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复杂性理论是在传统经典科学范式局限性日益暴露的过程中逐步兴起的,复杂性理论强调非线性、混沌:无序性与自组织以及元观点,这为教育研究范式的转换开辟了一条新路径.复杂性理论使我们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教育.鼓励开放的、多元的教育研究思路;重视教育过程中的偶发事件与个案研究,强调教育研究过程中的反思性研究等.这为教育研究的创新提供了一个可能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2.
根据库恩的范式理论,新的研究范式的形成标志着新的科学的诞生。目前,国际上教育神经科学的研究已经呈现出其独特的研究范式,这些研究范式的重要特征是超学科性。这种超学科性体现在本文所阐述的哥伦布法、教育中的群组研究法、溯因推理法、复杂学习系统的整体研究法和内部效度与生态效度并重的现场实验法中。  相似文献   

3.
文学理论学科范式是指文学理论工作者基于文学理论学科的本质及其教学实践过程形成的一套共同信念,以及借助这一套信念规范、约束其理论思维与实践操作的模式与手段.壬戌学制创制了一套具有现代理论话语特征的文学理论话语表述方式,对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规划,为文学理论课程的讲授提供了一套规范而具可操作性的实施程序,从话语类型和教学模式两个方面实现了文学理论学科范式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4.
台湾地区全人教育理念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日益严峻的教育功利化倾向,90年代中期以来台湾地区兴起了一股"全人教育"的理论热潮。本文在分析该理念产生背景的基础上,对台湾学者关于"全人教育"的探讨进行了梳理,同时对其特征加以评析,认为该理念对于塑造"人之为人"的教育观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范式理论来自库恩的科技史研究,与人文文化和人文精神密切相关。该理论因概念的模糊性问题遭到"严格科学"的质疑,却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具有不可忽视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我们可以从理念、话语和技术三个方面对一个范式进行操作化、学科化、问题化处理,使之成为一个适切的概念工具。这对于理解高等教育中的各种范式论争,处理全球化时代高等教育的重大转型和发展问题,具有显著的理论潜力。  相似文献   

6.
和谐理念下的高校全人教育课程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人教育以培养和谐发展的人为理念,从身心、智力、审美和情感意识、个人责任和精神价值等多方面整合人类个体知识。约翰.米勒提出"平衡、包容与联结"为全人教育课程遵循的三原则,为我们提供了实践全人教育理念的途径。和谐理念下的高校全人教育课程与通识教育课程,都是培养全面和谐大学生和提高文化素质的模式,以整合的理念整体思考高校课程体系,融课程规划、目标、内容、评价和管理为一体。以公共基础课程、通识课程和课外学术活动或业余活动为主要实践阵地和实施途径,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贯穿其理念和思想,在教师教学方法中融渗全人教育理念和思想。此外,建立专门机构进行课程的规划、审核与实施,建立评价体系是落实全人课程和保障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整体性治理:公共管理的新范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整体性治理是西方国家公共管理研究中的一个前沿性课题,整体性治理兴起的背景、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是研究的主要论域。新公共管理时期个体主义思维方式的滥觞及其在实践层面留下的治理的碎片化,直接刺激了整体性治理的兴起。强调以问题解决作为一切活动的逻辑,使得整体性治理必须充分利用包括政府在内的各利益相关者的专有资源和比较优势,自发生成多变的网络治理结构。在此网络结构中,协调、整合和信任机制是整体性运作的关键性功能要素。在数字化时代即将来临的21世纪,整体性治理的思想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公共管理的整体性治理范式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8.
当代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主要围绕着范式争论展开,其发展脉络大体经历了理想主义范式、现实主义范式、多元主义范式和全球主义范式几个阶段.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全球主义范式在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影响日渐增强,出现了世界体系论、全球化新论和全球治理理论等多种理论形态.然而,由于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全球主义范式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到国际关系现实的制约,它也未能从根本上动摇其他范式的主流地位,但全球主义范式在国际关系理论发展中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教育组织现象学范式是一种有着重要影响的主观范式论,这种范式关注组织中人的存在,强调组织的可理解性与组织的建构性,认为组织是人的意志与价值的体现。古代哲学、德国古典哲学、现象学与存在主义、历史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等哲学思想都影响着这种范式的产生与发展。建立在这些哲学思想的基础之上,教育组织现象学范式对实证主义、理性主义以及结构功能主义展开批判,并构建出人本性、道德性与理解性的全新组织观。  相似文献   

10.
在系统分析教育技术常用的两种研究范式的基础上,结合哲学史的梳理,从方法论、研究方式和具体研究方法三个层面对现象学进行了分析,指出现象学是教育技术研究的第三种范式。在方法论层面,现象学范式的创新性突破在于穿透了“一般”和“个别”的割裂;在研究方式层面,现象学范式遵循质性研究的模式,擅长对微观体验的揭示;在具体研究方法层面,现象学范式综合运用访谈、体验报告等手段,使研究结论具有建构性。在此基础上,根据对教育技术研究特征的分析,明确了现象学之于教育技术研究的方法论价值在于贯通融合,即有利于教育技术研究的定位融合、视域融合和研究取向融合。  相似文献   

11.
范式是科学共同体共享的价值、信念和技术的有序结构,是科学理论得以建构的路径和方式.现代教育管理学诞生之初,应对20世纪初大工业时代对教育发展的要求,移植了现代管理学的研究范式.以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为价值基础,用经济活动的规律指导教育管理实践,采用理性人假设,将利益驱动作为人与人互动的基本模式,以此作为现代教育管理学理论的发展路径.由于教育的去功利化发展,现代教育管理学范式中固有的教育活动与经济活动的内在矛盾得以发展,技术架构与价值实践的矛盾凸显,现代教育管理学遭遇了理论发展和实践应用的双重危机.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教育政策范式的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社会转型与公共教育权力转移的背景中,教育政策活动范式和教育政策分析范式的转变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教育政策要有效地解决新的社会背景和政策环境中的新问题,必须走向新的范式。在教育政策活动中应建立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之间权力博弈的机制;在教育政策分析中,应建立权力博弈和制度分析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全人教育思潮的兴起与教育目标的转变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全人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在联结、整体性和存在三个基本概念和原则的基础上,全人教育的倡导者认为教育不仅要实现个体在智力和职业能力方面的发展,而且要实现个体在生理、社会、道德、伦理、创造性、精神各方面的发展,重视教育过程中的经验、选择与合作.这对教育目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引发了教育目标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与学科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的核心是是否能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的问题.对整体性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也是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提.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建设为指导,建设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  相似文献   

15.
教育理论应该指导实践。教育理论何以才能指导实践?我们惯有的思雏方式过多地带上了教育研究者理论话语霸权的痕迹,而忽略了教育决策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的群体文化特征。为求教育理论指导实践,教育研究者应该更多地反求自身,加强与实践层的沟通,从研究问题的选择上、研究方式上、研究成果的内容上、研究成果的形式上谋求与实践的统一,并尽可能的追求自身理论的独立地位。  相似文献   

16.
库恩对于研究范式的定义并不严格,但可以分析出他是在三个层面上使用。对于高等教育研究而言,这三个层面上的范式显示了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三维视界:第一,“人造物”的研究范式,夯实了高等教育的研究基础;第二,“社会学”的研究范式,丰富了高等教育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第三,“形而上学”的研究范式,预示了高等教育学研究的革命性前景。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设计研究过程中两种完全不同认识的分析,揭示了设计研究中“逻辑一贯的同质性思维”——理论思维和“非逻辑的异质性复合思维”——工程思维这两种思维方式的本质区别,工程思维具有主导性,现实的设计研究中存在着理论思维向工程思维习惯性越界的误区是研究效果不佳的重要认识论根源。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小学教师对于三级课程整体推进的逻辑起点、发展路径、建设规律和开发模式缺乏足够的了解。为了更好地促进校长教师把握、理解、领导、整合和实施课程,北京市对三级课程建设中的路径、规律和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探索,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三级课程整体推进的文化范式。  相似文献   

19.
20.
比较教育学的教育形态研究范式是一种对当代全球教育社会生态的真实全质存在进行形态性完整把握的研究方式,有着最为真实完整的事实、思维、历史和价值等方面的科学依据。在人类社会生态全质形态得以充分发展和比较教育学全质形态化研究有了深厚积淀的历史条件下,教育形态研究范式将超越性地真正登上教育研究的历史舞台,成为比较教育学乃至整个教育理论科学正确认识、反映、解释和引领教育社会生态现实的主力性的通行学科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