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辐射吸收本领的演示实验,是在初中物理下册第二章第七节。此实验用同一烧瓶验证两种情况,但所用时间无限制且不同时,没有对比性,再者液柱在玻璃管中移动无参考点,造成实验可信度低,说理性不强,学生有异议等缺点。为克服以上缺点,我们采用全新的设计——双烧瓶,同一时间进行,相同时间间隔内气体热膨胀,用U型管内红色液柱高度差改变的差异性,来说明黑色表面的物体对热辐射的吸收本领比白色表面的物体强。  相似文献   

2.
初中物理第二册p.52图2-19是热辐射实验演示,我对该实验作了改进。取两个同样的烧瓶,一只涂上黑色,另一只涂上白色或不涂色,在两烧瓶的等距中间装有“220V100W”的普通白炽电灯一盏,每只烧瓶口用橡皮塞塞住,橡皮塞中间各插一根同样弯曲形状的细玻璃管,管里装有适量的有色液体,液柱保持相平(见图),当电灯通电发光发热后,在同一时间内,两管中液柱都上升,而黑色烧瓶中细管内液柱比白色烧瓶中细管内液往明显升得快而高。用本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物理第二册《热膨胀 热传递》一章中,有一个“热辐射”的演示实验。实验表明“黑色表面的物体对热辐射的吸收本领比白色表面的物体强”。若按课本上的图2—19所示去做,需要用太阳光,很不方便。 为了不受太阳光的限制,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我在教学中对“热辐射”演示实验做了改进,收到了良  相似文献   

4.
小学自然教材第九册《热辐射》一课 ,是继“热传导”“热对流”之后 ,指导学生认识热现象的又一重要内容 ,在能力培养方面 ,属于“实验能力”的系列。课本中的实验是让学生站在阳光下 ,左手戴用白纸做的手套 ,右手戴用同样厚的黑纸做的手套 ,来感知黑、白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热的多少有什么不同。要使这个实验效果明显 ,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一是必须有太阳光 ;二是必须有一定的温度。这个实验是限制在一定条件下而进行的 ,如果不具备以上两个条件 ,实验就无法进行。针对这个问题 ,我在教学中多次进行研究 ,为了使每个学生直观地观察到热辐射…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初中物理第二册《辐射》一节中的实验作了些改进,实验效果直观、明显。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把两只烧瓶涂成黑色和白色;用一根细玻璃管把两只烧瓶连通起来,玻璃管内封入一段红色水柱。两烧  相似文献   

6.
更新后的生物学教材 ,更注重对学生观察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但就这一点而言 ,笔者认为初中《生物》第一册 (上 ) (人教版 )对演示实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处理有待改进。该实验需准备甲、乙两套实验装置。教材要求 :在甲装置的槽里盛有氢氧化钠溶液 ,乙装置的槽中盛放等量的清水 ,先将它们同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再一起移至光下数小时 ,通过检查叶片能否生成淀粉 ,来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由于该演示实验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发生 ,缺乏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亮点” ,更不用说促进积极思维了。以往这个知识点完全是靠教师的讲…  相似文献   

7.
第九册《热辐射》一课是在学习了“热传导”、“热对流”的基础上,又一次让我们认识热现象的重要内容。课本中所演示的热辐射对比实验,采用的是用同样厚的白纸和黑纸各做一个手套,分别戴在左、右手上,站在向阳的地方,让阳光照在手套上,过一会儿进行比较,看两手有什么不同的感觉。这一实验客观地反映了黑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量  相似文献   

8.
9.
现行的初中物理教材第二册第七节《辐射》中设置了一个关键性的演示实验:研究物体表面的颜色与吸收辐射热的关系。教材提供的实验装置是用一只涂有黑白颜色各半的烧瓶,实验中,让太阳光分别照射照白两面,根据玻璃管中水柱移动快慢的前后对比来判断哪一侧从辐太阳辐射中吸热多。然而实践中通过这一实验,要得出“黑色表面的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自然第九册,第18课,热辐射的对比实验,是用同样厚的白纸和黑纸各做一个手套,分别戴在左、右手上,站在向阳的地方,让阳光照在手套上,过一会儿,两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这一实验客观地反映了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量多。笔者在教学...  相似文献   

11.
在电磁学的教学中,奥斯特演示实验是教学中的重要演示实验之一。通常的做法是把一根水平放置的导线沿南北方向平行地放在小磁铁的上方,当给这根导线通电时,会发现小磁针立即发生偏转,并转向东西方向。该实验作为演示实验,由于小磁针较小,又在桌面上做实验,故可见度很小,实验的观察效果不够理想,笔者对该实验作了一些改进,让实验在微机展台上完成,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演示效果。  相似文献   

12.
如何做好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是使学生认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关键。教材中利用两支相同的蜡烛和玻璃板设计的演示实验,虽简便易行,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可见度差。特别是在天气晴朗、环境光线比较强的条件下,实验效果欠佳;二是可视范围小。不能多角度地展示给不同方位的学生观察;三是物像重合不理想。由于受火焰晃动、蜡烛燃烧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常常造成物像不能完全重合;四是物像位置不易确定。由于蜡烛横截面的直径相对于物(像)距偏大,其中心位置的确定既不方便,又不够准确,给实验造成误差。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对本节的演示实验作了如下改进。 1 实验装置图  相似文献   

13.
如何做好课本中的演示实验是使学生认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关键。教材中利用两支相同的蜡烛和玻璃板设计的演示实验,虽简便易行,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可见瞍差。特别是在天气晴朗、环境光线比较强的条件下,实验效果欠佳;二是可视范围小。不能多角度地展示给不同方位的学生观察;三是物像重合不理想。由于受火焰晃动、蜡烛燃烧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常常造成物像不能完全重合;四是物像位置不易确定。由于蜡烛横截面的直径相对于物(像)距偏大,  相似文献   

14.
高中物理课本里的“机械波”一节介绍了用绳演示横波的方法:把绳的一端固定,用手拿着另一端上下摆动就会看到一列凸凹相间的波向绳子的另一端传去。在备课时,我用粗细不等的麻绳、布绳等多种绳子进行试验,结果都因绳子弹性不够强而难以达到书上所说的效果。后来我用橡皮管取代绳子对此实验进行了一些改进才取得成功,现说明如下: 1.实验时用一根橡皮管(因橡皮管弹性较好)直径10~12毫米,长6米左右。 2.把橡皮管放在比较平滑的地面上,一端固定(可请一学生按住)并拉直。用手拿着橡皮管的另一端以较大的力水平摆动一次即可看到一个完整的凸凹波形传向管的固定端。连续摆动,看到的便是一列凸凹相间的波不断地向管子的另一端传去(见图)。实验中之  相似文献   

15.
光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之一,涉及生活和自然现象的内容很多,往往要求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经过思考得出结论。因此,学生主要是通过观察法和实验法学习这部分知识。因而做好实验是光学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光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点之一,涉及生活和自然现象的内容很多,往往要求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经过思考得出结论。因此,学生主要是通过观察法和实验法学习这部分知识。因而做好实验是光学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仪器和药品 试管(规格20×200mm、30×200mm、15×150mm),支试管(规格15×150mm)、铁架台、单孔塞、双孔塞、分液漏斗、导管、水槽、酒精灯、研钵。铜丝、无水醋酸钠、氢氧化钠、生石灰(或碱石灰)。  相似文献   

18.
磁场性质演示实验中,常用铁屑在磁场中被磁化的性质来显示磁感线的形状。通常做法是在磁铁上面放一块玻璃板,再在玻璃板上均匀地撒一层细铁屑,细铁屑在磁场里被磁化成“小磁针”。轻敲玻璃板,使铁屑能在磁场作用下转动,铁屑静止时,有规则地排列起来,显示磁感线的形状。但该实验只能平放让学生观察,若让全班学生都能看到磁感线的形状,需托平玻璃板,走到每个学生眼前让其观察,需较长时间。改进的方法是:拿一张带胶水的白纸,贴在被磁化的铁屑上,将铁屑粘在白纸上,教师拿着粘满铁屑的白纸在讲台上竖立起来,全班学生可以同时观察…  相似文献   

19.
焦耳定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描述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基本规律,做好演示实验是理解焦耳定律的关键。现行教材对焦耳定律演示实验装置如下图:  相似文献   

20.
对一个演示实验的改进通城县北港初中樊厚龙(437400)我们在使用潜江教学仪器厂生产的离心水泵模型时,不慎将排水管道失。在以后实验时,我采用下法,取得较好的效果。选一段乳胶管,将其一端套在离心水泵模型的塑料水咀上,另一端口处放一支取下橡皮套的清管,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