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两朝在贵州黔东南清水江流域云集了大片宗祠建筑群,尤以天柱、锦屏两县居多.两县在明清时期均为木材贸易繁盛地,两县木商从木材贸易中获得较多的银两,为修建宗祠提供了经济条件;同时,清水江流域各县历来有重教传统,人们普遍恪守“有子不教子孙愚”的古训,所以,作为教育族人重要场所的宗祠,普遍受到以木商为代表的当地民众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清水江苗族社会是建立在"家"及其姻亲网络基础上的社会共同体。明清时期清水江木材贸易和市场的兴起,为清水江流域带来了白银货币和市场体系,然而,苗人的社会结群逻辑并没有货币主义化或者市场化。清水江苗人的世系、鼓社、尤其是婚姻一直主导其社会。婚姻是清水江苗人联盟和交换的基本原则,在鼓社内部不能通婚,鼓社与鼓社之间构成了一个给妻者与讨妻者的姻亲网络。苗人对于姻亲网络相当重视,即维系固有的婚姻圈,对于跨越者实现集体排斥。  相似文献   

3.
清水江流域苗族聚居地受地域空间文化影响,传统婚姻模式多为村内婚、邻近婚,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外出打工潮流的进入,越来越多的青年打破原有婚姻模式。由于婚姻上有了更多的选择,地域文化视野下的通婚圈逐渐扩大至省外婚,婚姻模式的演变反映了当地苗族的婚俗变迁。  相似文献   

4.
清水江文书,又称"锦屏文书",目前在清水江流域各县民间还存有30余万份,契约文书本身是清初到民国林业商品经济的体现,但苗族侗族群众使用汉字书写林业契约文书,乃是吸取先进汉文化的重要过程和明显标志。清政府对清水江民族地区的教化措施及文化的普及在其间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黔东南地区是并未被中央王朝直接管理的“生苗区”,即所谓的“化外之地”,而清水江是黔东南地区与外界沟通的重要道路。明代伊始,中央王朝出于战略统治的需要,加强对清水江流域的开发经营,制定了各种措施政策,推动清水江流域融合发展,其中道路的开辟便是重要举措之一。道路作为一种使用载体,既是文化历史的有机见证,也是积累人类社会更迭换代的重要基础。道路的开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交往交流,进而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融,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凝聚提供了空间与物质条件,并推动彼此凝聚融合,在实践中谱写团结向心的精神指向,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建的重要条件。明清以来清水江流域道路的开辟,不仅方便移民的迁入、儒学教育的推广,而且促进集市商贸的发展,重塑出清水江流域新的社会秩序,进而揭示清水江流域道路的开辟与国家权力、社会变迁之间的深刻关系。由此延伸,以道路的开辟与疆域统一、因地制宜的政策调整、文化滋润顺育民心、一体化进程作统一整合,着重探讨道路的开辟、各族群交流互动融合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建之关联。以古示今,前后相应,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6.
清水江流域的苗族家庭虽保留几代人同居共财的大家族制,但其内部由众多的核心家庭组成。家族的延续往往是通过核心家庭通过代际不断分家析产而繁衍生息的,其财产继承原则不仅关乎继承人的经济利益,更关乎家庭的延续和家族的发展。财产继承原则秉持着男性直系血缘下诸子均分,并根据被继承人有无直系血缘等不同的情况衍生出差异的分配方式;与此同时,女性也参与财产分配之中,但不具备财产的终身占有权。家族内部不同的财产继承原则体现着家族成员内部身份的差异,也是家族延续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杨军昌 《教育文化论坛》2013,(3):F0002-F0002
清水江为洞庭水系沅江上游,全长514公里,流域面积1.72万平方公里,流域人口430余万人,其中苗、侗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5%左右,是贵州少数民族区域最广和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全国苗族侗族主要聚居区和苗侗文化中心区域,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广博的研究领域,教育文化是为其中的重点和亮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明清之际,商品经济得到发展,通过国家财税制度的改革,以及海外贸易的出超,中国的白银储量大大增加。随着明清政府及民间对木材需求的增加,林木丰茂、水运便利的清水江流域得到了开发,木商贸易在这一地区逐渐兴盛起来。而清水江流域的苗族则通过木材贸易积累了大量白银,并将白银加工成各种精美的银饰品,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苗族银饰文化。  相似文献   

9.
清代清水江流域的义学教育是贵州少数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得到逐步发展,并且呈现出以官办为主、空间分布广泛、多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存在阶段性波折、在特定的教育目的下有着特定的教学内容等特征。清代清水江流域义学教育的发展对清水江流域的社会文化发展产生了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2011年4月1日百度今日传播讯,经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办公室遴选,天柱县境内清水江流域遗址群,入选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项目。  相似文献   

11.
自古以来,在木材贸易活动中,如何对木材进行计量一直是各方利益人所关注的重点.龙泉码是木材计量的尺码,虽存在一定的地方差异,但因其具有科学性、公平性和便捷性等特点,在清水江流域木材贸易历史发展和木材计量活动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徐晓光先生的《清水江流域林业经济法制的历史学回溯》,对清水江流域林业经济法制的解读视角独特,方法新颖,论述精当,可以从该书写作的学术背景、内容、研究方法等几个方面给研究民族学、法律史学研究提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清代云贵总督张广泗在黔东南所实施的疏通清水江、屯军垦殖、设立场市等措施,为清水江流域之木材采运贸易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清、民国时期清水江流域木材贸易大致经历了三个"黄金时代",近300年来有相当可观的白银流入,夯实了这一地区的物质基础。受木材贸易的影响林农、伕役等社会群体的经济收入有所增加,银饰、文化教育等精神层面的改观则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5.
清水江流域的河道运输起源很早,明清时期是一个鼎盛时期。许多港口兴建,如锦屏港、剑河港、瓮洞港、远口港。这些港口的兴起带动了当地的经济的发展。运输的物资也从单一的贡赋运输变成更加丰富的商品运输,其中最主要的是木材运输。木材交易有着自己的交易规则,当江制度和江步制度都是具有很强烈的地方特色,成为当地木材交易的一个习惯法。河道运输的运输价格以木材运输为典型,决定其运输价格的主要因素是运输距离与运输物资的数量。清水江河道运输的发展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的发展,了解其发展的过程可以窥探出该地区人民生活面貌。  相似文献   

16.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清代清水江流域属于森林火灾频繁地区,清水江流域地区诸县县志对火灾事故都有记载。官方和民间采取多元措施积极应对火灾,当地民间力量也积极参与因火灾损坏的公众设施重建,清水江流域地区还通过制定契约制度预防火灾,以保护山林。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托地方志资料,在对清水江流域各时期的教育发展作简要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清水江流域教育文化的地位、影响,探讨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
近年来,在贵州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发现了大量的清水江文书,其中苗族女性参与或主导的土地买卖文书遗存极为丰赡.以之与徽州文书已有的研究成果试作比较,发现苗族女性买卖土地文书所呈现出来的形制与特点与徽州地区大致相同,即苗族女性的土地买卖文书在纸张选用、书写格式与汉字书写逻辑上,显示出其继承和吸收汉族契约文书基本“契式”的一面.而考“立契人”“产权来源”“出卖原因”“买主”“领价与署押”等契约要素与内容的具体表达,又与徽州文书多有不同之处,表现出了较强的地域性与民族性之特点,尤其是女性买主更为徽州地区所绝少者,呈现了苗族女性具有较高社会地位与权利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20.
我院徐晓光教授的专著《清水江流域林业经济法制的历史回溯》出版,该书是关于黔东南民族地区经济法制史研究的力作,已由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全书共20万字。它围绕贵州省清水江流域林业经济法制的发展线索,研究这一地区林业经济法制的生成与演进,解析了当地苗侗民族的社会秩序、传统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