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构主义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师提出了复杂、多元的要求,并向教师的传统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新的挑战。建构主义学习论要求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开放性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创建和谐课堂;以差异为依据,鼓励学生多元理解;以教学情境为依托,促进学生知识建构;以提高自身素养为前提,做教学型研究者。  相似文献   

2.
建构主义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师提出了复杂、多元的要求,并向教师的传统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新的挑战.建构主义学习论要求教师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开放性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创建和谐课堂;以差异为依据,鼓励学生多元理解;以教学情境为依托,促进学生知识建构;以提高自身素养为前提,做教学型研究者.  相似文献   

3.
杨素芳 《科教文汇》2007,(9X):15-15,19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旨在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英语水平的提高。达到这一目的,笔者认为,必须要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从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转变为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改变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从传统的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新的学生学习的启迪指导者;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者;学生情商的培养者;通才知识的学习者。  相似文献   

4.
赵皎如 《科学中国人》2014,(8):171-173,175
针对教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容易走极端的误区——认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必须课前先学,课堂上多讨论,即重预设、重展示,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多元互动教学的构想,以新浙教版七下《6.5频数与频率(1)》课堂教学为例,说明多元互动教学的五个环节:问题的暴露—探讨—基本解决—完善细节的自我知识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5.
从语文活动课角度出发,论述了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活动课及语文课外活动三者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张扬学生个性同时,建立合理有序的语文教学体系。为了阐述这一观点,首先从宏观角度出发,阐述了在教学中建构的课堂教学、活动课、课外活动“三位一体”的培养学生个性的功能体系;然后从微观角度阐述了课堂、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的建构;最后从评价方法入手论述了自主评价、教师评价、社会群体评价的“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赖世友 《内江科技》2005,(Z1):41-42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教学设计必须“以人为本”,必须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是让学生完成知识建构的指导者、引导者,教师的教学过程是通过创造情景为学生建构知识。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目标向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教师,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其角色地位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化。表现在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是一个促进学生发展和自身发展的综合评价者。本文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与传统教师的角色地位作为对比,阐述在基础教育下的教师角色应该是多元整合的教师角色。  相似文献   

8.
形成性评价是区别于传统终结性评价的一种新的评价理念,其优势主要体现在能够实现教学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本,强调学习过程及知识建构的重要性.形成性评价对教师的角色与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评价中,教师承担着评价方案的设计者、评价活动的组织者、有效信息的反馈者、学生评价的引导者及学生反思习惯培养者的角色,要求教师应具有信息采集能力、反思能力及启发激励能力.  相似文献   

9.
袁红军  张凌 《现代情报》2015,35(3):166-169,174
本文在分析文献检索课发展脉络及其情境的意义建构基础上,提出了文献检索课情境的意义建构范式,将文献检索课情境划分为传统型和创新型两种类型,其对应的意义建构为主导式和引导式两种形式,并分别论述传统型和创新型两种情境类型,指出传统型是以教师为主,过多关注教师意义建构的教学内容与目标的实现过程,而引导型则强调教师的引领、启发作用,关注教师和学生、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境,应对不同问题形成的意义建构过程和结果。通过二者的对比,本文认为创新型能够提升文献检索课教学绩效,也将为其教学创新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最后,本文给出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10.
当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维特罗克提出了"生成学习"理论,从这个理论可以看出现代教学中问题的根本仍在于课堂中学生主体性的缺失,如果没有学生主动地内化、建构,获得真正的意义,再精彩的教学,于学生而言,教与不教都差不多。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到的,而不是教师所教的,不能以教师主观的分析代替学生真正的学习过程,教师所要做的则是引导、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建构。  相似文献   

11.
林清野 《内江科技》2011,32(10):58-59
传统的计算机教学仍注重的是教师的教,而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导致了教与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而建构主义提出应该将教学中的主客体连接起来,使得知识的建构变成双向的,通过“情境”、“会话”、“协作”、“意义建构”四个学习要素的运用,为计算机教学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浅论教学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旭东  何敏 《内江科技》2007,28(1):24-25
教学目标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之前所设想的行动和要迭到的目的与期望,它以学生的身心变化为标的,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的终点.它的基本要求是:①明确度;②系列化;③个别应用:教学目标是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得以真正实现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3.
汪晓梅 《科教文汇》2007,(1X):139-139
美术鉴赏课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要搞好这方面的教学,首先要营造情境,烘托心境;其次要培养兴趣,催生情趣;再次要有意建构,生成经验;最后要引导移情,教会鉴赏。  相似文献   

14.
韩健 《内江科技》2007,28(1):39-40
以新课程提出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指导,“在普通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不断反思、总结,促使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具备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中小学校美术教育状况的调查与现状分析,提出三个方面的建议:首先建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学条件。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多管齐下,在枣庄市市中区区域内均衡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其二建构新型的教师与学生关系,倡导开放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美术教学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第三倡导多元评价机制,激发中小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在美术教学中进行正确有效的评价方式与环节,采用多元化作业评价机制,提倡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6.
谷晓红 《科教文汇》2007,(8Z):87-87
针对中专生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几大原因,根据多元智力理论,一方面,充分利用其智力强项来促进智力弱项的发展,提出要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教学方法上、课堂教学上、作业布置上、教学评价上进行相应的改进;另一方面,利用各种智力相互作用,提出建立朋友型的教师形象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来促进数学学习,使每位学生都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7.
从我国教学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传统教学一直是处于主导的地位,它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主要靠教师向学生灌输,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而现在,建构主义思想下的研究性学习提出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为了达到更好的对传统教学进行补充,在当前社会步入信息化的时候,通过教育机构和教师队伍自身的实践和对计算机知识的丰富和了解,大部分的教育开始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数学教学,以要求学生掌握知识为重点。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的深入,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急需改革。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探究出数学教学新模式,使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19.
丁亮国 《科教文汇》2008,(31):101-101
素质教育对所有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始终把素质教育放在首位,这就要求中学语文教师做好增强自身素质、教育观念转变,在教学的中心环节——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来展开教学。  相似文献   

20.
熊瑶 《科教文汇》2007,(4X):55-55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它转变了许多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观念,把学习由静止的“反映”观,即强调学习作为一种认识所具有的客体性和符合性,转变为动态的“建构”观,即强调主体性和选择性,指出了学习作为一种认识是主体能动选择、主动建构的过程,其中心在于学生“学”。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