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1引言 把科学素养作为科学教育的目标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在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也把科学素养作为科学教育目标纳人理科各科的课程标准中。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可是,该课程标准中对科学素养的理解不够全面。国外对科学素养的研究都一致认为,科学的本质是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欧美多个国家的课程文件中,  相似文献   

2.
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学生,而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的核心成分就是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在新颁布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强调了要使学生“认识科学的本质”。基于科学本质理解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才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内容,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2012,(1):64-67
聚焦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一)初中科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二)初中科学课程是体现科学本质的课程。  相似文献   

4.
林建春 《教育评论》2014,(4):120-122
"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前提是学生具有正确的科学本质观。本文简略介绍科学本质观的内涵,例举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科学史中隐含的科学本质观素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深刻理解科学本质是科学素养的核心成分之一,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的一个永恒目标.  相似文献   

6.
理解科学本质是科学素养的内涵之一,是实现提高科学素养的科学教育目标的关键因素。现代科学本质观对科学知识、科学探究和科学事业进行了新的诠释。根据现代科学本质观,发展科学本质观下的科学教学理念,构建科学教育的三维目标,形成融入科学本质的科学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科学本质观。  相似文献   

7.
理解科学本质是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体现科学本质是科学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本文从梳理科学本质的哲学渊源与内涵发展出发,论述了各国科学课程标准中蕴含的科学本质,探讨了科学课堂教学中体现科学本质的若干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教育的一个永恒目标。适当理解科学本质观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成分之一。以“苯”这一教学内容为基点,以当代科学本质观为思考理念,进行“苯”的课堂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9.
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7~9年级)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体现科学本质,突出科学探究,反映当代科学成果。因此作为科学教师必须把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作为重要理念加以强调,其目的在于改变传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0.
科学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而,它是学生在科学知能、科学观(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价值观)、科学行为与习惯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现.科学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科学素养教育的素材,《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课程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  相似文献   

11.
帮助学生适当理解科学本质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成分之一。化学教学理应承载科学本质教育的任务,主动  相似文献   

12.
“科学素养说”和中学科学教育改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学素养的内涵与我国中学科学课程标准的教育目标是相对应的,这样的科学教育目标取向,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提供了基本的保证。科学教育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也是提高学力的高标准教育。科学精神的养成既是科学教育的核心,也是科学素养的要旨。科学素养的培养与科学本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STS教育是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新理念,也是全面提高科学素养的适切方略。  相似文献   

13.
1教学目标 科学(7~9)课程的课程总目标是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养包括四个方面: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根据科学(7~9)的课程标准,本节课具有三个纬度的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说出动物的行为,知道动物的节律性行为。学生能列举植物的感应性现象。  相似文献   

14.
骆建江 《科学教育》2005,11(6):25-26
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的总目标,科学素养是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要素的综合反映。而科学探究是学生体验科学过程,理解科学本质,领会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的主要学习模式;它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特别不可缺少的一环。因此新课程《科学》在设计上更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现结合浙教版7年级《科学》第一册第二章《常见的植物》中的《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以下简称“蝴蝶”)这一节为例来谈指导科学探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论学生的科学本质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培养学生适当的科学本质观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核心成分之一.个人科学本质观是个体对科学知识发展所持有的信念和假设.它是一个观念系统,涉及对科学知识、科学研究与科学事业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学生的科学本质观是在日常生活经验、社会文化、科学课程和课本以及教师的教学影响下形成的.揭示学生科学本质观的结构和成因有助于预防并转变学生错误的、不充分的科学本质观.  相似文献   

16.
化学史教育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在化学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HPS(history,philosophy and sociology of science,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是一种融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科学教育的新教学模式。这一模式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组织化学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一直是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而科学本质是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理科教师对科学本质的了解直接影响其教学行为,进而影响其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科学的理解。本文主要分析西方关于理科教师的科学本质观研究结果,并总结理科教育中科学本质观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进行本土化思考。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科学教育提出让每个孩子都具备科学素养(Achieving Scientific Literacv for All),进一步深化了科学为大众的教育目标.课改后的小学科学也积极探索能培养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科学素养的策略、方法.为儿童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和合理的发展空间.为儿童走向独立奠定了基础。而教育儿童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树立社会责任感的关键就在于有效地提升儿童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9.
张兴明 《贵州教育》2009,(24):42-42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要想在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离不开各种资源的支持。在国家提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我们学校的资源得到较大程度地开发和利用。我们已经有了有了远程教育设备、实验室(包括仪器保管室和准备室)、图书室等,为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相似文献   

20.
生物学科学素养的内涵之一是理解生物科学本质,现代科学本质观对科学知识、科学探究和科学事业进行了新的诠释。根据现代科学本质观,开展指向科学本质的生物学教学,构建科学本质教育的目标,实施融入科学本质的生物学教学策略,对于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