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立场,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全过程人民民主成为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根源于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立场不断推动人民民主理论与制度创新。坚持人民立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充分彰显人民意志、反映人民意愿、维护人民利益,将人民至上理念贯彻落实到治国理政的过程之中,从根本上确保人民民主的全方位和全过程实践。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人民立场,有利于深刻把握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的本质内涵,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民主逻辑超越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民主逻辑的优势,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积极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实现国家和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最大限度地凝聚起人民共同奋斗的力量,不断推动人类民主新形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回答了党"为了谁"的问题,表明了党存在的根本目的和意图。党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回答"为谁服务什么"的问题,实际上就是以什么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问题。从本质上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以为人民谋利益为中心,将为人民谋利益作为服务人民的出发点、内在要求、实质内容、首要任务、基本遵循、落脚点。而以为人民谋利益为中心全心全意服务人民,必须坚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坚持一切向人民负责的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基本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提高为人民谋利益服务本领、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利益关系、为人民办实事和办好事。  相似文献   

3.
20世纪的中国历史,与毛泽东的名字紧密相联。他的精神品格,曾是时代与民族的人格化身;他的思想,曾塑造过一代乃至几代中国人的心灵。他的一生与中国人民的切身利益连在一起,在他人格和思想的闪光之处,正是他心中装着人民,想着人民,并为人民献出了他毕生的精力。他的人民观至今仍有极大的教育指导意义。文章从人民创造历史、与人民打成一片、向人民学习、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毛泽东人民观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4.
“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一条重要成功经验,也是在新时代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人民至上论”的核心要义包括人民地位至上、人民利益至上、人民力量至上和人民满意至上,四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基本立场、两大重要动力、一个最终结果”的严密逻辑体系。其中,人民地位至上是基本立场,内在蕴含着人民利益至上、人民力量至上、人民满意至上的现实要求;人民利益至上和人民力量至上是两大重要动力,推动着“人民至上”的实现;人民满意至上是目的与归宿,是检验“人民至上”的最高尺度,是坚持“人民至上”的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高频词:人民1.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2.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一切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3.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6.
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人民”相关的三个概念,现将它们比较如下:一、四个概念的区别1.人民: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权决定国家的重大事务。现阶段,我国人民的范围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及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奋斗史也是党对人民至上思想进行探索的历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先后围绕人民解放、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利益和人民美好生活等主题对人民至上思想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坚持党的领导、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有健全完善的制度体系作保障等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8.
人民立场是党一以贯之的根本立场,"为了人民"是人民立场之魂,"依靠人民"是人民立场之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人民立场之基,人民是社会主体为人民立场之源。打造公共交通社会治理新局,必须坚持人民立场,突出人民主体地位,积极谋求政府统领、市场调节、社会协同与公众参与的最大合力,畅通"最后一公里"之"末梢堵塞"。  相似文献   

9.
坚持人民至上蕴藏着深厚的哲学依据,人是实践活动与认识活动的主体是其认识论依据,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是其历史观依据,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其价值论依据。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对人民话语进行理论开拓,经历了从党的群众路线、人民当家作主、维护人民利益到坚持人民至上的话语演进。结合党坚持人民至上的历史沿革与演化规律,新时代坚持人民至上在实践中要求做到坚持人民地位至上,巩固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强化为人民谋利益的工作导向;坚持人民标准至上,坚守人民满不满意的根本标准,推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价值追求,彰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人民性底色。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是国家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保证改革可以顺畅发展的重要的保证。俗话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切实解决好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一、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法宝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我们必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树立正  相似文献   

11.
人民立场是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理论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续坚守人民立场的理论基础,新时代人民立场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并且,新时代赋予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新的内涵和价值,它包括人民主体地位、人民美好生活目标、人民历史作用以及人民评价标准的丰富内涵,有助于加强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有助于党牢记初心,增强"公仆"意识,巩固群众基础,同时也有利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为实现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12.
人民监督员制度与权力制约权力、权利制约权力和社会制约权力理论相契合,符合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体现了司法民主、司法公正和遏制司法腐败的目标追求。但现行人民监督员制度存在一些问题,改变人民监督员的选任方式、扩大人民监督员的监督范围、赋予人民监督员调查取证权、提升人民监督员决议的效力等级等,是实现人民监督员制度价值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人主要指人民,即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中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主要是指以人民或人民群众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实现科学发展必须以人民群众为出发点,必须依托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必须以造福人民为目的。在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观点、党执政为民的观点、建设生态文明的观点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是中国共产党关于人民健康思想理论的当代发展。该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历史望远镜"回顾总结、吸收借鉴党的历代领导人的人民健康理论,在新时代人民健康工作实践中逐步形成、丰富和发展的。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重要论述是包含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将系统思维融入到人民健康发展事业全过程、坚持走开放包容的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构建起理论框架和基本内涵。其理论特点主要表现为:人民性、系统性、民族性和开放性,实践价值体现在:有助于发展人民健康事业的民生福祉、彰显人民健康事业的公平正义、助推人民健康事业的改革创新和人民健康事业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5.
“人民”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概念,一直被马克思主义者推崇和使用,在中国更是踵事增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并在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百年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人民主体地位理念。“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百年奋斗的伟大优秀历史经验。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探讨人民主体地位理念的理论基础和历史沿革、明确人民主体地位的实践路径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发展阶段,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坚持以人民是权力主体、人民是价值主体、人民是实践主体和人民是评价主体四个方向为指向标,在实践中落实和保障人民主体地位。要筑牢人民权力主体地位,发展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保障人民价值主体地位,让社会发展成果进一步惠及全体人民;发展人民的实践主体地位,坚持“紧紧依靠人民”的实践指向;落实人民的评价主体地位,坚守“人民满意”的根本标准。在现代化建设中落实和保障人民主体地位,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作为有效引领国家和人民迈向现代化的“牵引器”,内蕴以人民之“力”满足人民之“需”,办成人民满意教育的理性逻辑。作为面向人民现代化的教育,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应致力于满足人民指向效益型生产的物质需要、指向合作型生产的社会需要、指向绿色型生产的自然需要。作为服务人民现代化的教育,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应从教育理性上映射人民整全性生命、从教育资源上支撑人民跨界型发展、从教育制度上保障人民多向度行动。作为依托人民现代化的教育,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应以修正“为何”兼“何为”的人民行动理性触发动力擎、以优化“提质”兼“增效”的人民行动范式铺就快车道、以完善“输血”兼“造血”的人民行动制度再造新优势。  相似文献   

17.
政治与人民群众的社会心理紧密联系着,两者有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政治受影响、受制约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心理,须适应人民群众的社会心理要求,反映人民群众的社会心态(社会态度及其状态和动态)。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须听取人民群众的心声,顾及人民群众的要求。政治也影响、制约着人民群众的社会心理,产生相应的社会心理效应(社会心理的效果和反应)。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须以人民群众的社会心理为中介而付诸行动,而且其实效也不能缺少人民群众的社会心理效应的验证。社会心理效应常可作为修正路线、方针、政策或提高人民群众对政治措施的社会心理承受力的重要参照系。  相似文献   

18.
民主执政和人民群众监督的时代意蕴体现于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目标.人民群众监督是民主执政的内在要求,民主执政是人民群众监督的前提,并为人民群众监督提供了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监督是国家监督制度的基础.加强人民群众监督主要在于提高人民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完善人民群众监督机制和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新征程指导文化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民立场,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人民性品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民本理念和新时代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工作实践。文化建设、发展和繁荣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文化建设依靠人民、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效由人民评判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人民立场的核心要义。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人民立场,要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保证人民立场的价值取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提升文化服务效能,不断增进人民的文化福祉;推进文化领域制度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坚持“以文化人”,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0.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人民民主的崭新形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实践相结合的新成果。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性、社会主义的人民性、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三重逻辑有机统一的基础上形成并发展的。与西方民主相比,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内在的优势,集中体现在人民民主的人民性本质、丰富的民主实践形式和集中民意、发挥社会合力等方面。当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全过程人民民主,还需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各种制度、各个环节;依托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提供制度保障;以党的群众路线为遵循,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