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胡耀邦同志的重要讲话《关于党的新闻工作》,最后一点讲了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问题。胡耀邦同志指出:“就我们干部队伍的基本状况来说,最主要、最普遍、最大量的问题,不是别的,而是要以极大的努力来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不只是要使素质有所提高,而是应当积极努力,求得大的提高”。这个论断,对于加强整个干部队伍的建设包括加强新闻队伍的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表明了党中央对广大新闻工作者的殷切期望。我们应当充分重视,并认真贯彻。  相似文献   

2.
“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召开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对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就舆论导向问题做出全面论述,这是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段话.那么,如何才能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呢?如何才能让媒体始终发挥正确舆论导向的作用,而不产生错误的舆论导向呢?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县市报中,普遍存在新闻写作的一般化问题.见报稿件指导性不强,可读性差.千篇一律,缺乏深度.怎样才能克服新闻写作一般化问题呢?枣阳日报寻找着力点,在时效、策划、审读、素质等几个关键环节上下功夫,提高见报稿件整体质量,收到了明显效果.1、实施“充电”计划,夯实五个“根底”.克服新闻写作的一般化问题,关键是新闻单位采编人员的综合素质.江泽民同志视察人民日报社时说:“新闻事业能不能办好,关键在于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他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打好理论路线、政策法律纪律、群众观点、知识、新闻业务五个根底.新闻老前辈陆治先曾说过:“新闻工作者的修养是一个‘无限公司’,不存在够不够的问题,也永远不会‘毕业’,要干到老,学到老.”我们针对本报复刊较晚,青年记者较多的实际,从年初开始,在全社范围内,开展大规模的业务研讨活动.一是现定每周一晚上,由一名业务干部或有经验的老同志讲授一个业务专题,然后出题考试,检验效果.每周五下午集中学习政治、政策.二是采取送出去学习的办法提高记者的业务能力,先后选派8名年轻同志到《襄樊日报》社进行短期培训;选派2名同志去华工新闻系、武大新闻系系统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回来后都成为报社的业务骨干.三是组织中层干部外出考察、取经,向兄  相似文献   

4.
迟之禄 《新闻三昧》2003,(11):32-33
新闻工作者抓“活鱼”,把鲜活的新闻奉献给受众,以深度的报道启迪受众,以形象报道宣传受众,这不仅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素质、新闻媒体对自身的业务要求,更是广大受众迫切的需要。以下就谈谈在日常新闻报道中,如何抓好“活鱼”、深度及形象报道:新闻敏感抓“活鱼”新闻之所以姓“新”, 是“易碎  相似文献   

5.
一胡耀邦同志的重要讲话《关于党的新闻工作》,最后一点讲了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问题。胡耀邦同志指出:“就我们干部队伍的基本状况来说,最主要、最普遍,最大量的问题,不是别的,而是要以极大的努力来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不只是要使素质有所提高,而是应当积极努力,求得大的提高”。这个论断,对于加强整个干部队伍的建设包括加强新闻队伍的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表明了党中央对广  相似文献   

6.
新闻敏感性是敏锐地发现新闻和对新闻所具有的价值迅速做出判断的能力,是新闻工作者应必备的素质之一。那么怎么培养和提高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敏感性呢?一、坚持正确的导向是提高新闻敏感性的前提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邓小平同志认为:“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  相似文献   

7.
牟哲勤 《新闻前哨》2004,(10):18-18
穆青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记者之一。他在晚年不断以“勿忘人民”这四个字激励和教诲青年新闻工作者。这四个字到底怎样理解呢?我想从新闻采访学角度来谈谈对这四个字的浅显认识。 首先,“勿忘人民”对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8.
“新闻自由”是一个富有魅力的口号。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它似乎意味着可以从心所欲地从事新闻实践。有哪一个新闻工作者能泰然面对想写而不能写、想说而不能说的窘况呢? 在一般新闻受众看来,“新闻自由”似乎又保证了自己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获得各种各样的新闻。又有哪一个受众会欣然接受经过着意筛选过滤、只体现特定倾向性的一面之辞呢? “新闻自由”的反面似乎是新闻管制、新闻封锁、新闻检查之类丑恶的东西。又有哪一个政府或统治集团愿意担一个“箝制舆论”的恶名呢?  相似文献   

9.
现在,全国各条战线都提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即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新闻工作者应当怎样提高自身的素质呢?这是新闻改革中需要认真研究的。我们的新闻队伍经过党的长期的培养和教育,经过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闻改革实践的检验,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相似文献   

10.
搞好新闻报道,不断提高新闻舆论工作水平是新闻工作者时常要面对的问题。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新闻工作提出了基本要求,指明了努力方向。进而从最广泛的层面上揭示出新闻报道的“真、善、美”标准。在新闻报道中,“真”就是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社会客观实际的“正确的舆论”;“善”就是通过“真”对客观事实的反映来影响、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美”是对高质量的、优秀的新闻作品的要求,它既包含新…  相似文献   

11.
内容提要     
《新闻界》2000,(6)
我们处在一个全面创新的时代。引导时代舆论、走在时代前列的新闻工作者,肩负着光荣的历史使命。适应时代的需要,新闻也必须时时创新,从新闻理论到新闻采写编排,到新闻体制都不能不创新。那么,如何创新 ?本刊将陆续推出专家们的见解,本期彭朝丞研究员《新闻创新的理性思考》一文是为开篇。   在新闻实践中如何贯彻“三个代表”思想 ?钱言《坚持“三个代表”,办好“焦点新闻”》总结了《珠海特区报》办“焦点新闻”的经验,对我们颇有启迪。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胜利实施,最关键的东西是西部人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 2000·…  相似文献   

12.
在传媒格局深刻变革的今天,严以修身对新闻工作者更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新闻工作者的作风和文风问题,直接影响着新闻宣传质量、新闻队伍建设和新闻事业的发展,影响着新闻单位的形象甚至于党和政府的形象。新闻工作者严以修身就是要修思想、修作风、修能力,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做业务工作的行家里手。  相似文献   

13.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理念的指导。做新闻工作,最大的理念是创新。创新,从来是新闻工作者的必备素质。新闻,贵在于新,无新之新闻,一钱不值。新闻工作者的全部工作,说到底,就是在求“新”。创新,永远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当务之急。放眼当今传媒业,竞争中明显良莠不齐,良者之共性,无不生机勃勃,不断创新;莠者之共性,无不死气沉沉,缺乏新意。没有了创新的机制,没有了创新的激情,不战而自败,是所谓哀莫大于“新”死也。  相似文献   

14.
“公关”在中国热了几年了,近一二年又见升温.厂矿企业要“公关”,各种商店要“公关”,新闻工作同样要“公关”.新闻工作者没有“公关”素质,何能追逐新的事物、新的现象、新的观念、新的思潮?没有“公关”素质,报纸的广告、发行工作何能展开?  相似文献   

15.
现在,加强新闻队伍建设,提高新闻工作者素质,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包括许多方面,就好比一个“多棱体”,政治、业务、学识、阅历、社交……少了哪方面也不行。而我认为,新闻工作者有必要更加重视自己的世界观问题。因为,在那个“多棱体”中,它处于核心的、关键的位置。“世界观”这个词,多年来很少提了,“改造世界观”这个词,不少人也都陌生了。然而,实际上谁也回避不了它,新闻工作者更是如此。(一)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这是我们肩负的职责向我们提出的要求。如果说,新闻这个职业有什么特殊性的话,那就是要比别人更多地认识世  相似文献   

16.
最近,作者在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的部分学生及一些社会读者中作了点调查,结果表明受欢迎的新闻业务刊物,《新闻与写作》是其中之一。《新闻与写作》为什么博得了众多读者的喜爱呢?仅从1986年第9期的栏目和内容上不难找到答案。一、栏目多。这些栏目不落俗套,安排合理,既有适合专业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来稿评析”“采写体会”“研究与探讨”等栏目,又有指导业余通讯员和初学者的“新闻基础知识讲座”“读者之  相似文献   

17.
提起“政治与业务的关系”,上了年纪的广播电视人都很熟悉,都深深懂得这是一个辩证统一、互为促进的重要问题。然而,在我们新闻队伍中的有些同志,尤其是年轻的同志,多年来对这一问题的思想认识比较混乱,动不动就用“我是搞业务的”话来自我标榜,似乎搞新闻就与政治无关。这种错误的认识,完全是一种思想上的“病态”。因为,它从根本上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与党和人民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格格不入,相距甚远。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解放军报时说:“高级干部一定要讲政治,在政治问题上必须头脑清醒。毫无疑问,在党的新闻工作中同…  相似文献   

18.
在新闻报道工作中,业余新闻爱好者占多数以上,他们在宣传工作中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无论是从新闻视角、新闻敏感还是从认知能力、写作技法等方面来衡量,业余新闻爱好者与专业新闻工作者相比,在综合素质上始终存在着一定的理性差距。那么作为一名业余新闻爱好者,如何提高新闻采写的水平?以笔者之见,应重点强化三种意识:首先,强化创新意识。顾名思义,新闻是姓“新”的。“新这个字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时间的概念,它是新的、快的;一个是内容,它是新鲜的,是广大群众所关心的重要事实。”在这里所说的新是指写作理念要新。由此可见,做一名合…  相似文献   

19.
曹东 《记者摇篮》2004,(7):18-18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闻工作的必然要求。是新闻工作者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那么,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怎样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三贴近”呢?我在实践中体会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面向基层、深入基层,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党的意志和人民的愿  相似文献   

20.
主题是文章之“神”,捕捉起来最费功夫。但捕捉不准,不仅影响文章的力道,还会使文章松散、杂乱, 甚至难以成文了。新闻作品之“神”如何捕捉呢?根据许多老新闻工作者的经验,要捉准新闻作品之“神”,首先作者的立足点要高,要把新闻写作看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正如老新闻工作者、原新华日报总编辑高斯同志所说的,从大众传播学的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