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心理契约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契约是以期望为主要形式的没有明文规定的主观心理约定,在学校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应建构符合学校组织特点和教师角色特点的心理契约管理模式,加强沟通、保持学校与教师之间期望的动态平衡,信守对教师的承诺并在学校不得不违背契约时及时进行政策解释,努力提高教师对学校工作的满意度,营造以促进师生发展为本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心理契约是以期望为主要形式的没有明文规定的主观心理约定,在学校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应建构符合学校组织特点和教师角色特点的心理契约管理模式,加强沟通、保持学校与教师之间期望的动态平衡,信守对教师的承诺并在学校不得不违背契约时及时进行政策解释,努力提高教师对学校工作的满意度,营造以促进师生发展为本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心理契约是以期望为主要形式的没有明文规定的主观心理约定,在学校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学院应建构符合学院组织特点和教师角色特点的心理契约管理模式,加强沟通,保持学校与教师之间期望的动态平衡,信守对教师的承诺并在学校不得不违背契约时及时进行政策解释,努力提高教师对学院工作的满意度,营造以促进师生发展为本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论心理契约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理契约”应用到学校管理中体现为教师和学校双方对相互责任、权利和义务的主观约定,是联系教师和学校组织的心理纽带,也是影响教师行为态度的重要因素。提出学校与教师之间心理契约的构建,这样可使教师这一最重要的资源充分发挥作用,从而使学校得以良性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心理契约"应用到学校管理中体现为教师和学校双方对相互责任、权利和义务的主观约定,是联系教师和学校组织的心理纽带,也是影响教师行为态度的重要因素.提出学校与教师之间心理契约的构建,这样可使教师这一最重要的资源充分发挥作用,从而使学校得以良性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师作为学校组织中最活跃的因素,其心理契约对于学校组织的运行与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构建教师群体与学校组织间的高质量心理契约过程必须以沟通为手段,通过系统分析、有效激励及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保证心理契约的达成与动态保持。  相似文献   

7.
学校管理者是指那些对学校工作承担领导责任和发挥领导作用的管理人员,也即在学校管理系统中,具有一定管理素质、管理能力并承担一定管理职责的人,他们是办好学校的关键因素,是管理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主体。按工作性质分,有思想政治工作者、行政事务管理者、学术研究工作管理者;按工作责权分,有决策指挥管理者、咨询参谋管理者、执行协调管理者、具体事务管理者。学校管理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除了要与普通教师一样承受教育教学与改革的紧张与压力外,还必须在工作和生活中率先垂范,做出榜样。他们的心理是否健康,关系着学校的发展走向,影响着学校师生的心理,同时也影响着管理者自身的健康。学校管理者的心理健康,意即学校的管理者在学校的管理活动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适应其特殊的角色、地位及环境,并能以自己特有的人格特征去充分发挥心理潜能,达到自觉、平衡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心理契约:学校教师资源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契约是组织与员工之间隐含的、未公开说明的相互期望.它具有主观性、双向性、动态性、内隐性、非正式性和期望的差异性等特点.心理契约被广泛应用到管理中.文章主要阐述了心理契约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指出学校与教师之间在心理契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促进心理契约在学校管理中有效运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心理契约”是组织与成员间不成文的、内隐的.相互责任的期望及彼此对自己义务的认知。近年来新建本科院校的优秀教师流失严重,这跟学校与教师间心理契约被违背有关。要稳定教师队伍.使他们表现出工作的满意度、忠诚度,管理者要让学校与教师间通过明确双方的期望、提供积极的组织支持、提供合理公平的程序、发挥教师主人翁意识等形成良好的心理契约。  相似文献   

10.
心理契约是个体在雇佣关系背景下对雇佣双方相互义务和责任的一种主观理解和内隐的认知,具有主观性和动态性特点,它包括交易和关系两个维度,其构建是动态的,主要受个体水平和组织水平的影响,因而容易产生心理契约破坏或违背,降低员工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等,提高离职意向.文章基于心理契约理论,结合职业院校教师特点,探讨职业院校管理者如何从教师招募、指导与培训、职业生涯以及组织文化等方面来预防心理契约违背并进而实现组织目标.  相似文献   

11.
周俊 《教书育人》2002,(14):35-37
教师的工作态度是学校管理活动中经常遇到的一个心理问题,它对教师的心理和行为具有指导性的深刻的影响。教师具有何种态度,将会影响到他对待周围的人或事以及教育教学的行为方式。对于学校的工作,持积极态度的教师一般会作出积极的反应;而持消极态度的教师则可能产生拖延甚至对抗的反应。教师工作态度对教师管理的有效性具有极大影响。学校管理者必须善于通过对教师的外在行为分析,了解其态度性质,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改变他们消极的工作态度。这是学校管理者的重要职责。一、教师态度的成分与功能分析管理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心理契约”管理是指高校学生管理中,组织(学校、后勤服务公司)、管理者(教师、专职管理人员)与被管理者(学生)关系中存在一系列的彼此期待的主观愿望,是组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相互期望的集合。大学生“心理契约”管理就是根据被管理者对管理者及组织的一系列期望和需要,通过各种管理方式来满足这些期望和需要的过程。“心理契约”管理是融摄了相互真诚、平等、公正、宽容、勤勉等一系列互惠互利的心理期望的管理;它是建立在相互沟通、相互信任以及友好关系基础上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心理契约管理:高校辅导员激励的有效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管理心理学家施恩认为,"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具体到高校辅导员管理中的心理契约,则体现为辅导员和学校双方对相互责任、权利和义务的主观约定,是联系辅导员与学校组织的心理纽带,也是影响辅导员行为和态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心理契约是影响教师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心理契约所具有的主观知觉性和可以不断变化和调整的特性,学校组织可以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策略,采用基于创建和管理心理契约的主动管理方式,作用于影响教师心理契约的因素,以减少教师的流失。  相似文献   

15.
浅论教师管理中的心理契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校和教师之间,除了正式的聘任契约外,还存在着隐含的、非正式的、未公开说明的心理契约。它对激发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实现教师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有机统一,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受市场经济体制大环境的影响,目前大部分私立学校教师管理主要是以经济契约为特征,心理契约受到忽视.根据对心理契约概念和特征的有关认识,心理契约在私立学校教师管理中更具有现实意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来构建一个良好的心理契约:招聘过程中信息传递要准确全面、实事求是;构建一种基于心理契约的教师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加强教师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对心理契约进行动态管理;建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的学校组织文化.  相似文献   

17.
教师心理契约是学校和教师双方彼此对对方应付出什么同时又应得到什么的一种主观心理约定,约定的核心成分是双方隐合的非正式的相互责任.心理契约可以直接影响教师的组织忠诚,通过组织忠诚而影响教师的凝聚力和工作投入程度.为此,高职高专必须通过心理契约管理来强化教师的组织忠诚.这就要求高职高专在教师的招聘过程中要传递真实有效的信息,学校和教师之间要通过不断沟通将心理契约明晰化,在教师心理契约受到破坏时要给予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契约的结构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广东省部分地市中小学教师的调查表明,中小学教师与学校之间存在的心理契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学校对教师期望为主的心理契约,包括业务能力强、品格高尚、工作态度端正、敬业精神强、身心健康和忠诚六个因素;二是以教师对学校期望为主的心理契约,包括公平和价值认同、成长和提高、高报酬、工作环境良好、感情投入、职业安全和人际和谐、工作压力适中七个因素。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人格特点、性别、学历、教龄、职称、职务、学校性质和类型等,对教师的心理契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关于心理契约在学校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金星  苏秋菊 《教育探索》2006,(12):107-108
重视心理契约在教师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学校管理者需要实现师资管理向人本管理的转变,提高高校师资管理水平。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下引出心理契约对学校组织管理者提出新的要求,并探讨性地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陈连林 《江苏教育》2008,(17):43-44
“心理契约”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教授提出的一个名词。他认为,心理契约是“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施恩教授的“心理契约”理论也可以转述为学校管理的一种状态:学校的成长与教师发展的满足条件虽然没有通过一纸契约载明,但学校与教师却依然能找到决策的各自“焦点”,即学校能清楚每位教师的发展期望,并满足之;每一位教师也为学校的发展作出全力奉献,因为他们相信学校能实现他们的成长期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