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玩意     
不锈钢泡茶球这款泡茶球是针对有一罐好茶叶,不想使用茶包,但又需要方便地泡一杯量的个人型使用者而发展出的设计。不锈钢茶勺及雾黑长柄的组合,利用茶勺原有的大小,即可装入适量的茶叶,修长的握柄更让冲泡变的更加方便拿取;细长的过滤孔设计,让茶叶能够适量地释出茶汁。  相似文献   

2.
诚聘     
《大观周刊》2006,(23):54-54
所谓浓茶是指泡茶时茶叶用量超过常规(通常一杯茶用3克-4克)的茶汤。  相似文献   

3.
《全国新书目》2020,(4):61-61
本书是为刚接触茶的新手准备的茶知识百科。内容包含名茶起源与发展,茶的营养价值与保健功效,如何专业地泡茶、鉴茶、赏茶、品茶等。本书雅俗共赏,示范的操作步骤简单易学,通过大量精美的图片和通俗易懂的文字,把读者带入茶艺的世界,让读者对茶有一个完整清晰的了解,使读者深刻地理解和体会中国的茶文化。  相似文献   

4.
蓝皮 《大观周刊》2006,(21):I0036-I0036
我以前是不懂喝茶的,再好的茶到我嘴里也都一个滋味。在我看来,除了解渴,我感觉不出茶还有什么特别的功能。原先老婆和我一样也不怎么喜欢喝茶,每次去朋友家玩,遇到有人给她泡茶喝,问喝得浓还是淡,老婆一律是说:只要一点点茶叶。因为又是怕喝多了睡不着,又是怕茶太浓口感不好。我呢,遇到相同的情况没老婆麻烦,反正浓淡一样,也就无所谓了。  相似文献   

5.
于干千 《大观周刊》2006,(27):44-45
发现了吗?最近到处都是水商宣传“我家的水才是最合适泡茶的。”不得不说人家聪明。拿捏住云南人好喝茶、喝好茶的命门。你们不是计较着茶好不好吗?我往根上告诉你。先把水好不好想清楚了,再谈茶。果然。用什么水泡茶这个问题,开始提上昆明普罗大众家庭的饭桌会议。  相似文献   

6.
自21世纪初,茶饮类图书进入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为繁荣的时期。被誉为当代茶经的茶叶工具书《中国茶叶大辞典》的出版,标志着茶饮类图书蓬勃发展的开端;《茶经》《中国茶事大典》等大部头、高码洋的茶知识图书也纷纷登场。与此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12月27日,省档案馆举行金瓜茶档案捐赠仪式,省茶叶流通协会将为庆祝祖国七十华诞汇集云南百余茶企万余茶农匠心制作的70公斤重的金瓜礼茶捐赠省档案馆。省茶叶流通协会驻会副会长徐亚和介绍金瓜茶制作情况并宣读金瓜茶献礼词,省政府原副省长、省政协原副主席、省茶叶流通协会创会会长陈勋儒,省政协文史委副主任那金华,省档案局局长黄凤平共同为金瓜茶揭幕,省档案局局长黄凤平向省  相似文献   

8.
明朝统治者为了保护官茶、限制商茶及杜绝私茶,设置了茶课司、茶仓、茶厂、批验所及茶马司等机构,专理茶马交易事务。凡是茶叶产地,均设有茶课司,以征收茶叶税。各大茶仓专司收贮茶叶,茶运所及茶厂都设在了边境茶马贸易重地陕西,从而利于茶叶的转运及储藏。批验茶引所负责辨别茶商所携茶引及茶由的真伪。茶马司专门负责以茶易马,御史、行人等官员则负责定期巡视茶马贸易。  相似文献   

9.
兰台小灵通     
《云南档案》2011,(10):61-62
<正>普洱茶是双柏县特种茶产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全国茶品种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加强特色档案资源建设,县档案局于2011年8月10日开始征集品牌普洱茶档案。截至月底,共征集整理双江县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勐库丰华茶厂、双龙茶园茶厂、勐库冰岛茶叶精制厂等4家企业的品牌普洱茶实物档案12种包装12份;同时收集到实物产品  相似文献   

10.
杨阳 《大观周刊》2006,(18):I0035-I0035
唐代茶的饮法是煮茶,即烹茶、煎茶。根据陆羽《茶经》记载,唐代茶叶生产过程是“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千矣。”饮用时.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烤炙,然后用茶碾将茶饼碾碎成粉末,再用筛子筛成细末,放到开水中去煮。煮时,水刚开,水面出现细小的水珠像鱼眼一样,并“微有声”,称为一沸。此时加入一些盐到水中调味。当锅边水泡如涌泉连珠时,为二沸。  相似文献   

11.
夏日嬷嬷茶     
茶杯是茶的舞台。有的人讲品位,用紫砂杯;有的人讲实用,用保温杯。这样的杯子我都有,但在夏日,我认为应该给茶一个清凉和开放的舞台,也就是说,夏天,应该用玻璃杯泡茶。  相似文献   

12.
李琳琦  吴晓萍 《历史档案》1999,2(3):114-117
近年来,我们在收集徽商资料的过程中,幸运地在安徽歙县南乡坑口镇芳坑村的一户农家发现了保存至今的大量江氏茶商的资料,包括信函、札记、商业书、帐簿以及其它实物,内容十分丰富,《做茶节略》①就是其中之一。《做茶节略》为正楷手写本,页10行,行13-14字,全书计77页,1万余字。书中详细介绍了做茶的工序、每道工序的技术要领以及做茶中的有关管理问题。它是徽州茶叶制作经验的总结,是徽州茶商要求其所雇佣的做茶人员必须遵循的技术规范,属于商业书的范畴。它的发现,不仅对徽商的茶叶贸易史的研究,而且对中国茶叶史的…  相似文献   

13.
说到鸦片,必先说茶。 茶在中国,历史悠久。陆羽《茶经》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欧洲人首次知道“茶”,是在1550年。1606年,第一籍中国茶叶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运抵阿姆斯 特丹,也是中国茶第一次到达欧洲。  相似文献   

14.
钱红梅 《大观周刊》2006,(34):66-66
近日,记者从茶博会组委会了解到.即将于9月22日到26日在云南茶叶市场隆重举行的“首届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招商招展火爆,目前已有签约意向2亿元左右,参会人数将达到5000人以上。这是迄今为止由省政府主办的云南茶叶发展史上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茶事盛会。除了云南省各地州茶叶代表团外.全国各产茶大省以及消费大省,还有国际上的产茶大国及消费大国都将组团参会。  相似文献   

15.
张锦绣 《大观周刊》2011,(44):23-23
本文探讨了道家与茶的关系是“茶艺”;儒家与茶的关系是“茶礼”,佛教与茶的关系是“茶道”。揭示了道、懦、佛对茶文化共同的特点是:追求质朴、自然、清静、无私、平和。我国是茶叶的故乡,发现利用茶叶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几千年来,随着宗教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茶与各宗教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并与宗教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在中国乃至世界,宗教文化对茶叶的传播与发展以及茶文化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华茶文化     
内容简介:《中华茶文化》多媒体光盘,是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组织有关专家编写出版的电子出版物。这张光盘一开始策划,就要求内容和形式都应该是高水平的。在编写制作过程中,还特地邀请了文化、出版、茶学、历史等各方面的专家进行研讨和出谋划策。整个过程严格把关,最终使这张光盘从内容到编排形式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该光盘内容丰富,包括中华茶文化的悠久历史、现代茶业及茶文化的发展、茶树栽培与采摘、各类茶叶的加工、茶叶的分类、饮茶技艺与茶道、茶具文化、茶与中华文化、名人与茶、茶事掌故、茶的传统、饮茶与健康等12部分,…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中国是全球最大茶叶生产国,年产量达140万吨,但由于茶叶品质良莠不齐、价格不稳定、茶企小而散、缺乏全国性品牌等,极大限制了中国茶企的发展空间。很早以前就有中国7万家茶企不敌一个立顿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饮茶叶以"热泡"为主,既可享受茶叶优雅的香气,又能品尝茶汤甘甜味醇的滋味.但近期流行一种用凉冷水冲泡的"冷泡茶",即茶叶放入茶杯,冲泡凉冷水,经过反复摇动或搅拌即饮,同样可喝到色、香、味相当的茶水,对上班者、开车者、旅游者等而言,提供了更多方便.  相似文献   

19.
《大观周刊》2006,(37):64-64
2005年10月.昆明市西市区出现了全球首家普洱茶体验馆.独创以“体验式学习”的方式来了解、学习普洱茶文化。一年来.来自国内外数以万计的普洱茶爱好者慕名来到体验馆,系统、全面地学习到了普洱茶的制作、贮藏等知识.同时感受到了普洱茶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在清新高雅的环境里,品饮到龙润茶业集团生产的各种普洱茶精品。  相似文献   

20.
孙魏 《兰台世界》2017,(20):101-103
明代统治者将茶叶当作治理边疆的利器,通过官给茶引、金牌信符、勘合、茶法及茶课等制度加强了对茶叶的管理。尽管明代以茶治边政策的执行力度及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但较前代已经相当规范,各管理机构分工明确,运行顺畅,有效促进了各民族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