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其华 《新闻世界》2007,(12):10-11
过去一年多时间里。汹涌澎湃的中国股市俨然成为“富豪孵化器”。坐在香港的出租车里,胡润正赶往一个重要的会议现场。尽管轿车“绕路”让他焦躁不安。但一听到记者打听关于“股市富豪”的消息,胡润仿佛一下子忘掉了不愉快.说起普通话来也更加流利。  相似文献   

2.
400名共拥有6000亿元资产的胡润百富榜;5000万元一套的首饰不愁买家;900万美金的“SALEEN”顶级跑车已在中国名花有主;每月物业费达十几万的亿元豪宅……。近年来,我们的媒体一直在不遗余力地为中国富豪们高歌,用大块的版面、大量的时段不停地渲染着有关“富豪”身家及其生活的一切,奏响了一波又一波新中国传媒史上前所未有的“富豪交响曲”。面对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现实,在全国上下致力于建设和谐社会的征程中,媒体关注的目光应该更多地投向哪里?应该怎样面对贫富差距的现实?  相似文献   

3.
新闻榜     
一方面,读者质疑《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准确性,认为“树大招风,有富豪隐身了”;另一方面,一些富豪害怕“招惹麻烦”,不愿上榜。福布斯“中国首席调查员”胡润两面不讨好,但这个英国小伙子还是执着地要把排行榜做下去。 曾在中国人民大学进修了一年的胡润,1999年开始为中国大陆富豪排名列位。排行榜为他带来名声,也带来创业的机会,今年胡润在香港注册了家公司,负责运作排行榜。  相似文献   

4.
中国20多年来的改革,就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富豪,但是他们当中许多人总是显得那么的脆弱,他们总是难以将自己的“财富”暴露在阳光之下。随着不少“富豪”的落马,人们发现在这些“富豪”当中,许多财富的来源让大众耐人寻味。在牟其中们、杨斌们、周正毅们一个一个地倒掉后,也难怪许多“富豪”们再也不愿媒体过多地去谈论他们的财富。  相似文献   

5.
报界曾有“三步五秒”之说,说的是读者到报摊买报纸时,选择哪一种报纸,考虑的时间只在走动三步之间五秒之内。瞥一眼,买不买,就看有没有他感兴趣的信息,这时,被称为新闻“眼睛”的标题,就显得  相似文献   

6.
从前有个老翁接到女婿让他代买“否”的信,到处打听也没有,他戴上老花镜又仔细看后,忽然想到可能是让他买“杏”。于是,他跑到街上买了几斤杏,写了封信,托人捎去。信是一首打油诗:“贤婿来信要买‘否’,急得你翁满街走;买了一筐小黄杏,不知是否不是‘否’?”有个学生在送给老师枇杷的附信上,把“枇杷”写成“琵琶”。老师见后痛心地说:“‘枇杷’不是这‘琵琶’,只因当年识字差!若使‘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只因这个学生“枇杷”、“琵琶”  相似文献   

7.
《今传媒》1997,(6)
杨永鸣与汤水鸡■文/辛民从前有一位叫杨永鸣的人,写字潦潦草草。有回杨永鸣写信给老岳父,请他给买一些杏。老岳父收到信,只见上面写着求他买“否”之事,写信人是“汤水鸡”,感到莫名其妙。他戴上老花镜,拿着信看过来看过去,琢磨了大半天,忽然想到“汤水鸡”可能...  相似文献   

8.
康拉德·布莱克(Conrad Black)是加拿大报业的后起之秀,也是西方报坛上杀出的一匹实力强劲的黑马,人称“媒介皇帝”。近几年来,他在加拿大报业呼风唤雨,刮起了一阵又一陈“布莱克旋风”,引起世人瞩目。 布莱克1944年出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富豪家庭,从小受到商业熏陶,年仅21岁时就被加拿大最著名的工商巨子协会“多伦多俱乐部”接纳为会员。而他之所以进入报业发展,源自于读大学时的一段经历。  相似文献   

9.
传媒     
在一片喧嚣声里,2002年度《福布斯》大陆富豪排行榜新鲜出炉。今年的富豪榜由于所谓的“纳税风波”而更加引人注目。因为有证据表明,不少富豪存在一定程度的没有足额纳税问题,富豪被列入征税重点,且据说《福布斯》排行榜已经成为税务机关按图索骥的“图”。于是,很多富豪趋之若鹜的福布斯排行榜,今年却  相似文献   

10.
一周短评     
“问题富豪”12年跌落何处 12年间.共有1882位企业家进入“胡润百富捞”,其中包括人狱、已出狱或是尚未被判型的“问题富豪”共有23位,所占比例是12%  相似文献   

11.
黄枫 《今传媒》2005,(7):64-66
覃辉,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名字。他只用了几年时间,从“天上人间”夜总会发迹到“传媒富豪”。他迷恋于运用资本市场的魔力,把全部光荣与梦想归结到资本市场而最终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2.
1925年冬季的一天,一位中等身材的青年男子顶着寒风,急匆匆地走在温州的街上,直到快走近一家店名叫“五味和”的商店时,他才放慢脚步。接着,他就迈进了“五味和”。一进门,他暗吃一惊,外面寒流袭人,行人稀少,这家“五味和”却顾客盈门,热气腾腾。他留意观察了一下,发现到这里来的顾客,大多都是来买“飞鹰”炼乳的。是呵,这大冷的天,在家里冲一杯又热又香又甜的“飞鹰牌”炼乳,浑身立刻感到热乎乎的。难怪这里生意如此兴隆。看着眼前这一幕,青年男子神色凝重,目光严峻,显然,他在思考着什么。一个女营业员恰巧注意到了他,以为他在为买东西犹豫…  相似文献   

13.
全球华人首富李嘉诚吴肇贵李嘉诚先生,是香港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席,1928年6月互3日生,广东潮州人。他是一位著名的白手起家、“点石成金”的国际传奇式华人企业家。他拥有的个人资产达42亿美元,在93年世界富豪排名中居第35位,是全球华人首富,被...  相似文献   

14.
林夕 《新闻世界》2008,(3):59-59
朋友是做生意的,整天飞来飞去满世界跑,忙得要命。一天晚上,他打电话来,突然问我:“如果花钱可能买到你自己哪一天会死的信息.你买不买?”  相似文献   

15.
老朱像个神话一样活在我们身边:三年前,他以区区十万块钱起步。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事业;三年后,4800万元美金“风投”找到了他,他的座驾由五菱之光变为大众途安变为宝马再变为悍马,一下子变成了有钱人。我们这些和他相熟的人,忍不住掐了好几次大腿.  相似文献   

16.
我曾在一家公益类报社停留过一年,这家报社给我的最深感受是:一群穷人在热火朝天地搞着中国的慈善事业,而这群人本身未必不需要救济。当一个穷人倾其所有行善时,他的行善成本是巨大的,但他的善举却不一定作用巨大,于是也很难将公益事业做大,更难引起人们的感动与注意。当一个亿万富豪拿出总财富的百分之一来行善时,他一定会引起万众瞩目。这是总量所决出的通常效应。对比“国际惯例”,中国富豪的“慈善成本”是高是低由此一目了然。美国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每年拿出将近一半的利润搞公益事业,中国的富豪其横向之比难以匹敌。这倒充分说明了一个现实行善的形势,即: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富豪要倾尽全力搞公益,  相似文献   

17.
1991年,在部队担任指导员的来宏安,转业到洛阳老城区武装部当干事。对于读者来说,他最有内容的故事发生在照相机上。1989年,他患病住院,在病员生活中,一次偶然机会,他对经常翻阅的《解放军画报})上的照片有了新感觉。男兵的刚健、女兵的飒爽,把中国现代军人的美凝炼。我能不能也在这方面作些探索呢?激动不已的他决心投入到摄影天地。举步时又难免踌橱,于是先买“海鸥120”,再买“傻瓜”,买放相机,买“佳能”“尼康”则是后来的事。这都是自费投入。开始,他先主动给战士照,给来队探亲的战士亲属照,还给驻地附近群众照。每…  相似文献   

18.
借书     
“买书不如借书……”——这是徐特立同志总结的“三不如”读书经验中的第一个“不如”。我们在《买书》一文中不是提倡买书吗?何以见得“买书不如借书”呢(?)书,是应该买的,特别是常用的和有保藏价值的必备书。徐老也不是一概反对买书,而是主张买书和借书互相补充,相得益彰.我们想想看:自己买的书再多,比起藏书广博的图书馆来,也不过是“沧海一粟”,要掌握丰富的知识,总离不开去图书馆借阅;自己藏的书再多,比起周围的同志、同事,以及亲朋好友的藏书来,总是“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往往你有的他无,他缺的你有,共同求知上进,也离不开彼此借读,互通有无;自己买的书再多,还常常没有借书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春节前夕,沈阳《华商晨报》连续报道的“穷父救女求助富人”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吉林农民刘福成为了给11个月大的女儿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在花光了东拼西凑借来的6万元后,写信向他听说过的“中国富豪”们求助。在第一封求助信发出10天没有回音的情况下,刘又分别写信给更多的“中国富豪”,并将此事告知媒体。获悉此事的《华商晨报》不仅公开了被求助的六位富豪的名字,而且不断打电话询问富豪们的打算和反应。对于有捐款意向的富豪,媒体热情报道,而还没有捐款的富豪则在报道中被再次点名。  相似文献   

20.
张静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奇人,他出生在浙江南浔四大富豪之一的张家,孙中山曾经给张静江题写过一副对联:“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张静江深得孙中山的器重,被称为“民国奇人”和“现代吕不韦”. 张静江年轻时,眼镜与皮鞋都与众不同,他眼镜的镜片不但特别的厚,两边还不均匀.皮鞋也是特制的,一只鞋与脚之间置一木块,因为他的那条腿有病.张静江虽然眼不好使,腿也不行,但他能在巴黎最热闹的街市骑自行车横冲直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