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本校的科技节期间,液体"积木"(见附图)像一块磁石,引起了同学们浓厚的兴趣,很多同学驻足观赏,为它斑斓绚丽的色彩、出色的稳定性所折服。有的同学可能还心存疑问:里面是液体吗?当将容器加以倾斜,观察到里面液体的流动、液面的变化时,才打消了疑问,更觉其神奇、美丽!所谓液体"积木",  相似文献   

2.
奇特的容器     
能不能制造出这样一种容器,使流出的水不受容器里面液体的高度影响,始终匀速流出呢?如图1是一只普通的窄颈瓶,通过它的塞子,插着一根玻璃管.如果你把比玻璃管下端更低的龙头 C开放,液体就会均匀地往外流,一直到容器里的液面降低到跟玻璃管下端相平为止.如果把玻璃管插到差不多齐龙头C的地方,你就可以使全部液体均匀地从容器  相似文献   

3.
固体由于重力的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有压强,液体也受到重力的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容器底也有压强.因为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因此对阻碍它流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地球周围包围着的大气,也像液体那样,受到重力的作用且能流动,那么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是否有压强呢?一、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向各个方面都有压强如图1甲:将塑料挂衣钧正对竖直玻璃窗压挤出皮碗中的空气,挂衣钩紧贴在光滑的玻璃上。如乙、丙图所示,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使塑料挂衣钩紧贴在水平放置的玻璃板上面或下面。原因是由于皮碗中的空气被挤出,在大气…  相似文献   

4.
一块积木     
小蚂蚁聚精会神望着前面,小蝴蝶好奇地问:“你发现什么有趣的东西啊?” 小蚂蚁指了指前面说:“瞧.那边有一件红色的东西。” 小蝴蝶连忙飞了过去看了看,然后对小蚂蚁说:“是一块红色的积木。” “是谁丢的积木呢?”小蚂蚁说:“它的主人一定很焦急,我们一起找找吧” 于是,它们就分头去找丢了积木的主人。 小蝴蝶飞呀飞,看见小白免低头寻找东西,就问:“你在找积木,巴?” “是呀,你看见,它在那儿?”小白兔高兴地望着小蝴蝶说 小蝴蝶说:“我看见一块圆形的红积木,就在那边的草地上” 小白兔失望地摇摇头:“我丢的红积木不是圆形的。”说完,它就…  相似文献   

5.
所谓“浸物变压”是指当物体浸入液体中(液体不溢出)时,液体的深度会增加,从而导致液体对容器底和壁的压强也随之增大。不少同学对这类问题的解答无从下手,解答此类问题的  相似文献   

6.
“液片”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的物理模型.一般认为“液片”是一个为研究问题方便人为地选取的一个极薄的液体薄片,是一个理想模型.它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没有体积,但有面积,形状与所盛液体或气体的容器的横截面相同;不计质量;它可以静止,也可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做变速直线运动;它可以受平衡力的作用,也可以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液片模型”在研究液体或气体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举例说明.1.推导:连通器原理连通器原理:连通器里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水面总保持相平.推导在连通器底部正中取“液片AB”(如图1).…  相似文献   

7.
“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一定是“恒容过程”吗?定西教育学院王维国在中学化学教材中,“密闭容器”是一个被广泛应用的概念。正确理解它的内涵,对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和正确解题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教学中,往往发现有不少同学甚至教师常常将“密闭容器”与“恒容过程...  相似文献   

8.
彩色蜡烛     
同学的生日到了,送上自己亲手做的彩色蜡烛,在同学许愿时点亮,气氛真是很温馨,很浪漫呢! 材料:彩色蜡笔、蜡、饮料桶。 制作方法:1.找一个罐装的饮料桶,倒空饮料,整齐地去掉盖,把蜡和蜡笔削入桶中。 2.把桶放入热水中,并搅拌里面的蜡和蜡笔,使之熔化。如水不够热,可以加热。 3.把熔化的液体倒入一个形状好看的容器中(无论  相似文献   

9.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共10分,每小题1分)( )1.大气压的数值是1.01×105帕斯卡。()2.密度的单位1千克/米3比1克/厘米3要大。()3.质量大的实心物质其密度一定大。()4.可以利用密度来鉴别物质。()5.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总等于它的重力。()6.金属物体放在水中时一定下沉。()7.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一定等于容器里液体的重力。()8.完全没入液体里面的物体,随着投入的深度增加,所受的浮力增大。()9.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跟物质的种类有关,而跟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大小无关。()10.一…  相似文献   

10.
帕斯卡在1648年曾经做了一个著名实验:他用一个密闭的装满水的木桶,在桶盖上插入一根细长的管子,从楼房的阳台上向细管子里灌水,结果只灌了几杯水(如图1),桶就被压裂了.“帕斯卡桶”实验不但定性地告诉我们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且演示实验还能直观、生动地说明,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远大于液体的重力.这两点常能很容易帮我们解答不少“关于液体压强”的定性问题.例1盛有一部分液体的密闭容器,如图2,若把它颠倒过来,仍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和压力分别将:()A.变小、变大;B.不变、不变;C…  相似文献   

11.
朱凤 《学前教育》2013,(12):42-44
自由活动时,几个孩子来到积木篮子边,轩轩和小雨分别拿出一根最长的长方体状木块,再拿出一个圆柱体状的积木。愣了一会儿,轩轩把长方体积木架到圆柱体积木上面。轩轩转身去篮子里面继续拿积木的时候,一不小心,轻轻碰到了长方体积木的一头,这时,小雨看到大长方体积木旋转起来,她惊奇地叫起来:“你看,你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经意的碰触,导致长方体积木的转动。这一现象引起了孩子对这些玩具的兴趣,接下来,他们又将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相似文献   

12.
“压强”这一章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因为这一章内容不但要求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一定的形象思维,并且要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维的跨越,对学习的方法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关于三大容器的液体压强和压力的定性理解.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巧用数学符号来定性理解三大容器的液体压强和压力的大小计算. 例1 如图1所示,A、B、C是底面积相同(S)的轻质容器,里面盛放了等高的同种液体,  相似文献   

13.
“液体压强”教学是在完成“压力和压强”教学后进行的,借助“压力和压强”的有关知识导出液体对支承它的物体有压强并不难接受,然而认识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有压强、液体内部压强规律,以及液体产生的压强与液体的体积、总重无关,仅凭教师讲述,并不能让学生信服,利用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认识这部分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欲望.  相似文献   

14.
在初中物理的液体压强部分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当一个(或几个)容器内盛有一种(或几种)液体,把容器放在水平的支持面上,求(或比较)①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强和压力;②支持面受到容器的压强和压力.这类习题有些同学常常感到束手无策,故对此浅析如下,供读者参考.设容器底面积为S,容器内所装液体的质量为m,密度为ρ.所装液体深度为h.一、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与压力分析1.容器上下粗细一样的形状(如图1所示)①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p=ρgh.②容器底部受到的压…  相似文献   

15.
有许多同学把静止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 力与液重等同起来,造成解题错误.实际上,液 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pgh)、压力(F=pS) 与液体的密度、深度及容器底面积有关,而和容 器的形状、液重无关. 以下针对三种典型形状的容器分析液体对 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压力. 有许多同学把静止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 力与液重等同起来,造成解题错误.实际上,液 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pgh)、压力(F=pS) 与液体的密度、深度及容器底面积有关,而和容 器的形状、液重无关. 以下针对三种典型形状的容器分析液体对 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压力.  相似文献   

16.
情景 宝宝在用积木搭高楼,该封顶了,只听他念叨着:“我要搭一个尖顶的楼房。”他在积木篓子里翻了几下,没有找到合适的积木。这时我正好看见了一块挺适合的三角形积木,拿起来递过去:“用这个做尖顶正合适。”谁知他啪地一下把它扔回了积木篓里.然后继续在积木篓里翻找,最后自己捡起我给他找的那块三角形积木,继续搭他的尖顶高楼。  相似文献   

17.
“青春痘”给我们中学生带来了许多烦恼。为什么有些同学有“青春痘”,有些同学没有“青春痘”?导致“青春痘”的原因有哪些?有没有能够预防和消除“青春痘”的良策?带着这些疑问,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做了调研。  相似文献   

18.
初三物理总复习中,常见学生容易答错的一道物理题,题目是:如图所示,三个形状不同的容器从B、C,它们的底面积相等,都是S。三个容器里装入相同的液体,而且高度h都一样。问三个容器的底部所受到的液体压力一样吗?为什么?有人回答:“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压力是由液体扩重量产生的。由于三个容器里液体的重量不一样,I容器里最重,C容器里最轻,所以B容器底部受到社液体压力最大,A次之,C容器最小。”你想一想,它回答得正确吗?不对。由于三个容器的液体深度一样,又都是同一种液体,所以巳二PS二Pc二卜p·g又因为三个容器店面积都…  相似文献   

19.
1变化问题找联系 例1如图1,有一个重为G的塑料球,浸没在A容器中,这时容器底对球的支持力大小为该球重的1/5,B容器上下部的横截面积分别是S1和S2,里面盛有另一种液体.已知A、B两容器中液体密度之比为ρA:ρB=3:5.若将球由A容器中取出放入B中(液体没有溢出),求其静止时,B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力增大了多少?  相似文献   

20.
张永生 《物理教师》2006,27(11):12-14
在中学物理教科书中都说:液体内部的压强是液体的重量产生的.在失重情况下,液体对于容器就没有压强了.而在讨论气体压强问题时,教材用大量沙粒对圆盘的不断碰撞产生了压力的实验,进而引申、推断出气体分子对容器壁也会产生压力.气体分子作热运动,大量气体分子不断地和容器壁碰撞,对容器壁产生持续的压力,单位面积所受的压力,就是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强.我们又知道,物体(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内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那么大量液体分子也会不断地和容器壁碰撞,为什么液体在失重情况下,液体对于容器就没有压强了?液体和气体的压强的微观机理有什么不同?本文试作一些定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