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界定与构成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属于素质教育。实践能力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及其构成要素的认识应该从广义的角度去考察。能力形成于社会实践、体现于社会实践、同时又发展于社会实践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缘于大学生所从事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 ,界定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前提是认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构成要素应体现时代特征、社会要求。  相似文献   

2.
关于强化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德育功能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思想面临着空前的困惑与迷惘,社会实践活动是使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解决思想问题的重要途径。社会各界要全力支持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营造大学生实践活动的社会氛围。高校要认真策划,加强管理,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更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形式。本文试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意义和针对大学生在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实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编辑实践活动的一般性质是由其实践活动的对象所决定的。编辑实践活动对象的制约作用一般表现在编辑客体的内容和形式分别制约着编辑主体能动作用的发挥。编辑主体是社会的精神产品产生的完成者 ,编辑实践活动的核心是编辑的审稿活动。编辑审稿本质上是对一个特殊的认识对象的再认识和再评价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强调,教师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活动中亲近并探究自然,增进对自然的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参与社区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认识与体验,发展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发展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积极而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学习并开展力所能及的技术实践和劳动实践,培养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面对现在的学生心灵上过于脆弱,身体上过于单薄,思想上过于自私,精神上缺乏上进等问题,为了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亲近自然、保护环境,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同时也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自立自强能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应对未来生活中的风雨挫折、艰辛坎坷、荆棘磨难,让他们强壮起来,能够真正肩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6.
实践活动是思品学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思品课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成为社会合格的一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在亲自参与的各种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锻炼和培养。  相似文献   

7.
论中学社会实践活动的德育功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学社会实践活动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是学校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它能满足学生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和身心发展的需要,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它能全方位地实现德育目标的要求,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在新形势下,教育者应改变对中学社会实践活动功能的片面认识,着力解决经费、基地等问题,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德育功能拓展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使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解决思想问题的重要途径.社会各界应支持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营造大学生实践活动的社会氛围;高校应认真策划,加强管理,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作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调研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学校将以往开展班队活动、展会(夕会)、体育锻炼、科技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校传统活动来代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情况。这是对综合实践课程认识模糊所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是学校必,贞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虽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活动课的基础上产生的,但它们又有貌合神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地方高校对社会实践活动存在认识层面、管理层面、知识层面的问题,需要从目标体系、项目化体系、课程体系等方面探索构建地方高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新体系,为地方高校的发展和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练琪  李延 《文教资料》2007,(32):182-183
社会和教育环境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社会实践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愈加突出和重要。但是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目前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实施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实践活动实效性。我们要切实地转变观念,并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编辑实践活动的一般性是由实践活动的对象所决定的。编辑实践活动对象的制约作用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编辑客体的内容制约着编辑能动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编辑客体的文字表达和内在逻辑结构也制约着编辑能动作用的发挥,编辑主体是社会的精神产品的完成者,编辑实践活动的核心是编辑的审稿活动,编辑的审稿本质上是对一个特殊认识对象的再认识和再评价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黄国芬 《考试周刊》2015,(14):140-141
当今各大高校的学生普遍存在投入社会实践活动时间不足、所学内容片面单一、缺乏相关专业的指导教师的指导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而学生本身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及实施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对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文章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现状与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意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思维科学     
刘奎林 《成才之路》2012,(18):I0005-I0005
曾杰教授认为,研究社会思维不但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人的一切活动,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的活动,都离不开自然、社会、思维这三个基本要素,也离不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这三种基本关系。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活动的物质化,而人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活动则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精神化。  相似文献   

15.
古今中外对教学及其过程的本质问题,有着种种不同的看法.文章首先考察了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性质及其关系,然后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教学既不是认识活动,也不是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的结合,而是单一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6.
杨丽  张军 《四川教育》2002,(11):39-39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社会》课是针对小学生学习社会常识和最终融入“社会”大家庭而开设的一门课程。其学科主要特点是:认识社会常识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课本中规定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文就小学中段《社会》课教学中的实践活动,谈谈自己的几点意见。一、实践活动的准备1.知识准备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注重操作的课程。课本上规定的实践活动,都安排在每个相应的单元之后,该单元传授的社会生活常识,是指导该项实践活动的理论基础。如:小学《社会》第一册实践活动(一)“居家安全”…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应在坚持政治原则、创新原则、学以致用原则的前提条件下,通过合理的计划组织,落实安排。在实践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必须抓住以下三个环节:一是制定社会实践活动计划,二是组织开展实践活动,三是总结验收。  相似文献   

18.
为了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促进其良好品德的形成,教师课前可以根据教材及学生实际,引导其从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感悟道理,升华情感;课堂上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使之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课后要将实践活动延伸到课外,使课外实践活动成为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的新常态。  相似文献   

19.
论实践理论     
实践理论是关于实践活动的理论,是实践活动展开之前就建构起来的关于实践活动的观念模型和行动方案,是对实践活动各要素、过程和结果的观念把握.实践理论作为与认识理论相区别的过程和阶段,它具有实践指向性、具体性、可操作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意义的发现是人的实践本质。实践是人之为人的本质.实践活动专指人的主体活动,是属于目的性的、能动的、创造性的主体活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实践活动是一切人认识的实际出发点,也是人的一切认识的根本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