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耀邦同志在十二大的报告中十分强调和重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党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重点之一。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不能离开教育。中小学是基础教育,历史课是基础教育中重要课程之一。它是一门通过传授丰富的历史知识,阐明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课,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和劳动教育,使之逐步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环节。赵紫阳总理在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政治工作报告中指出:“各级学校都要加强中国历史和地理的教学,这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历史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我们教育工作者有负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把历史教学提高到“四化”建设的高度来认识。  相似文献   

2.
1983年,邓小平同志给北京景山学校的国庆节题词中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在这里十分明确地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三个面向”的核心是现代化,但三者之间又互相依存,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要现代化必须面向世界,而现代化和面向世界的最终目的是要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历史课在担负思想教育的任务方面,历来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通过具体历史事实,讲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阐明历史发展的规律。“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借鉴历史为现实服务,历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学历史教学研究活动开展得比较活跃。尤其在邓小平同志提出“三个面向”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布以后,历史教研开展得更为深入和扎实。这对于改革历史教学,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就当前历史教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作一介绍。第一、关于贯彻“三个面向”精神有的同志提出,“三个面向”是邓小平同志针对我国整个教育改革提出的总的战略指导思想。历史教学必须贯彻“三个面向”的要求。鉴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历史教学要贯彻这个精神就应该对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材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有的同志指出,以“三个面向”指导进行历史教学改革,是全国历史教学工作者在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上的出发点和长期奋斗目标。我们应以“三个面向”为指导,加强马克恩主义理论学习,加强对教  相似文献   

4.
<正>历史课的“灵魂”是一节课的教学主旨,是统摄历史知识的主线,是涵养历史思维的关键,更是汲取历史智慧的锁钥,赋予了历史课堂以澎湃的生命力。正如李惠军老师所说,“历史课的灵魂就是撬动历史认知、历史思维和历史情意的阿基米德支点”[1]。“课魂”对于一节历史课而言至关重要,但是提炼“课魂”并非一件如汤沃雪的事情,需要历史教师具有相当丰富的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  相似文献   

5.
为了贯彻“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我认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必须解决好以下三个问题。第一,进一步明确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任务,给中学历史教学应有的地位。中学历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情操,树立共产主义信念,使学生具有运用马列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共产主义事业需要的、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这是中学历史教学的特定任务。明确  相似文献   

6.
人才都具有创造性和程度不同的创造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萌发、酝酿、创造、成熟、衰老期。萌发期指婴儿、儿童期,酝酿期主要指小学互大学学习时期。酝酿期是进入有效创造的重要准备阶段。小学历史课开设在高年级,正处于酝酿期初期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决定了小学历史学科的创造能力一般还只是种“潜在”的创造能力,极待开发培养。儿童、少年期的智力发展最快,是开发创造能力,促使其由“潜”向“显”转化的黄金时代。教育真正要实现三个面向,关键还得从小学抓起。上海三所高校的庄韵勤、朱志明、刘善龄对1983年上海初中学  相似文献   

7.
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真实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 ,是历史课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 ,也是历史教师知识构成的重要方面 ,同时 ,也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实现“三个面向”,塑造“四有新人”的一项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8.
让学生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获得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本是一个过程 ,没有过程就没有历史 ;历史教学也是一个过程 ,没有过程就无所谓教学。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 ,从猿到人 ,从原始社会到 2 1世纪的电子时代 ,其间发生了多少惊天动地的事情 ,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艰苦卓绝中谱写了多少英雄史诗 ,创造了多少光辉灿烂的文明。社会要进步 ,人类要发展 ,就需要我们学习、借鉴历史 ,还要不断地去发现、探索历史上的奥秘。中学历史课对于渴望知识 ,想了解人类发展轨迹和奥妙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一门非常具有吸引力的课程。然而 ,我们大部分的学生虽然喜欢历史 ,却对历史课不…  相似文献   

9.
根据“三个面向”精神,我理解今后我们要培养的学生,应该是着眼二十一世纪,即培养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现代化建设人才。这样的人才除了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健壮的体魄以外,在智育方面,无疑应该是具备现代化知识并富于创造性才能的人。为此,历史课要贯彻“三个面向”,固然要改革教材,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如不改变历史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现象,要想培养创造型的人才只能是一句空话。近几年来,我一直在历史教学的实践中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着手,逐渐形成“读、理、练”三段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就是把一堂课分三段,即阅读、整理、练习三段。第一段,约化十分钟左右时间,通过教师出阅读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中学的历史课是一门政治课,我认为这是我们党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所决定的.有人企图把历史课说成只是一门具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性质的课程"是不妥当的.历史课之所以是一门政治思想教育课,有以下几点理由:(一)历史课的主要任务在树立学生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人生观的基础.我们知道,历史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于揭示人类历史实践的发展过程,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阐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进步性及其在人类历史上必然取得胜利,从而培养学生献身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决心和信心.斯大林同志说得对:"有一个科学部门的知识,却是所有一切部门中布尔什维克所必须具备的,这就是马列主义关于社会、社会发展规律、无产阶级革命规律、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共产主义胜利的科学."中学历史教学就能使学生初步的领会这门科学.  相似文献   

11.
历史教学培养能力的问题,近几年从理论上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以“三个面向”为战略方向,还是有深入再探讨的必要。适应“三个面向”的需要,从历史学科的内容、任务、特点出发,提出明确的培养能力的要求,就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我仅就此问题谈一些个人见解。一、以“三个面向”为战略方向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学习能力 (一) 历史教学必须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放眼未来“三个面向”要求教育从学校狭隘的天地里走出来,从国家的全局与未来考虑问题。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了解世界新的技术革命的趋势。当今科学技术知识发展已明显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科学技术知识的更新越来越快。知识老化周期越来越短。据统计,二十世纪头十年知识老化周期为  相似文献   

12.
“三个面向”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邓小平同志1983年10月1日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这个题词,不仅是对景山学校教改的指示,也是对面临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与我国科技赶超国际水平的情况下作出的战略决策,它十分精辟地为创造教育指明了方向。在我们即将迈向21世纪,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今天,学习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对创造教育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一、传统教育面临的挑战传统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崇尚书本的“主知主义”,即传授人类已经积累起来的文化知识,采用的…  相似文献   

13.
历史课是中学教学的一门基础课,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在实现青少年德智体美劳的培养目标,达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历史教学有其独特的作用。而广传的、丰富的历史知识能否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则是历史教学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多年来对历史教学的多角度的研究,历史教育的价值是肯定的,这门学科在培养青少年既具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高尚道德情操,又具有较广博的知识领域和在观察、分析、认识问题能力方面确实起重要作用。而要达到  相似文献   

14.
《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规定,“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即要求中学历史课要切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教学。这就需要教师讲授“教材里的主要内容,包括讲清楚一些必要的历史概念、术语、难懂的词等等”。这里仅就解释历史名词的基本方法,谈一些粗浅的体会。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历史名词?历史是人类活动的记录,历史名词就是人们对古往今来的纷繁  相似文献   

15.
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字靠什么来支撑 ?一靠左撇———杰出才能 ,二靠右捺———健全人格。人格是一个人的特质 (如智慧、气质、情操等 )与品格 (如社会行为、心理品性、道德品行等 )的总和。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完善人的人格、提升人、发展人。可以说没有人格 ,就没有教育 ,人格教育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历史学科连接过去、现实与未来 ,它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轨迹在人们意识形态和知识系统中的反映 ,故它是一门具有“价值理性”的综合性知识学科。可见 ,在学生人格养成方面历史学科处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历史教育承担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  相似文献   

16.
“三个面向”是邓小平跨世纪教育战略思想最精辟的概括和最深刻的表述。“三个面向”首先明确了教育的地位和意义。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因为人类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或称后工业社会过渡的转型期,对教育提出了进行重大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教育要面向世界,因为世界正在出现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倾向,只有加快发展教育,才能尽快提高综合国力,使中华民族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育要面向未来,因为未来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教育必须从教学对象、内容、方法、手段、管理诸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创新改革,才能最终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而面对未来  相似文献   

17.
怎样上好一堂历史课?这是当前中学历史教师正在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我基本上同意林丙义同志的意见。我觉得现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确实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在强调“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同时,出现了某些忽视基本史实教学的现象。知识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基础,离开了这一前提去谈“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那只能是一句空话。原始人类的智力只能达到制造简单石器的水平,这和原始人类掌握的知识范围有关系;现在人类在各个科学领域里所以能够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攀登一个又一个科学高峰,这和现代人类掌握了广阔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未来不仅是科学技术的未来,更是共产主义世界的未来。邓颖超同志对少先队员们殷切地说:“未来是属于你们的,未来需要你们去创造”。“这个未来是指的共产主义。这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和我们党的最终目标而说的。因此,你们从小就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这真是教育“面向未来”的核心与真谛。为适应未来的需要,培养与造就未来一代的新人材,我们不能满足于现有知识的传授,要注重教育新一代树立创造的志向,培养他们具有创造的才干,讲求学习方法的训练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发展智能,打开学生眼界,开阔学生视野,锻炼与提高组织管理与社会活动能力。然而更重要的是将观察世界、预测未来,认识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代前进的方向的方法教给学生,从而使他们强烈要求变革现实,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勇气。胡乔木同志说:“为了进行共产主义教育,需要进行历史教育,理想教  相似文献   

19.
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尊基人郭沫若,在他漫长的战斗生涯中,既纵横史笔著书立说,又苦营舌耕培育新人。他对历史教育积有丰富的经验和卓识,在《几封讨论古代研究的信》以及其他文章中,对此他曾作过专题论述。这些宝贵的意见,至今仍对历史教学工作者具有指导意义。一、摆正历史教学的地位“历史教学在教育工作中占极重要的地位,尤其在普及并深入爱国主义教育上是基本的工作。”①郭沫若开宗明义地指出这一点,说明他特别重视历史课。他的这句话,至少有两层意思,值得我们注意。首先,从整个教育工作着眼,历史教学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从来就担负着别的课程所担负不了的任务。历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通过传授历史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未来,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于1983年10月给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指示常学常新,它高瞻远瞩、旗帜鲜明地为教育改革和历史教学指明了方向,具有长时期的指导意义。“三个面向”,相互依存,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其核心是现代化,让中国尽快自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迎接来自西方的挑战。历史教学要贯彻“三个面向”,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历史教学也只有贯彻“三个面向”,才能充分体现出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并把历史教学改革引向深入。历史教学怎样贯彻好“三个面向”,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必须抓紧、抓好。第一,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