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羊传》是正文训诂的范式,在训诂内容、方法和术语等方面都为训诂学的日臻完善奠定了坚实基础。它解释《春秋》词语,重指称义,更重附加义;其训诂方法灵活多样,包括因声求义、直陈语义和据境索义;其训诂术语初具后世训诂学规模,不但有一定的分工,而且基本规范。  相似文献   

2.
《训诂简论》是训诂学发展史上重要的转折点,作者陆宗达在创作过程中历经波折.以《训诂简论》的创作过程为线,介绍陆宗达先生在做学问、为人等方面的奇闻趣事,并对该书的训诂方法、原则等进行评介.  相似文献   

3.
国学在近年来大有复兴之势,而国学文化在受热捧的同时各种误用现象频现,训诂学作为国学基础在解读国学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借助正确的训诂方法对国学知识追本溯源、正音正义才能有效地推动国学文化的复兴。  相似文献   

4.
清代是训诂学的鼎盛时期,“因声求义”作为一项重要的训诂方法在这一时期得到巨大发展,顾炎武、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活跃在这一历史时期,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为“因声求义”这一重要的学说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因声求义"是训诂学中解释词义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它主要用来推求语源、解释连绵词和解决文字上的通假问题.将"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运用于中学文言文词语教学中,可以明显的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训诂学与解释学之比较--兼及训诂学当代发展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解释学与中国训诂学有共同的起因。在历史发展中,解释学于当代成为流行的哲学思潮,而训诂学却面临时代的挑战。二者的差异在于解释学更善于更新,不断扩大学科影响。训诂学应不断更新观念,运用科学方法,走多向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雒江生先生是著名的训诂学家、文献学家、教育家。雒先生在学术研究上始终秉承朴学传统,以“小学”为根柢,在文字、训诂、方言、校勘等方面都有精深的造诣;在长期的学术生涯中,雒先生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治学特色,其学术思想非常值得总结、继承和发扬;雒先生的治学精神表现为: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融会贯通的创新精神,淡泊名利的人格精神,诲人不倦的师德精神。  相似文献   

8.
雒江生先生耕治小学(文字、音韵、训诂) 40余年,学术史的养成在于自中学发轫的自悟和先觉,而学问累积兴发于兴趣和坚持,治学上直接继承了章(太炎)黄(侃)学派,进而发扬光大了有训诂、考订之长的乾嘉学风,代表作《诗经通诂》《尚书校诂》两著,直击古典语文学的源头——“诗经学”和“尚书学”,在重证据罗列兼蕴朴学文风的同时,特别强调从语言文字训诂入手,审订文献、辨别真伪、校勘谬误、诠解语义,进而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体现出他小学研究特有的学术肌理和识鉴维度。他的其余述作论文,令人最服膺之处在于“精审”,主要构建了两个学术场域:其一是以小学开路,在文字学、训诂学、古典文学方面自筑机杼;其二是以文字学为基础,在关涉天水与陇南的方言学、古代文史等方面力有创获。  相似文献   

9.
陆宗达先生在阐述训诂与方言关系时说:“我国古代的学者和训诂学家,不但对前代的古语十分重视,对各地的方言也早有研究,对因时而异的古语,用当时的今语去解释,对因地而异的方言,用当时标准语(雅言)去解释,这就是‘诂’。”(见《训诂简论》第三页。) 福州话是诸方言的一种,她保存了许多古音和古义。许多古代汉语词汇还必须依赖现在的福州方言为之疏证。因为有些古籍中的词语,至今尚无工具书提及它的意义。例如《汉书·邓(徒乌)传》有“并托青盲以遯世。”其中“青盲”一词只活在口语中,又没有其他同义词可以代替,这时只有依靠方言来解释,“青盲”在福州话中就是“瞎眼”。“青”者,“黑”也,原来盲人中有一类“睁眼瞎”的叫“光瞎”,“青盲”同“光瞎”是盲人中不同的类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训释文字解说词义时,使用了许多不同的训诂术语.对于训诂术语,至今在训诂学界还很少有专门的深入的系统的研究.这使初学者,在翻检古籍时会感到困惑.本文想就此谈点粗浅的看法,以为引玉之砖.任何一门学科,它的术语的精密程度,都反映着这一学科的发展水平.我国古代的训诂术语,反映着当时人们对语言的观察、认识和分析的成果.准确地把握这些术语对理解古代文献是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关于汉语词源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历史语言学的词源学与中国训诂学的传统词源学二者在观念和方法上均有较大差别,但其任务都是进行词源研究.汉语词源的判断必须以音近、义通为条件.汉语词汇的积累大约经历了原生阶段、派生阶段、合成阶段等.历史比较法可将词的产生历史提前,得出早于周秦的词义和语音状况.汉语词源学词典的编纂条件目前尚未成熟.  相似文献   

12.
对一些重要的语法现象作必要的注明是历代注家训诂解经的一种常用方法和手段.朱熹在<诗集传>和<四书集注>的训诂实践中,对某些语法现象的解说,有利于明晓词义,疏通经意.  相似文献   

13.
词义演变研究的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词义演变研究的理论基础。词义演变的理论基础具体表现为:1·训诂理论对词义引申的研究和总结。在现代语言文字学的促动下,章太炎、黄侃等学者试图将传统训诂研究引向现代化的道路。其后辈研究者在此道路上不断前进,如陆宗达、王宁较早总结了传统引申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较为  相似文献   

14.
清人王树枏的《畿辅方言》是清末民初一部记载河北古代方言的辞书,在汉语方言学史和词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王氏以声音通训诂,运用"因声求义"训诂原理进行字、词诠解的方法,在传统语言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从训诂学的角度,结合俗文字和墓志文献特点如用典、对仗等知识,对《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在文字释读方面存在的一些疏漏和不足提出商榷意见并进行一些补充论证,以期有助于阅读和利用该墓志文献,进一步发挥其对唐代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根据对文的关系,《论语·为政》15章“思而不学则殆”的“殆”当依王念孙说解释为“疑惑”。对文推义是训诂学上考释词义的重要方法,也是文言教学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把训诂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去,是提高电大古汉语词汇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综合运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和文献学的相关知识,对《英藏敦煌医学文献图影与注疏》以及诸家整理本在录文、句读、注释、补脱等方面存在的15条失误和不足加以订补,有助于敦煌医药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江声《尚书集注音疏》的训诂方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揭示字际聚合关系,即假借通用关系、古今关系、正俗关系、繁省关系、正讹关系等,正确认识字的形、音、义;二是通过揭示语词组合关系,语境证义.江声运用这两方面的训诂方法,在尊承汉注、融贯汉注的同时,又能自申新义,特别注重辨析词义之细微差别,有所发明,成一家之言,达到精...  相似文献   

20.
《类篇》的互训,绝大多数是对原有字书、辞书以及韵书材料的直接借鉴,其中有的直接引用,有的加以必要的增删,有的是借鉴前代传注类训诂的研究成果以及采录实际语言,还有的依据古今音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