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科学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概括起来主要包括求是精神、批判精神、怀疑精神、实证精神、宽容精神等.加强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关系到国家科技与创新的前途及命运,从事物发展的内因来说,大学生必须通过学习科学、提高智力、积极实践、坚持创新等途径培养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2.
高职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必须依赖于现代主体性教育理念。现代主体性教育理念要求坚持以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来促进高职学生主体精神发展。充分尊重高职学生的主体性、坚持积极倡导内化与建构及个性发展、坚持积极倡导以活动促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培养高职学生主体精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和医学社会化、医学科技化的快速发展,医学学科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目前,我国的高等医学院校忽视人文素质教育,不重视人文学科的发展,课程的教学内容单一、实效性差,导致医学生的人文素质缺失,不能满足现代医学模式及医学社会化、科技化快速发展的要求。因此,在医学教育中弘扬人文精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更新教育理念,科学构建医学人文学科的课程体系,处理好人文精神与医学科学精神、人文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的关系,实现人文与医学的共生和融通,是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数学除了科学精神之外,还具有深邃的人文精神,数学的文化价值对数学教育有很重要、很直接的影响,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悟到人的一生发展中所需要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明了科学精神的内涵和弘扬科学精神的意义,进行了中学生科学精神缺失的现状分析和原因探讨,提出了中学生科学精神培养的主要目标和侧重点以及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6.
论科学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是知识创新和传播、科技成果推广和应用的主要基地,在提高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科学技术只有通过科学教育才能渗透到社会生产中去,没有科学教育,科技进步就是一句空话。科学史也已一再证明:科学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科学的兴隆与发展及其经济的繁荣有着先导作用。科学教育通常认为就是相对于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的教育,以系统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和科学思想方法为目的。科学教育不仅使人获得生活和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使人获…  相似文献   

7.
数学除了科学精神之外,还具有深邃的人文精神,数学的文化价值对数学教育有很重要、很直接的影响,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悟到人的一生发展中所需要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8.
培养大学生的批判精神是时代的要求,是解决对‘冒’不出杰出人才”来的有效措施。大学生的批判精神,可从培养其社会责任感、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能力,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和加强通识教育、营遣崇尚挑判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等途径入手。  相似文献   

9.
进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这种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可通过加强物理学史教育,重视物理教学中的美育,重视研究性学习,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等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10.
高职生职业精神的内涵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高职生职业精神的培育,是企业对高职教育的要求,是促进高职生素质全面提升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建议通过创新德育内容与方式、实施校企文化对接、规范实习实训、丰富社会实践等措施帮助学生理解职业价值、树立职业理想、培养职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1.
传统师范教育以知识、技能培养为本体,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培育被忽视,导致教师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缺失。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教育关涉未来教师人本情怀、科学研究自觉性与坚定性的形成,从根本上决定着未来教师履行职责的实效和专业化发展水平。因此,探索师范教育本体转向的改革策略,确立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教育在师范教育中的本体地位,无疑是紧迫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最根本的科学精神是怀疑和反思。怀疑精神就是不断探寻根据的精神,反思精神就是追求合理性的精神。真正使科学健康发展的前提,是让科学运行在科学精神之中,提倡在怀疑和反思精神推动下促使科学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3.
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影响很大,而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前提,现阶段和谐大学校园的建设还缺乏“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西方科学精神的孕育与现代转化为参照,认为国人科学精神的缺失,不仅是一个历史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并就20世纪以来中国学人探析国人科学精神缺失的原因作了概述。在此基础上把它归结为两点:一是制度因素,一是文化因素。接着,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本身缺失科学精神的因子、国人科学精神的缺失已渗透到现实社会的方方面面、科学精神的内涵本身存在多维性特征三个角度进行分析,认为科学精神的培植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5.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在相融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和深刻的贯通性,二者互策互动,同芳共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合应成为人类精神追求的一个重要方向。当今人类要从观念认识、内在心灵、外界关系和社会实践四个层面,努力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相互融合,促进人类精神的完善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6.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作为人类认识活动的两种产物,主导了人类认识和观察世界的两种基本方法和维度,对人类文化的创造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这两种思维方式的互补构成了完整的人类思维和文化。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主题和核心,人文精神是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标志。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教育的整合、并重是大学教育历史使命使然。  相似文献   

17.
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人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今,发展观已由以经济为中心的发展观转向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人的精神层面发展成为人发展的重要标志。人的精神可分为两种基本层面即: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具有不同的内涵特点。在人发展中所起作用也不相同,忽视任何一方都会带来不良后果。必须将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统一起来、融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回溯科学的"伦理精神转向"之浮现背景可知,科学精神与伦理精神殊异的根本并不在于"自由"精神本真层面的不同,而在于规约范围、归责对象和对科学的作用层面不同。二者虽然具有不同的本质和内涵,但在促进科学技术健康有序发展和使科技合乎人性的"自由"根本旨归上是一致的。因此,跳出科学精神和伦理精神抽象二分的狭隘视阈,立足于"自由"的人性高度和开阔视野,从科学与自由的角度高屋建瓴地分析和把握科学精神和伦理精神之间的关系,才能抓住当前论争的实质及其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9.
简论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在教育中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是人类精神的两个维度。教育也应做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借 此实现人和自然、社会的高度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体育精神的实践性、团队合作精神、公平竞争意识和科学精神等特征有利于培养应用型大学人才在大学学习期间和以后工作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处理好人际关系,塑造良好个性和意志品质,围绕高校体育精神更好的服务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大学体育的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教法、考核评价体系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等方面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