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今年的两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新能源汽车“十年大纲”——《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有望在2011年上半年推出。计划到2020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程度和市场规模都将达到全球第一位!毋庸置疑,国家将投入大量资金来扶持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说新能源汽车是迈向强国的必由之路,李克强总理多次对新能源汽车发展做出批示。明确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为了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2014年以来,尤其是2014年7月国务院研发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指导意见,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瓶颈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琳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102-102,26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世界各国已确立的汽车发展方向,也是我国政府着力打造的新能源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快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不仅有利于节能减排和技术进步,也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的瓶颈及其对策,将有助于我们制定切实可行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4.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年增长。介绍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探讨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发展情况,并引入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新能源汽车竞争战略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述了传统能源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技术发展前景,提出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战略与策略建议,其中着重分析了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市场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6.
声音     
《中国科技纵横》2011,(1):17-17
张相木:新能源汽车不包括普通混合动力汽车 近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司长张相木于“2010中国国际新能源汽车发展高峰论坛”表示,新能源汽车是采用新型动力系统,主要或全部使用新型能源的汽车。据此,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而普通混合动力汽车不算新能源汽车。  相似文献   

7.
主要阐述了新能源汽车发展在我国的重大意义,并结合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反映当前主流新能源汽车的最新发展水平和存在的发展瓶颈,为今后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发展及其公共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进行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发展。习近平主席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工业由大到强的必由之路"。李克强总理批示,"加快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促进汽车转型升级,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紧迫任务,也是推动创新、推动绿色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马凯副总理亲自全面协调、引导,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所谓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目前中国市场上在售的新能源汽车多是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不仅减少了对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和需求,而且新能源汽车也不会产生过多的汽车尾气,而且在制造新能源汽车的过程中,整体的质量也更轻,对能源资源的需求和消耗不断减少。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整个传统的汽车维修行业来说既是一项机遇,又是一项挑战,为此必须要加强对新能源汽车的维修技术和维修策略进行分析,确保汽车维修行业的全面发展,更好的适应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必要性,并剖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撒。最后,提出了转变发展方式促进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建议和举措。  相似文献   

12.
《青海科技》2014,(2):9-9
<正>随着汽车尾气污染等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规模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伴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和规模化不断扩大,将助推青海省锂产业迅猛发展。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的必由之路,要使新能源汽车成为强劲的经济增长点。全国各地密集出台推广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政策环境。受国家政策扶持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前景一片光明,而青海省作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与管理》2013,(2):32-38
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随着石油等能源资源在全球范围日益短缺,研制、生产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世界性的行为,美国、日本、德国等汽车强国纷纷制定目标,出台激励政策,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我国同样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发展,但是在产业化道路上遇到重重障碍。本文以小型纯电动汽车为突破口,就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正2020年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意义的年份。这一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峰回路转,新能源汽车规划(2012—2020)目标任务圆满收官。这一年,是新能源汽车大规模进入家庭的元年,新能源汽车从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的转折年,也是新能源汽车利好发展政策纷纷出台的一年,  相似文献   

15.
新能源汽车主要是指不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其他类汽车,当前新能源汽车名目繁多,概括下来不外乎有太阳能汽车、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今年北京车展主题定为"创新·跨越",新能源汽车领域上的突破作为本次车展的一大亮点,同时也是未来汽车技术与产业发展的航标。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要以纯电驱动为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的新能源发展路线。然而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面临的资金、市场等方面的阻碍逐渐显现出来。有业内专家呼吁,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应进一步深化合作。本文就我国新能源汽车现状及未来的机遇挑战做一简要浅析。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21,(3)
新能源汽车,简单来说,就是不使用汽油、柴油等不可再生能源,而使用其他可再生能源作为汽车的推动力。大力开发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并且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等。笔者通过文章对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的应用分析,明确了我国新能源汽车创新技术的发展路线,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创新技术建议以及策略。希望能够通过文章分析推动我国新能源行业的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17.
考虑节能指数、消费者节能偏好支付意愿、共性技术供给、政府补贴退坡和市场竞争,建立了政府与新能源汽车企业、燃油汽车企业之间的三阶段博弈模型,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补贴下限与准入标准对新能源汽车企业收益和政府收益作用方向相反,对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均衡价格和销量均无明显影响,政府补贴下限、准入标准及两者共同调整的结果使得汽车市场达到由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共存的均衡状态;随着消费者节能偏好支付意愿的增加,汽车市场呈现燃油汽车"消"而新能源汽车"长"的均衡状态,随着共性技术空缺度增加,出现燃油汽车"长"而新能源汽车"消"的均衡状态,消费者节能偏好支付意愿及共性技术研发和建设是补贴退坡背景下更具根本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驱动力量。  相似文献   

18.
随着能源体系的低碳转型,发展新能源汽车在国家战略和社会生活中愈发重要,推广新能源汽车,媒体对社会公众的科技传播不容忽视。基于框架理论,采用内容分析和语义网络分析方法,考察了2004—2021年《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共3 782篇有关新能源汽车的报道,分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过程中科技传播的历史变迁和发展动力。结果发现,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科技传播经历了科技环保理念下的新能源汽车(2004—2009年)、产业政策激励下的新能源汽车(2010—2015年)、成就与挫折并存的新能源汽车(2016—2018年)和多元收益强调下的新能源汽车(2019—2021年)4个阶段。而媒体对新能源汽车推广的科技传播主要受到三大动力因素的影响。第一,国家政策的驱动。政府在不同阶段出台的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对媒体报道量、新闻框架和媒体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话语产生了很大影响。第二,国家发展话语的采用。在推广新能源汽车的策略中,媒体报道被嵌入到国家发展话语中,以提高公众对新技术、新产业的认可度。第三,逐步强化的环境形象建构的需求。媒体报道也向国际社会表明,我国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已经从被动的“污染解决者”转变为主动的“环...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及新能源的发展,电子技术在现代汽车制造上也被广泛运用。新能源汽车是被国家公认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产业的兴起导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面临着专业人才缺乏、后备人才不足的问题,现就针对汽车电子模块培养方案提出建议,建设富有特色的新能源汽车体系。  相似文献   

20.
从新能源汽车专利的基本发展形势、国际专利分布、企业间的专利引证率和知识流动网络等角度来比较分析世界范围内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创新程度和专利位势,以期能够评估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内的竞争态势。为我国各级政府新能源汽车政策制定、汽车企业的研发合作、技术引进等提供更好的依据和参考,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专利计量分析,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