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创新能力是创造型人才最具生命的一种特殊素质,它是一种能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思维,对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合,创造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新成果,开拓新领域的能力。因此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国家对个人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蒋贵开 《零陵学院学报》2004,25(1):189-189,188
党员干部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践行者,肩负着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的光荣使命,为早日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全体党员,尤其是党员干部要加强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增强创新意识,更新充实知识,锻炼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开阔视野、注重新知识、新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提炼,密切注重自己身边的事物和世界上相关事物的发展变化等途径来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创新能力是创造型人才最具有生命力的一种特殊素质.它是一种能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性思维.对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合,创造新知识、新思想、新观念、新成果,开拓新领域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人类即将步入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题 ,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创新素质是 2 1世纪人才最重要的素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新时期高校德育的新内容和新使命。一、德育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作用一个人的创新素质能力 ,主要是指他的心理、思想品质和实践能力 ,具有开拓性、独创性、新颖性等特点。创新能力不仅体现于智力活动 ,更是精神活动、意志品质等综合素质的体现。有充分证据表明 ,人才的成长并不都是由智力因素决定的 ,非智力因素越来越起着重要的作用。德育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5.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语言学科,除了担负着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任务,同时也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重任。创新能力是人类突破旧认识、旧事物,探索和创造有价值的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教育要改革、创新,以培养和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这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 ,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 ,这一切创新都依赖于具有高知识水准具有创新能力的人。一个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足够的创新人力资源的国家 ,将具有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 ,从而有足够的能力来迎接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级人才 ,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然而我们传统教育的特点是重视知识的传授 ,在方法上强调“三中心” ,即以课堂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 ,以教科书为中心 ,其结果只能是积累和记忆前人留下的知识遗产 ,造成学生动手能力较差 ,创新意识和能力明显薄弱。可见我国…  相似文献   

7.
高校的学习能力,是指一所高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组织,从历史、现实和其他组织(包括国家)学习知识,不断深化和完善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掌握驾驭新知识,并不断创新知识,从而影响和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力。高校的学习能力是高校能力中最根本、最核心的能力,也是高校创新能力的基础。组织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型组织等概念,最早是由企业管理界提出的。目前,教育学家还没有以高校作为一个组织的学习能力为视点,对高校的学习能力建设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对高校学习能力建设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推进,我国传统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满足产业和社会的新需求,新工科理念应运而生.尽管近些年新工科建设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知识管理视角审视,我国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仍面临企业参与产学研协同育人的程度有限,缺少情境化的案例教学,新工科人才的跨学科培养模式不健全,工程教育内容缺乏先进性和实践性等问题,从而阻碍了人才培养过程中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获取、转移和整合,不利于提升新工科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依据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相互转化的SE-CI模型,文章从知识转化的四个阶段提出了我国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途径,以最大限度地发掘工程领域的隐性知识,促进新工科人才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高效转化,提升新工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在当代信息社会,知识的迅速增长和知识更新周期的不断缩短,要求人们把接受性的积累学习转变为探索性的发展学习.在未来,具备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从学会知识到学会学习,从学会记忆到学会选择.以"知识中心"到"能力为本",都说明创新才是现代人才素质的核心.教育要以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根本目的.时代的发展迫切呼呼唤以新的人才观念重新审视教育,确立新的以创新意识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根本的新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是最新型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文章着重论述了要成为知识型馆员首先要具备丰富的知识素质,其次阐明了要具备两种能力:知识导航能力与知识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知识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创新基础之上的新经济,培养创新人才是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传统的知识教学已经满足不了知识的飞速发展与更新,知识的发展与更新需要创新的知识教学。为此,学校教育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试论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知识管理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知识管理理论视角诠释知识管理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着重阐述高职知识管理的特定职能.强化高职人力资源知识管理的关键是:抓龙头--强化学科带头人建设,强整体--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平台--优化校园知识共享体系,重创新--强化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以获取和开发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核心人力资源,形成以人才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3.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传统的知识教学忽视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的发挥,忽视了其作为人所具有的个性,已经满足不了知识飞速发展与更新的需要。因此,高校要创新知识教学,以人为本,改进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论知识学习与创新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培养与提高大学生、研究生与科研工作者知识创新能力为内涵,从重视自学能力、系统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角度,讨论了知识学习与创新意识培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大学教师的教学角色定位主要是以传授知识为核心的"知识型"人才培养,以"知识取向"为主,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接纳能力,但忽视其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挖掘其竞争能力.若要改变这种局面,需要在"知识取向"基础上更加注重构建以"智能型"培养为特征的"能力取向"模式,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文科实验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传统实验教学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普遍达不到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实验教学质量差强人意.知识管理在企业中提高员工隐性知识、技能、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积累了不少案例、经验,因此运用知识管理的思想,尝试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剖析与创新,以促进学生真正获得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达到实验教学目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考数学命题在不断的探索、创新中,命题的理念和模式都有了深刻的变化,杜绝生搬硬套、纯粹背记和机械计算的试题,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以能力为主线,方法为核心,知识为基础,在重视考查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的基础上,把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学习新数学知识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放到重要位置,出现了一些测试能力的新题型,现以2004年各地中考题为例,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8.
数学综合性试题是高考试卷中的把关题和压轴题,在高考中举足轻重.高考的区分层次和选拔使命主要靠这类题型来完成预设目标.目前的高考综合题已经由单纯的知识各加型转化为知识、方法和能力综合型,尤其是创新能力型试题.综合题是高考数学试题的精华部分,具有知识容量大、解题方法多、能力要求高、突显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以及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国家新工科战略提出了针对网络、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新技术设立新专业和升级改造传统专业的要求。研究生公共数学课教学面临着传统学科对数学基础知识需求专门化与新型交叉学科对数学基础知识需求泛化,传统教学模式和培养工程能力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等矛盾。以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数学公共课程为例,构建知识图谱,介绍知识图谱实体和关系的提取过程,以及知识图谱应用于研究生数学公共课程教学的方法。知识图谱具有知识点覆盖全面和组织系统化的优势,同时也方便检索使用,能较好地解决上述矛盾。  相似文献   

20.
1 数学综合题在高考试卷中的地位和作用数学综合题常常是高考试卷中的把关题和压轴题,在高考中举足轻重,高考的区分层次和选拔使命主要靠这类题型来完成,目前的高考综合题已经由单纯的知识叠加型转化为知识、方法和能力综合型尤其是创新能力型试题,综合题是数学高考试题的精华部分,具有知识容量大、解题方法多、能力要求高、突显数学的运用以及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特点。2 高考数学综合题的求解思路和方法综合题从题设到结论,从题型到内容,条件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