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陆游的散文名篇《入蜀记》是宋代日记体游记的代表作,对日记体游记基本格局的定型起到了重要作用,开启了日记体游记的人文转向。《入蜀记》文史兼长,为历代读者所激赏。人们不仅称扬《入蜀记》自然的文风与严谨的考证,亦对陆游寄寓其间的恢复之志与爱国情怀深有体察。《入蜀记》为读者构建了一方历史的山水和想象的空间,使读者得以在不同的接受情境中与放翁同游和对话,留下诸多带有私人印记的阅读体会。《入蜀记》对后世纪游类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不但成为明清诸多日记体游记的仿写典范,对纪行题材诗歌的写作与编排亦有启发。  相似文献   

2.
戴名世的游记散文虽然数量不多,却很能代表他在古文方面的创作成就.其游记散文从体例上大致分为日记体游记和山水游记,其中山水游记或是对自然景观的客观描写,或托物寓志以抒发胸中郁郁不平之气.  相似文献   

3.
《徐霞客游记》历来被作为一部地理学著作来看待,其实它又是一部具有浓厚文学色彩的著作,而在文学史上很少提到它。本文阐述了游记中与前人诗句的密切关系,同时也论述了其日记体的运用,以及其浓厚的感情色彩,内容的故事性传奇性等。本文认为《游记》是一部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结合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4.
徐霞客的游记是日记体,基本具备了自传的要素,因而具有自传意义.游记保存了一个奇人的旅游经历,是奇人灵魂与山水的对话,写出了一个热衷旅游的奇人自我形象,语言新奇活泼.霞客游记丰富了晚明自传的内容,在写作样式上具有把日记、游记、自传三合一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山水游记萌芽于东汉,定型于唐代,宋代则是山水游记巩固与繁荣发展的阶段。宋代山水游记不仅数量极多,而且作品内容新颖丰富,体裁也多种多样,除传统体裁外,书信体、文赋体、日记体、笔记体无不具备。风格上更是逞奇竞异、变化多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便是在山水游记中融入了关于生命存在状态的深刻哲理思考,使得宋代山水游记表现出了独特的理性美。  相似文献   

6.
《郴行录》是宋人张舜民元丰六年赴任监郴州酒税时所撰日记体游记,从游记文学和文献学的角度看,都有极高的价值。今存《郴行录》六十八条中条目失序和不可解之处甚多,但只要对文中所涉时间、地点加以考证,仍可清晰地梳理出张舜民赴任历时及路线。将《郴行录》和宋人其他此类游记捉置一处,则反映出宋代的制度文化及士大夫的政治品格。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游记文学源远流长,从文学样式看,游记文学既有记游的诗赋,又有散文,包括书信体、日记体、随笔和趣闻等,可以说是我国文学园地中一朵奇葩。新教材高中第一册《过万重山漫想》的作者更是独辟蹊径,从漫想入笔,以新奇的角度,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真可谓别具一格,“翻空出奇”。  相似文献   

8.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吸引了2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更吸引了无数中外来客参观游览。本文就是小作者受到“世博园”的吸引,再次到园游览时的日记体游记。  相似文献   

9.
关于王韬思想研究,史界有“冻结”一说,意谓建国来对王韬思想研究“裹足不进”或“进展甚微”。症结何在?我个人认为,其主要原因大抵有二:其一为过去我们多满足和习惯于对故人的盖棺论定;其二是对王韬早期资料发掘和重视不够。而最近由湖南整理出版的王韬早年“东泛扶桑”所写的一部日记体游记—《扶桑游记》,则正补王韬“西极”英法所写八十则《漫游随录》之不足。同时,《游记》也为今人研究王韬及其维新思想,提供了一重要资料。下面仅就《游记》所涉史料,试谈管见。  相似文献   

10.
韩心如 《中国德育》2023,(15):15-18
日记是由民法典保护的个人隐私,是隐秘情感的宣泄空间,具有私人性、真实性、自由性等特征。而日记体作文是一种采用日记体裁来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两者存在本质差异。在一线教学中,教师常会混淆两者的概念和内涵,将日记当成日记体作文来批改,这会侵犯学生隐私、降低学生写作自主性等。为减少这种不良影响,教师应端正对日记及日记体作文的认知,探索代替批改私人日记益处的其他形式,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还其自由独立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唐宋古诸家中,若仅就游记而言,以柳宗元与苏轼的创作最为世所瞩目。这两人的游记有着完全不同的面貌,本质上却是源于苏轼对柳宗元的继承与发展。而在继承的同时,苏轼游记终究走上了另一条具有很大独创性的新路,这有着时代要求、体发展、各自心理等多方面的原因。而尽管面貌各异,但二人之游记难分轩轾,正是游记领域中的并峙双峰。  相似文献   

12.
传统山水诗作为人的巨大镜像,以亲历的方式折射人的心灵奥秘。随着现代旅游产业兴起,以自由体书写的现代山水诗,不少延续着"纪游"的冠名。然而今天,面对世界性生态危机,人们不能不关注生态诗写的崛起与"瓶颈"、热点与不足以及应对的"策略"。传统"山水"、"纪游"应迅速走出惯性轨道,增加"生态"的权重,即重新调整生态目光、重新夯厚生态伦理、重新发挥生态想象、重新聚集生态资源与动力,化迹无痕地达成道法自然、诗意自然的美丽理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尝试着用格式塔美学的异质同构理论来剖析杜甫秦陇山水纪行诗的风格成因,认为岩险恶、雄峻奇诡的秦陇山水与诗人悲愤躁动心境的相互引发与相互激活形成了其悲怆、浑厚、险奥的风格。  相似文献   

14.
着重探讨了柳宗元山水游记对六朝山水文的继承和开拓,以及对后代山水文学的影响,发现记游性质的诗序、《山海经》等山水文对水、石的叙述和描写为柳氏提供了摹本和开创空间。柳氏将道家的“愚”和虚静美学注入山水游记,使作品融会着奇、理、骚的色彩。后人对柳氏山水游记的接受,主要形成三种文学现象:一,遇与不遇的山水情怀;二,“愚溪”的多元内涵:三:取材、撷思于柳氏游记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招宝山旅游诗词是宁波旅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招宝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海防历史,招宝山旅游诗词作品呈现出十分鲜明的个性特点。作品题材主要有登高抒怀、望海思仙、观旭赏月、爱国怀古四大类,为宁波旅游文学中的一支奇葩。  相似文献   

16.
苏明 《天中学刊》2012,27(4):77-79
在近现代旧体域外纪游诗中存在着一种奇特而有趣的"椟胜于珠"的现象,即诗中的夹注较之原诗更为引人注意。这一现象的存在,揭示了在跨文化书写过程中,旧风格(旧体诗)与新材料(现代域外行旅体验)之间的矛盾冲突。"椟胜于珠"现象既是旧风格与新材料之间相互背驰的表征,也是旧风格为了适应新材料所做出的一种变通。这一书写策略的选择,显示了旧风格在现代域外体验面前的失语,同时也预示着文学变革发生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突破了前人对景物客观摹写的传统旧习,倾注了自己强烈的主观情感,体现出意境美、人格美,将山水游记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8.
郁达夫的幽默语言,是在他的游记散文中才充分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幽默与讽刺融为一体的讽刺性幽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对时政的讥刺,对古今人物的讥讽,对自我的嘲讽。这种幽默笔调源于作者对幽默的独特理解以及作者深厚的中西文化根底及其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运用史考据方法,展开行记的献学研究。按照作品所涉地域与内容侧重点,将其分为外国传志类行记、交聘类行记和行役类行记三大类型,并依次考述每一类型的流别与述内容、献存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