的价值。但是国家将这种选择交给了患者的家属。  相似文献   

13.
“人的尊严”是宪法的最高价值,它以人的主体性为基础,在整个宪法中具有原则性的指导作用,无论是自由还是人权,若无“人的尊严”之原理,即不被承认。我国宪法上虽无“人的尊严”之规定,但有与其相类似的“人格尊严”的规定。在宪法中无沦是以什么方式确定这一价值,都同样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一般人格权,是指作为民事主体的自然人基于维护自身人格独立、人格自由、人格尊严、人格安全等和人相关的最广泛的人格利益所享有的一种基本权利.一般人格权具有权利主体的普遍性、权利客体的高度概括性、权利内容的不可穷尽性等法律特征.一般人格权制度具有解释具体人格权、产生具体人格权、补充具体人格权等功能.法人不应该享有一般人格权,一般人格权保护制度只能适用于自然人而不能适用于法人.  相似文献   

15.
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适应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要求和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时代潮流,坚持民族独立和平等,反对不平等条约,主张贸易自由,接受以建立资本主义为内容的纲领,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表现了近代农民起义领袖的民族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6.
在等级秩序尊严观念下,人不是作为一个自主、自立的人格主体存在,只是处于社会某种等级序列关系中的一个样品,并以特定的身份存在于社会关系之中。作为中国传统思想主流学派的儒家思想所包含的等级观念一直为等级秩序尊严观提供理论支持。以人性恶为基础的荀学思想和法家思想中暗含的人格尊严观、道家思想中的人性尊严观和墨家思想中的平等尊严观是中国传统思想中关于人的尊严的闪光点,是中国传统社会反对等级特权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7.
多民族、多种族、多语言的社会特征决定了双语教育在美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然而,美国双语教育的实施却一波三折.本文通过追述美国双语教育演变的历史,从目前美国社会反对双语教育呼声日渐高涨的现实出发,以政治视角为切入点,分析自由平等观念和民族主义思想对美国双语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纷乱芜杂的文学生态环境中,韩少功一直是新时期文坛上活跃的作家,他坚守着形而上的探索,成为当代文学场域中鲜明的精神标志之一。他的思考不断追随新时期文学思潮,创作思维和理念不断翻新。通过审视纷繁复杂甚至光怪陆离的世界,作品呈现出冷静的叙事、理性的批判的特色。诚挚投入的生活态度形成了他对人性独到、热情又客观的理解,理性认知使他对现实生活持有必要的警惕,形成了他充满矛盾又异常清晰、不断介入又随时自省反思的启蒙姿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