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新闻育”专设委员会,是日本新闻协会会长小林与三次先生提倡将“新闻育”作为教育界和新闻界的共同课题之后于1986年创建起来的。该委员会第一项活动就是在1986年3月派遣代表团赴美,进行专题考察。代表团参加了在洛杉矶召开的全美“新闻育”(News-paper in Education)大会,访问了包括《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在内的五大报社,并且在芝  相似文献   

2.
卢新宁 《今传媒》2016,(10):169-169
大约1个月前,在日本的古都京都,一家“汉字博物馆”开馆。博物馆一层大厅放了一棵“汉字树”,上面挂着808个中日韩三国共同使用的汉字。同样是汉字,在越南,有新年求汉字祈福的习惯;在马来西亚,每年都会评选年度汉字。某种程度上,汉字这一符号,象征了东亚各国在文化上的“共同血脉”。源远流长的文明史中,中国、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分享着共同的文化记忆乃至民族记忆,这是一个“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国际化背景下汉字的发展”这个题目是曹先擢先生自己首先提出来的。他说,对这个题目感兴趣的原因,并不只是因为他刚参加过东京新闻社和《北京日报》联合主办的“汉字化的未来”研讨会从日本回来,也是长期以来对这个题目有较多思考的缘故。  相似文献   

4.
京都桂川河畔有一位为汉字“生存权”而默默倾注心血的可尊敬的老人,他就是日本著名的文字学家白川静先生。其汉字研究三部曲——《字统》、《字训》、《字通》,历经十三载,终于在迎来八十六岁高龄的今年最后完成付梓,从而为汉字研究为汉字在异邦的生存竖起了一座海外丰碑。日本全国性大报《朝日新闻》报社为此将“朝日奖”授予老人,并在今年2月4日至7日的《朝日新闻》日报版以“白川静世界”为题连续发表该社编委河谷正夫的专访文章。为便于汉字故国的同行和更多读者了解其人其事,现将原文摘要编译,文体仍沿用一问一答形式。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新闻代表团访日期间,按照日本新闻协会的安排,我们访问了九州《熊本日日新闻》。去之前,日本新闻协会的木原正博先生就向我们介绍说,在日本,《熊本日日新闻》以颇具地方特色而受到报业同仁的称许。百闻不如一见。实地访问使我们感到,确有值得称许之处。“突出熊本意识”报社负责编务的常务董事森茂先生告诉我们,他们的报纸所以能办出地方特色,是因为宗旨明确,报纸要“为发展本地的经济、文化事业,使本地人在经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日本文字由日本当用汉字与假名组成。日本当用汉字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沿用汉字的固有字形,如“化学工業”、“工業火薬”等等。二、日本的自行简化汉字,(其中有与我国现用简化字相同的,也有不同的)。如“图书馆”的“图”、“文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和日本冲绳县县立图书馆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琉球历史关系研讨会”,于1993年10月9日在北京召开。以馆长、研究馆员徐艺圃先生为团长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代表团、以冲绳县立图书馆馆长金城功先生为团长的冲绳县教育委员会代表团出席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来自日本琉球大学、法政大学、白梅学园大学、长岗工业高等专门学校、冲绳国际大学、神户女学院大学的专家、学者;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福建师范大学的专家、学者;有来自国家档案局、北京市档案局及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专家、学者,共60余人。会议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副馆长、研究馆员秦国经先生主持。徐艺圃先生和金城功先生先后致词,对研讨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热烈地祝贺。接着,中日学者分别作学术报告。下面以发言先后为序,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汉字传播吏》是一部文字吏研究的专著,怛因为它研究的是汉字传播,非专业读者也可以把它当作汉字知识的扩展读物。汉字不仅传承久远,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以汉字的使用为中心,通过广泛的文化交流,形成了“汉字文化圈”。像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都有使用以汉字为基础而创制的文字。  相似文献   

9.
秋山骏先生     
陈喜儒 《传媒》2002,(8):60-61
1990年初秋,秋山骏先生参加日本作家代表团到中国访问。这是他第一次访问中国,处处感到新奇,脸上闪着孩子般天真兴奋的光。他说中国使他感到亲切,他爱上了中国。 秋山先生个子不高,文质彬彬,有谦谦君子之风。在中日作家座谈会上,谈及日本文学流派、思潮或动态等问题时,团长三浦哲郎  相似文献   

10.
应日本新闻贩卖协会(以下简称“日贩协”)的邀请,我们全国报纸自办发行协会代表团一行6人1993年4月11日至18日对日本的报纸发行业作了为期一周的专题考察,受到了“日贩协”热情友好的接待。“日贩协”现任会长郡司辰之助先生致力于日中友好,1972年曾随田中首相访华,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会见。这次,郡司会长亲率“日贩协”的几位副  相似文献   

11.
1987年5月,中国新闻代表团访日期间,访问了日本经济新闻社。主人热情接待代表团,并详尽回答了我们的提问。据主人介绍,《日本经济新闻》“是目前超过美国《华尔街日报》的世界最大的经济报”;日本经济新闻社正在向“世界性的经济综合情报机构”的目标前进。目前,该社有工作人员4000人,拥有资本12亿日元,年总收入达1250亿日元。它经营的报纸,在日本“是政界、财界、官方的首脑人物和实业家们必读的报纸”,是“现在日本最有影响的专业报纸”。  相似文献   

12.
应《北海道新闻》社之邀,我们人民日报代表团到日本访问,岛田先生出面接待并陪同。这样安排,恐怕也是出于对等考虑,因为岛田先生的头衔是《北海道新闻》社编集委员,相当于我们代表团团长的职务。 2000年9月3日,我们飞抵北海道时,已是万家灯火。岛田将我们送至宾馆后即离去,临走时叮咛:“明天早上9点钟在宾馆大厅集合。”因在国外,凡事都上心一点,当晚我们早早就歇息了。第二天早上8时50分,我们代表团一行4人比原定时间提前10分钟来到大厅,没想到岛田已和翻译先到了。第三天早上,我们刻意又早到了10分钟,岛田…  相似文献   

13.
用时下的话说,我是王洛宾先生(按我母校北京大学的“方言”,“先生”在这里的意思是“老师”)的“粉丝”,这要从1956年在山东胶南上高中第一次听到他的《跑马溜溜的山上》算起。  相似文献   

14.
司徒汉帮助我采访八九年初,我在《歌剧艺术》编辑部工作时,采访过一位英藉华人音乐博士——何士能先生。当时,在旁作陪的有何先生的表哥司徒汉先生,那是我第一次认识这位“大指挥家”。作陪的还有何先生的表姐体育科学研究所的司徒璧双女士,她和司徒汉是堂宗兄妹。席间,司徒汉先生没有一点指挥家的架子,当我听不懂何先生的广东土话时,他和璧双轮番当我的翻译。何士能先生谈及中国音乐在英国的地位时,一些音乐领域的术语和专业名词诸如“头紧腹圆尾轻收”“打击乐”等等时,司徒汉先生还借助于手势为我解说。采访即将结束,司徒汉先生告诉我,他的夫人顾葆瑜女士也在歌剧院工作,是位“女高音”。可惜的是,  相似文献   

15.
过去我馆用的日文著者号码是以著者姓氏的日汉字笔顺排列而成的。因为日汉字与我国汉字在字形、字义、字音上都有差异,并旦,繁、简不一,在实践中碰到一些问题。特别是不依循日本人姓氏的读音而按中国字形来处理,觉得带有牵强的成分。采用植村长三郎编的日文著者表比较可取,它能科学地、确切地反映日本著者姓氏,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广州市志》(卷十九,人物志.广州出版社,1996年)第651-653页附录“在广州处决及病亡的侵华日军战犯名单”,仅开列了5人,有3人无生年。有关广州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的记载很少。1989年,黄汉纲先生在《越秀史》第2辑上发表了《广州审判战犯军事法庭》一,很有价值。笔是专门从事日本侵略广东史研究的,  相似文献   

17.
’98中日企业档案学术座谈会在市档案馆举行本刊讯4月20日上午,中国档案学会在北京市档案馆召开了“’98中日企业档案学术座谈会”,以后藤新一先生为团长的日本企业史料协议会代表团一行,与本市部分企业界的档案同仁就有关的学术问题进行了交流座谈。中国档案学...  相似文献   

18.
一、一位学者型的出版家"打开《日中文化交流》,几个熟悉的字跳入眼帘:“下中邦彦氏逝去”,一个多么不愿意见到的噩耗,一位曾经亲密合作的日本朋友走了。虽然任何人都得接受自然法则的安排,突然间面对一位有数十年交情的朋友的永别,还是难以抑制心头的哀痛。"首次相识下中邦彦先生是1973年。那一年,“文化大革命”的动乱还在继续,人们在灰暗的空气下小心翼翼地过日子。正是在这样的时刻,下中邦彦率领由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组建的“日本出版界友好访问团”光临北京。他们是中日两国恢复邦交后第一个来访的日本出版代表团。他们带来了生机和友情,…  相似文献   

19.
王谦 《档案时空》2006,(1):13-15
1923年,蒋介石作为“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团长,率团赴苏联考察。这次赴苏,是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的一个具体行动。代表团的这次苏俄之行长达3个多月。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这次访问的详细情况少为人知。近年来,随着前苏联一些档案资料的解密,有关“孙逸仙博士代表团”的访苏详情才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20.
日本档案代表团前往北京市档案馆参观考察丰盛热线本刊讯8月25日上午,以前明治大学学长木村础先生为团长的日本档案代表团一行25人前往北京市档案馆参观考察,受到市档案学会理事长王国华、市档案局副局长姜之茂及档案馆干部职工的友好接待。姜之茂副局长向日本客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