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柳永具有独特的经历和个性,在俗文学蓬勃兴起的文化环境中,他专力创作俗词。俚俗的柳词带有市井的色彩,这些作品浅近俚俗,适应市民的情趣、唱出了市民的心声。本文从分析柳词俚俗化的特点入手,阐释了其对俗文学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柳永是宋代第一个大量制作慢词的精通音律的专业词人,他以其独创性推动了词的向前发展。为适应题材上的开拓,或依新调填新词,或自制新曲,写了不少慢词,使词能容纳更多的内容,为在词中抒情、叙事、说理提供了更好的形式,并创造出铺叙有层次的艺术手法与细腻含蓄的艺术风格,对当时和以后的词学发展产生了广泛而久远的影响。他创制的慢词,风行天下.赢得“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社会声誉。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古语词也适应时代的需要,在词义上增添了新内容。然而有些新词义歪曲了本意,造成人们的误解。在理解和运用古语词时,应从古语词的产生出发,进行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多方面的分析,对这些词的本意追本溯源,从而使人们对这些古语词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4.
5.
俚俗词、俚俗语是新时期我国语言生活的一面镜子,它一方面反映出当前汉语词汇系统的某些变化和发展,另一方面反映出我国当代社会生活正在发生的巨变。通过审视这些俚俗语,将为汉语词汇的丰富和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并留下宝贵的财富。同时它也提醒人们对待这些俚俗词和俚俗语应持审慎态度。  相似文献   

6.
由于时代和语言的变仟,人们对古词语的理解,常常有错误之处,而这种错误的理解,却得到了人们的承认,这叫做俚俗化的解释.但回到古文中时,则必须还原其本来的词义,而不能用今天俚俗化意义去解释.  相似文献   

7.
柳词从艺术风格上可分为俗与雅两类,本从柳永曲折的生活经历分别叙述了其入仕前后的俗词与雅词,分析了柳词俗与雅的原因和俗的基本特征,雅的具体表现,旨在说明,评价柳词不能以雅俗为褒贬的标准,应从整体上客观地看到柳永以俗为美,雅俗共济的审美特质,充分肯定在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柳词不俗论     
柳永抛弃了写景抒情、讽喻寄托的文学传统,以直白易懂的语言、铺叙展衍的手法作词,招致"俗"的评价.但柳词也有不俗的一面,真挚地写出了生活之真、个人之情、不幸之痛,深受歌女市民喜爱,广为传唱.柳词在受众眼里是"阳春白雪",在文人眼里是"下里巴人",评价柳词的话语权掌握在文人手中,所以"柳俗"这一论断得以生成.  相似文献   

9.
历来词评家皆以“俗”病柳词,这显然有失公允。雅和俗是中国文学长期并存的两种形态,它只能用来对词的风格特征进行分类,而不应以此作为褒贬轩轾的标准。本文在分析前人对柳词评述的基础上,从曲调、语言、情感及其表达方式等方面,具体阐述了柳词“俗”的基本特征,并试图从较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寻找柳词与时代需要的结合点,从而给柳词以较多的肯定  相似文献   

10.
方言俚俗语流行于普通劳动人民群众中,是人民群众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总结,也是语言智慧的结晶。重庆市石柱县位于重庆东南部,是三峡库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土家族、苗族、汉族,维吾尔族等多民族栖息地,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人文环境,催生了丰富多彩的民间口传方言俚语。石柱县方言俚俗语凝聚了当地人民的思想智慧,记忆了独特的道德习尚和婚姻风俗。收集和研究石柱方言俚语不仅具有语言学意义,而且是对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承传。  相似文献   

11.
刘禹锡乐府诗可分为讽喻性乐府诗、风土民情乐府诗、抒情言志乐府诗 ,其特色主要体现为清丽与豪峻。刘禹锡先进的哲学思想、高超的识见能力、出众的文学才华及深厚的艺术功力 ,对该特色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刘基与刘基文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是刘基与刘基文化研究不平凡的一年,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之下,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刘基与刘基文化研究相关的10余种专著出版、20余篇论文发表、30余则新闻报道。更为引人关注的社会文化现象是,“刘伯温传说“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刘伯温还以“大明第一谋臣“的身份走进了央视《百家讲坛》,这也正式向学界宣告:“刘伯温不仅属于文成、温州,更属于全国,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中的一份宝藏。“  相似文献   

13.
柳宗元在柳州四年为柳州文化与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柳侯祠在历代柳州官员心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历代文人对柳宗元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留下了许多吟咏的诗篇。  相似文献   

14.
刘国正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语文教育思想十分丰富,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的语文生活观是其思想的核心,是他在对传统语文教育思想的批判与继承和对现代语文教育诸多弊端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明确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体现了语文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符合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在规律,并且反映了当今教育回归生活的时代要求。在深化语文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走进语文新课程的今天,探究刘国正的语文生活观仍具有重要的教育和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文化对学习风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洁 《铜仁学院学报》2004,6(2):27-28,45
本文着重从认知的角度对文化与学习风格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作者认为.文化对学习风格起着重大的影响.了解文化与学习风格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发展.这不但可以改善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6.
南朝刘宋文学的发展呈现出兴盛的面貌,这一好的开端使得南朝二百年间文学盛况空前。刘氏父子以其帝王特有的身份,为刘宋文学的兴盛开辟了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并开启了南朝崇文重文的时代风气。虽然刘氏父子和曹氏父子在文学方面所做出的贡献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但刘氏父子同样有开启一代文学之风气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为大学灵魂的学风与体现学校全面素质和整体教育水平的校园文化之间具有相同的系统性、渐进性、层次性和复杂性,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以形成优良学风为旨归,把学风建设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的每个环节是大学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18.
刘诜平易文风在元代庐陵作家中是比较突出的,他的平易文风表现为对平和生活的向往、以平易的叙述代替情感直接的抒发、语言朴素行文纡徐三方面。他的文风和个人气质、文学主张及时代背景有关。他这种平易近欧的文风赢得了虞集、揭傒斯、欧阳玄等盛世文派大家众口一词的推崇,这对于我们认识元代庐陵文风的演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晚唐著名诗人和诗论家司空图的诗歌在晚唐诗坛上颇具特色,即以“雅正”为主要风格,有别于晚唐颓丧凄凉的诗风。形成这一风格,主要与其祖辈仕进相对成功的家世因素激励、个人相对顺畅的仕途人生、儒佛道思想的交融影响以及诗人“渟蓄温雅”等诗学观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作为 2 0世纪 3 0年代中国新感觉派的开路之师 ,刘呐鸥的小说在以“丑”为审美主题的开拓上 ,在表现现代都市人的物化的处理上 ,在追求瞬间感觉的艺术技巧的探寻等方面与日本新感觉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刘呐鸥的小说缺乏日本新感觉派小说的异质性 ,没有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