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理是使相关冲突或不同的利益得到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治理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诞生后很快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从治理理论的关键要素——政府所有、博物馆经营和社会监督三个层面,重点分析我国目前国有博物馆所有、经营和监督的实践现状,以明确我国国有博物馆现阶段的管理体制与健全的法人治理之间的差距,并最终揭示出推动博物馆由管理向治理转型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博物馆事业迅猛发展,然而博物馆从业人员整体水平不高、专业人才总数和多样性的缺乏却已经成为阻碍这一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建立我国博物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呼声越来越高。博物馆是知识密集型的文化设施,博物馆的工作既综合又专业,既理论又实践,基于博物馆和博物馆工作的特殊性来审视博物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建立的必要性,有助于对这一制度的目标定位、构建要素、内容实质、社会效益等问题有更清晰的认知。作为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博物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建立必将对提升我国博物馆从业人员整体水平、加强我国博物馆从业规范、优化我国博物馆人力资源配置、推进我国博物馆人才培养和培训体系的改革等方面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具有法人资格的社会组织,非国有博物馆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作为法人民事权利的核心,非国有博物馆应当拥有完整的法人财产权。当前,法人财产权已经成为我国非国有博物馆管理的薄弱环节,是制约非国有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博物馆学和法学两个方面出发对非国有博物馆法人财产权的概念、特点、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建立非国有博物馆法人财产权管理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作了探讨,为文物主管部门研究制定非国有博物馆法人财产权管理法规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在公共文化机构引入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理事会制度被不少地区列为今年文化工作的重点内容。博物馆作为公益类文化事业单位,按照中央和国家对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的文件精神,积极探索法人治理之路。建立法人治理结构不仅能够明确博物馆的自主权,把行政主管部门对博物馆的具体管理职责交给决策层,以激发博物馆的活力,而且通过吸收博物馆的外部人员进入决策层,扩大参与决策和监督的人员范围,此外,通过明确决策层和管理层的职责权限和运行规则,还可以完善博物馆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运行效率,确保公益文化目标的实现。这是推动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举措。这对于探索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都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当代博物馆的重要职能。利用博物馆资源促进学校教育,是博物馆在青少年领域发挥教育功能的重要手段。从实践层面看,馆校合作依赖于博物馆与学校的自主性。但是通过研究日本、美国等博物馆教育发达国家的制度经验后可以得知,国家和地方从制度层面出台的相关规定和措施是实现博物馆资源融入学校教育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措施,以期从制度层面为馆校合作提供助力和保障。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制度设计研究,导致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彼此孤立,难以在实践中发挥制度优势。因此只有从政策法规出发,对经费投入、组织协作、监管评估等方面进行制度设计,才能保障博物馆资源融入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6.
公共博物馆法人结构治理改革试点阶段已过,正在进入深入实施阶段。然而,从这些年的实践效果看,公共博物馆在组建理事会的过程中,还有许多制约性的关键性的问题没有解决,以至于很多公共博物馆的理事会形同虚设,实际效果与顶层设计的背离。要解决这些关键性的问题,赋予决策权是公共博物馆理事会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通过立法确定政府举办、理事会决策和管理层执行的法定责任,形成举办、监督、决策、执行之间关系的法律规定,切实解决管办不分这个公共博物馆理事会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最大障碍。同时,人员构成是公共博物馆理事会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全方位地服务于公共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是理事会的应尽之责。公共博物馆理事会的建立不以预先设定的统一和刻板模式规定,我国要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允许各地在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和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结合实际,坚持多元化,如此才能真正有效地落实公共博物馆在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中成立理事会的初衷。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教育领域“由教到学”的哲学转向延伸至博物馆领域。随着关于博物馆学习的讨论日益丰富,观众在博物馆中的行为始终无法绕开学习这一因素成为学界共识。《博物馆学习:作为促进工具的理论与研究》一书从理论出发,对相关的学习理论进行阐述,将理论研究和博物馆实践相结合,试图架起研究人员和博物馆专业工作人员之间的桥梁,从心理学、社会学、 哲学、人类学等视角开展跨学科研究。本书资料丰富,理论介绍全面,可为我国开展博物馆教育和学习提供较为全面的理论指南和实践指导,如博物馆分众类别研究和学习环境如何分众化的启示,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使我们认识到理论的重要性,开展更多聚焦事物本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博物馆公共评估的理论为基础,介绍自然博物馆展示选题前置研究的产生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其目的是为深入开展博物馆观众理论研究,建立适合我国博物馆展示选题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博物馆是博物馆界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在进行这一问题的研究时,我们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从改革开放形势及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出发,认真总结中国博物馆发展的经验,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博物馆相关的理论问题进行思考和辨析,从而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博物馆的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10.
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和检索相关文献,提出当前美国科技博物馆呈现几个值得关注的发展态势:与正规教育紧密结合、高度社会化、高度市场化、科学中心与传统博物馆相互借鉴相互融合、重视新技术应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我国科技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对策:正视差异与差距,加快科技馆体系建设,加强科技和工业藏品的征集,提升科技博物馆的经营能力,实现我国科技博物馆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工作与人类自然、文化和科学遗产直接相关,具有专业综合性大、实务操作要求高、创新性强等特点,对博物馆从业人员提出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要求。近几年业界对于建立我国博物馆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这方面,国际上有关博物馆职业资格及培训的已有经验较为丰富,其中有不少经验可为我们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美无处不在,美学就是要发掘整理出美蕴,使人们得到理性的认识,并使之作用于实践。  一、建立博物馆美学体系,按照美的原则建造组合,是博物馆理论建设与突破的需要。  博物馆不仅是社会学的,也是美学的。多年来,中国博物馆学对博物馆作为社会学范畴现象,从古代萌芽到产生发展、从性质功能到目的宗旨、从结构到形态、从经费条件到经营体制、从自身规律到社会需求、从传统模式到新的探索、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都进行了研究,并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但是,对博物馆美学却缺乏一定的认识和探讨,除了零星文章外,几乎是空白,这…  相似文献   

13.
正馆校合作、文教结合由量的积累走向质的飞跃必须以制度为中介,正如教育改革总是以制度的转型和创新作为突破口。就我国博物馆与中小学教育结合而言,关键同样在于制度性因素的调整。因此,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从中小学、博物馆的文教需求出发,以新制度主义为理论基础和分析视角,解剖我国博物馆与中小学教育结合的主要现实问题和背后根源,  相似文献   

14.
一、博物馆学目前,在我国被称为博物馆或相当于博物馆的机构很多,尽管其目的和内容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对社会起着一定作用。即所以称之为博物馆、相当于博物馆或类似博物馆,是因为他们有某种共同的理论并基于此理论的普遍的方法。但遗憾的是,博物馆学作为全面研究博物馆体系的科学尚未确立。  相似文献   

15.
制定和实施博物馆法,使博物馆管理纳人法治轨道,是我国博物馆事业深化改革、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博物馆立法,有许多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需要探索研究,笔者拟就此进行系列探讨。这里,先就立法原则谈一点个人看法。博物馆法是我国法律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是调整国家与博物馆、博物馆与各级政府组织、博物馆与公众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保障、推进博物馆事业的繁荣发展,充分发挥博物馆特有的职能,进而促进科学文化事业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博物馆立法的根本目的。为准确地体现博物馆法的本质和相应的法律意识,坚持正确的立法宗…  相似文献   

16.
免费开放政策实施以来,全国各类博物馆推出了丰富多样的展览以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面对展览数量的飞跃,如何通过对展览项目目标、策划、管理及成效的评估来促进展览质量的提升,已成为我国博物馆界日益紧迫的诉求。本文试从我国博物馆展览评估的现状出发,结合国际博物馆界展览评估理论与实践,提出构建政府考评与博物馆自评相配套、观众判断与专家判断相结合、覆盖展览全过程的一体化展览评估体系,以期对我国博物馆展览评估工作之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临时展览是增强博物馆活力,满足观众需求,发挥博物馆职能的重要途径,而展览评价则是对展览绩效的监管、检验和优化。目前,我国博物馆临时展览良莠不齐,大多缺乏与观众的良好沟通、策展人员对观众需求了解不足、对展览整体把握力度不够等等。因此,对临时展览进行长期有效的评价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结合博物馆自身特点和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并建立了博物馆临时展览评价体系,期望能通过该体系,对临时展览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解并适当调整,从而达到提升展览水平的目的,旨在为我国博物馆临时展览工作提供有益的经验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2008年开展博物馆定级评估工作以来,截至2016年上半年,进行了多次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定级评估和一级博物馆运行评估,共评定一级博物馆100家(后降级博物馆未扣除),二级博物馆171家、三级博物馆288家。我国博物馆评估体系初步形成,对规范博物馆有序发展,提升管理水平和业务质量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评估体系不断完善和健全。2016年7月,国家文物局组织修订并公开发布了《博物馆定级评估办法》《博物馆定级评估标准》,并按照调整后的评估体系开展了第三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定级评估工作。评估体系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建立起更为科学规范的考评机制,为今后全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遗址博物馆区别于综合性博物馆和普通专题博物馆,有其独特的内涵属性与发展模式。虽然在我国出现较早,但对其研究尚处起步阶段。从我国历史遗址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博物馆的现状出发,通过案例对比与理论分析,探讨有关遗址博物馆的核心优势与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以期我国遗址博物馆能尽快破解难题,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论述了日本的学艺员制度及其对我国建立博物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启示。本文基于对日本学艺员和助理学艺员的职责、作用、资格认定途径和管理体系的介绍分析,提炼其中可以为我国建立博物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有利经验,为加快建立我国博物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规范博物馆从业人员资质、提升博物馆从业人员整体水平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