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蓝领"工人尤其是中高级技工缺乏是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技工荒" 我国各地普遍存在技术工人短缺,并且有越来越加重的趋势。技术工人供不应求,技工市场出现断档,用工单位无处寻找合适技工的现象很普遍。以武汉市为例,2002年全  相似文献   

2.
望京 《中国培训》1998,(7):18-21
关于技工学校教学改革问题的思考研究与探讨技工学校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迫切性技工学校是我国建国以来发展比较早的职业学校,是为第二产业培养后备技术工人的最主要的基地,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发展迅速,制造业份额已占到全球的近20%,但是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消失,想要继续保持竞争优势,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实现产业升级调整,需要不断寻求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而这一切的前提和基础在于要有强大的、训练有素的技工队伍。加强培养技工队伍,除了切实提高技工的经济社会地位,关键是加快改革职业教  相似文献   

4.
口惠而实至     
<正>机器人、智能技术、3D打印技术等正在引发制造业的革命性变化,而制造业升级需要提高技术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决定着"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实现。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书记李玉赋曾在《求是》撰文指出,我国2亿产业工人技能素质总体不高、结构不合理,技术工人总量不足。这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存在一些体制机制障碍有关,比如技能形成缺乏顶层设计,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之间协调衔接不够,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职业教育处于弱势,那么技工院校便是弱势中的弱势。"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日前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为技工院校发展大声疾呼。 据了解,人社部门综合管理的技工院校以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的技术工人为目标,是我国培养技术工人的重要阵地,依据办学水平和培养目标分为三类:普通技工学校主要培养中级技术工人,高级技工学校主要培养中、高级技术工人,技师学院主要培养高级工、预备技师等后备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6.
“中国制造“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嵩麟 《职教论坛》2004,(18):20-21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正在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而生产一线技术工人的素质偏低,尤其是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本文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以及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现状,提出为“中国制造“培养和造就高技能人才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正在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而生产一线技术工人的素质偏低,尤其是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严重瓶颈.要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迫切需要培养和造就大批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8.
<正>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是加强技术工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也是深化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迫切需要。技工教育以培养产业工人、技术工人为主要目标,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技工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们要有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9.
"中国制造"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正在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而生产一线技术工人的素质偏低,尤其是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瓶颈。章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以及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现状,提出了为“中国制造”培养和造就高技能人才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0.
技术工人学校是近三十年来在我国建立的一种学校,在培养技术工人,提高劳动人口的素质,使我国形成一支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的骨干技术工人队伍,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目前在教育体制改革中,技工学校同样面临着如何改革以适应经济体制改革,满足当前技术工人缺乏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奇缺的需要,扩大服务范围把技校办活的问题。这方面山东省劳动局技工学校的一些作法,对于教学和设备条件较好的技工学校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周海旺  王红霞 《中国培训》2007,(2):46-47,55
浦东新区作为上海开放、开发和经济发展的前沿,其产业发展也正面临着“技工”供给不足的严重威胁。目前,职专、职中、高职、技校等都可以培养和提供技术工人,都属学历教育。但是,职专、职中、高职以理论教育为主;技校则侧重技能教育,侧重技能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从目前可以培养和提供技术工人的教育体制来看,技校是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工人的主要来源。然而,浦东新区以培养技术工人为主要任务和宗旨的技工学校的发展亦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2.
冲击、挑战与应战的策略──谈技工学校的学制与培养目标唐秋侠我国的技工学校是在建国初期对失业工人实行转业训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时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对技术工人的需要,学习苏联经验,把技工学校做为培养技术工人的主要形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以形成完整...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加入WTO,技工教育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高新技术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离不开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在新的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技工教育将会发挥更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技工教育要为社会培养实用型的技术工人,因此学校注重对学生实用技术的传授  相似文献   

14.
浦东新区作为上海开放、开发和经济发展的前沿,其产业发展也正面临着“技工”供给不足的严重威胁。目前,职专、职中、高职、技校等都可以培养和提供技术工人,都属学历教育。但是,职专、职中、高职以理论教育为主;技校则侧重技能教育,侧重技能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说,从目前可以培养和提供技术工人的教育体制来看,技校是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工人的主要来源。然而,浦东新区以培养技术工人为主要任务和宗旨的技工学校的发展亦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今年确保完成1.7万名新技师培养任务,力争培养2万人。据悉,由于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湖北省技术工人需求普遍升温,但60%以上的求职者达不到用人单位的技术等级要求。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加强技师、高级技师考评的组织工作力度,动员企业和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大力培养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特别要加强工程机电、信息制造、电力建设等重点发展行业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以满足湖北省制造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制造业带动技工需求升温湖北省今年培养1.7万名新技师$《湖北日报》  相似文献   

16.
据报道。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已居世界第四位,堪称世界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中国的制造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是从业人员技术素质低,产品质量差。如果长此以往,就只有两种结果:要么是“世界制造工厂”搬出中国;要么是大批“洋”工人取而代之,抢走中国技工的饭碗。  相似文献   

17.
最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国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偏低和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十分突出。我国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而且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从制造业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看,技术工人短缺,已成为制约产业升级的突出因素。我国已是制造业大国,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我国的制造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与重组,我们要抓住机遇,努力提高我国制造业水平,使“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真正有竞争力。这就必须从源头抓起,更加重视和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8.
技工院校是我国高校教育的补充,是职业教育的延伸。它的任务是给我国的企业提供技术性的工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自动化程度提高,传统意义上的工人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企业的需要。现代企业的工人,是有知识有文化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是真正的企业的主人。根据企业的需要,培养技术型工人是技工院校的首要任务。因此,技工院校的文化基础课也要根据所培养人员的未来需求而设定。  相似文献   

19.
技工教育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过去主要为第二产业培养后备技术工人的我国技工教育,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复办以来的20多年间,在走过了一条带有浓厚的行业"世袭"色彩的道路之后,已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深幅调整以及就业结构、就业方式的变化,开始陷入了困境之中,以至于技工教育资源严重流失,市场需求大量的技术工人严重奇缺,已对我国经济发展构成了威胁.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对策使技工教育尽快摆脱困境,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这是我们当前亟待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正在逐步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而生产一线技术工人的素质偏低,尤其是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主渠道,在培养“中国制造”所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上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从我国制造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及职业教育的培养现状入手,就如何通过职业教育的改革,为社会输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