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院是中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文化教育模式,自宋初至清末,存在千年之久。河州地处西北,书院兴起较晚,发展速度比较慢,制度与学术上的建树有限,但其在区域教育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清康熙以后,河州兴起的凤林、龙泉、爱莲三大书院,对河州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延续千年的书院制,作为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兴起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教育,为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和学术的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而随着教育制度的发展,书院制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如今,书院制重归大学.高校出现的书院制,和古代的书院制以及耶鲁大学、哈佛大学的书院制相比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3.
朱熹对中国教育所作的贡献,再怎么夸张也是不过分的,在私人讲学方面尤其如此。“讲学”,是朱熹恢复(使用)并使之流传的许多种术语中的一种。新儒学兴起后,讲学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被视为代表私人书院的最理想的方法而受到欢迎。朱熹是使书院的理想复兴并给它重新定义的首要人物。在重建白鹿洞书院的过程中,他很可能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新的教育制度的开端,但是,书院却是中国教育史上一种影响深远的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4.
书院制是近些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在高校内逐渐兴起的一种教育发展模式,书院制的教育发展模式指的是在高校的生活区建设结合高校发展特色、为学生搭建有利于其健康成长的发展生活服务平台,实现高校学生全员育人的教育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5.
书院与学院源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教育传统,现代书院是20世纪教育变革的产物。大学书院制作为现代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高等教育组织与书院教育传统的融合。从组织机构及功能来看,它包括独立开展人才培养活动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特定教育机构下的学生教育管理方式两种类型。大学书院制的兴起,受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及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等因素推动,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和深厚的文化教育基础。大学书院制融会中西高等教育培养模式,书院制与学院制互补,适应了新时代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构建立德树人保障机制、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华、促进学术创新和教育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而独特的功能,是推进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书院制度是萌芽于唐末,兴起于宋朝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经元、明、清三朝在中华大地绵延千年之久,不仅对当时的政治经济产生较大影响,更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现代教育亦提供诸多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形式。它是独立于官学制度之外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又是与教育密切结合的学术研究机构,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占居重要地位,起过重大的作用。书院初为私人读书治学之地,而后才逐渐发展成为聚徒讲学的地方。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组织,一般认为是始于南唐升元四年(公元940年)所建的白鹿洞学馆。北宋初年,书院正式  相似文献   

8.
论古代书院制度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书院制度是萌芽于唐末,兴起于宋朝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经元、明、清三朝在中华大地绵延千年之久,不仅对当时的政治经济产生较大影响,更对中国文化的形成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对现代教育亦提供诸多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现代大学书院制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特色化发展的新型教育模式,在促进新时代拔尖人才培养、教育生态发展以及学生全面成长等方面具有独特价值。从现实来看,现代大学书院制作为传统书院制与西方住宿书院制模式移植的结果,在精神理念与性质定位、顶层制度设计、学问之道建构等方面亟待进一步思考。回溯历史,近代新儒家熊十力、马一浮、张君劢坚持中国文化本位,沿循“哲学—文化—教育”思想理路,积极创建勉仁书院、复性书院、民族文化书院等新型书院以实现“教育救国”之伟业,为现代大学书院建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有鉴于此,现代大学书院建制要把握时代机遇,建构高质量发展方略,从本体论、知识论、方法论等哲学维度出发,明确现代大学书院的内核精神,重视现代大学书院的传统文化研修与传承,践行现代大学书院的学问之道,最终实现本土生长的终极目标,为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昆冈书院和三都书院是普宁教育的摇篮,但随着现代教育的兴起,普宁的书院教育逐渐趋于没落。主要梳理了昆冈书院和三都书院的历史概况及基本现状,并对当前普宁古书院所面临的困境提出切实可行、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现代大学书院制是一种与学院制相匹配的基于学生生活社区建设和大学生自主发展的教育管理制度,是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也是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的一种创新。本文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崇理书院学生党支部为研究对象,将书院制建设与学生党建、党员教育相结合,创新书院制教育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突破固化的教育模式,建立健全党建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并提出适合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与队伍建设的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宋朝的书院     
书院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独特的文化教育组织模式。兴起于唐末五代,鼎盛于宋元,普及于明清,持续了千余年。与科举构成了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独具特色的两种教育制度。书院作为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一种教育体系,同时还是当时的学术基地,也是古代藏书和出版的重要机构,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书院研究可为当代高等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伊始,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逐渐走入我国大陆,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积极探索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书院制的发展,是高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的一种良性补充,它足以弥补高校在历史的沉淀中所遗留下来的"以专业为中心"缺陷。本文从书院的由来、书院制的发展、书院制在我国高校中的探索以及书院制的前景与展望四大部分来综合论述,通过国内外书院制高校的纵向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书院制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体制中占有极为浓重的色彩,从而我们可以从西方的书院制(即住宿学院制)中借鉴到一些适合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方法,同时也为其他高校积极探索教育改革之道提供经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明代,随着明政府军事、政治权力在贵州的确立,行省的设立、移民的涌入,贵州当地的经济、文化获得相当大的发展。书院的纷纷兴建便是教育文化发展的一种象征。明代贵州书院的兴衰沉浮亦是随着全国书院发展的大环境而有起有落。与全国其他地区书院的发展相比较,明代贵州书院的发展有着自身的一些基本特征。而书院的兴起,不仅推动当地学术文化的发展,而且也深深影响到当地民众的精神信仰、风俗习惯及伦理道德等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5.
嵩阳书院的历史沿革及其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院是中国自北宋到清代一种重要的高等教育组织形式,它办学方式灵活多变,弥补了封建官学的不足。嵩阳书院是我国创建最早、影响最大的著名书院之一。它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完备的教育制度、管理制度和学规学约,曾先后荟萃了程颢、程颐等一大批著名学者,培养了大批人才,在儒学、理学及书院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一种很有特色的实施教育的机构。它源于唐,五代,鼎盛于宋、元,衰落于明,结束于清。在我国古代教育制度中,书院起着培养青年学子,传播学术思想,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它兴衰沿续千年,对我国古代教育制度、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曾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书院的兴衰,也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因此,本文旨在探索其兴盛衰亡的原因,以“述往事,思来者”的精神,为今天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提供殷鉴。  相似文献   

17.
书院是我国古代教育发展史上的产物,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书院在中国古代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道德教化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文化精神。而今,我国高校在传承古代书院的基础上,吸收借鉴西方住宿制经验,进行现代大学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改革与创新,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区,实现三全育人,成效显著。但我国现代大学书院制模式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尚未成熟,各高校在书院制度建设、空间运用、导师选聘、社区综合治理等方面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莉 《辽宁教育》2013,(1):12-14
书院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教育机构,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书院集修书、藏书、印书、学术研究和讲学授徒为一身,从传统文化中脱颖而出,又怀抱着传统文化走向新的发展。作为东北地区至今唯一幸存的书院——银冈书院,更是具有其独特的代表性和重要性。银冈书院的兴起与发展:不仅让我们知道东北地区当时的人丈面貌,更让我们窥探到那段历史的图像。银冈书院是其他书院无法替代的中国历史的见证者。  相似文献   

19.
书院是一种复杂的文化教育组织,从其发展的历史形态与作用来看,教学功能是其最具代表性的表征之一。因此,可以把书院分为广义的文化书院和狭义的教育书院。唐代民间私学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教育中介、教学模式与教育宗旨等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出现了聚书授徒以应科举等新的特征,标志着一种全新的教育机构——书院的兴起。以此出发.具有教学功能的书院起源于唐代的观点是可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20.
书院是一种复杂的文化教育组织,从其发展的历史形态与作用来看,教学功能是其最具代表性的表征之一.因此,可以把书院分为广义的文化书院和狭义的教育书院.唐代民间私学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教育中介、教学模式与教育宗旨等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出现了聚书授徒以应科举等新的特征,标志着一种全新的教育机构——书院的兴起.以此出发,具有教学功能的书院起源于唐代的观点是可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