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肖 《陕西教育》2005,(4):34-34
"体态语"指的是教师和学生的非 言语性行为,它是课堂教学中师生间 相互作用的方式之一。其中教师的非 言语性行为包括手势、眼神、面部表 情、师生间的距离、接触等。在课堂上 如能恰当地应用某些"体态语",会使 语言表达更生动、更形象,课堂教学更 丰富、深刻。它可以起到吸引学生注意 力,促使学生积极从事学习活动的作 用。  相似文献   

2.
马会梅  宗岚 《教育艺术》2007,(12):60-61
教师教学的非言语性行为艺术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非言语手段进行教学表达的活动.教师教学的非言语性行为艺术是教师教学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创造性地运用非言语手段进行教学,可以成为一种高超精湛的艺术,有时可以起到比有声语言更理想、更难以言状的教学效果.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正方兴未艾,其研究成果必将对教师教学艺术水平的提高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进行了分类解读,着重阐述了非言语交际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师生间的交际过程,非言语行为在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夏芸 《考试周刊》2013,(23):23-24
教师的应答性行为,即教师对学生提问、回答等课堂学习活动发生时所表现出的具有应答特征的反应行为,是课堂中十分常见的行为。本文着重从肢体语言和言语表达两方面对职校语文教师的应答性行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 课堂教学语言,广义来说,包括教师的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以及非言语行为。本文着重谈谈生物学教学中的非言语行为。 非言语行为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表情、动作、手势以及师生间的人际距离,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可与有声的教学语言配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它在课堂中沟通着教师和学生。其实,在日常生活中,非言语行为也是人们普遍使用的一种重要交际工具。据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宾提供的数据表明:人类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江苏丰县教师进修学校王治业一、什么是教师的非言语行为教师的非言语行为是指教师在教学、教育过程中运用眼神、表情、手势等身体部位的变化,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非语言形式,是教师必须具备的除口头语和书面语之外的一种特殊语言。它是教师...  相似文献   

7.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言语行为是教师教授学生知识的主要途径,而非言语行为是教师用以传递情感的主要渠道.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等重要,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教师的言语行为,同样要关注教师的非言语行为.本文分别从教师、学生、课堂教学三个方面加以分析,探讨教师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旨在阐明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密切关系,强调教师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开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教师评价学生大体上有三种方式:一是书面评价,二是口语评价,三是非言语评价。每种评价方式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但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却常常忽略非言语评价及其独特功能。其实,在学生评价中,非言语学生评价使用起来最简便、最频繁;教师正确地运用非言语评价有时也最有效,并能产生“此处无声胜有声”的独特的评价效果。一、非言语学生评价的类型所谓“非言语学生评价”,是指教师以面部表情、身体姿态、手势和声调等非言语方式对学生所做出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与言语评价(如评语、口头表扬和批评等)相对应,比如教师对学生某种良好行为…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一般以课堂教学为主。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师在教室这个特定空间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教学组织形式。它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方面构成信息交流活动。而言语和言语因素是由伴随着言语表达而来的声调、表情、手势、体态、文字字体等基本要素构成。非言语因素在信息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可以补充或强化言语表达的感情色彩,沟通师生情感,还可以起到显现视觉形象的生动、鲜明、具体的直观作用。在课堂上,教师运用非言语手段就能激发感染学生,把学生带入课文中的特定情境,唤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共同创造出一种亲切、和谐、融洽的心理氛围,使师生间形成心心相印的情感,从而在学生心理上产生层层推进的努力学习的激情和欲望。因此,语文教师正确认识非言语因素的审美价值,充分发挥自身的非言语因素,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语言本身,而对于交际过程中的非言语行为视而不见。其实,课堂教学不仅有言语行为,而且还有极为丰富的非言语行为。言语和非言语行为是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教师在课堂内不由自主地发出的非言语行为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学生的情绪和感知、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以及师生关系。本文从非言语交际的定义、分类、特点和作用诸方面来分析其对于课堂教学的影响,其目的是引起教师对非言语交际的重视并把它们合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体行为表现为“言传身教”,亦即言语和非言语两种教学行为,而且常常存在着重“言传”而轻“身教”的现象。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高度重视教师的非言语行为。R.Birdwhistell断言,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语言的交流仅仅表达了我们思想最小的部分———在30~35%左右。A.Mehrabian提出,信息传递交流的总效果=7%言语+38%音调+55%脸部表情。现代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几乎一切非言语的声音和动作都可以用作沟通手段,师生间的人际沟通是通过言语和非言语两种方式进行。非言语…  相似文献   

12.
在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综合利用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与学生进行交流,非言语行为起着辅助、甚至代替言语行为的重要作用。因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含义、分类和特点;其次,阐述了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的重要性;最后,为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非言语行为的运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教师非言语行为作为课堂教学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非言语行为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手部非言语行为、脸部非言语行为、身体非言语行为、副语言行为、空间语言行为。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在辅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控教学进程和增进师生情感方面有显著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规范自身的非言语行为,要加强实践练习,提高非言语表达技巧,同时要适量,掌握好"度"。  相似文献   

14.
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言语行为与课堂教学刘健,龚少英关键词教育,课堂教学,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言语和非言语两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一方面,教师有意识地有准备地使用言语传道、授业、解惑,使言语成为师生最主要的交际手段。另一方面,教师又在自觉不自觉地以非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15.
教学非语言表达的特点与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学非语言表达的特点与功能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李如密教师教学中的非言语表达,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非言语因素进行教学表达的活动,它具有鲜明特点和教育功能。深入地探讨这一问题,对教师有效地提高教学非言语表达艺术水平将大有稗益。一、教学非言语表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与课堂环境的关系是近几年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社会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课堂环境是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产生的物理和心理场,影响着教师产生什么样的非言语行为。当前研究在研究的理论思路方面应当注意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和课堂环境有交互作用;在研究的发展观方面,我们应该将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与课堂环境的关系看成是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在研究方法上,应该注意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几十年来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研究的文献为基础,对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运用的原则、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和对师生关系的影响进行了回顾,在反思教师非言语行为现状的基础上.对教师非言语行为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过程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运用量表访谈、观察记录与分析等方法对孤独症学生个案的自伤行为进行功能性行为评估,基于评估结果制定事前预防、训练能力和后果改变等干预方案,依据正向行为支持、最近发展区、正强化等理论和方法,应用言语和非言语沟通训练,对个案自伤行为进行共12周的干预实验。经观察分析、教师评估及家长访谈等方法验证,个案的自伤行为减少,干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双向传输的过程,然而,一直以来教师更加重视各种言语交际,而忽视非言语形式的课堂互动。库珀(1988)指出,教师的非言语交际相当重要。所以,教师能否采取适当的非言语交际是保证教学成功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近年来,国内外对非言语交际和英语课堂教学相联系的研究进行了大量的探索,这些研究能对其他教师的大学英语教学有所启示,使其重视在大学英语听说课上非言语交际的运用,从而增强英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双向传输的过程,然而,一直以来教师更加重视各种言语交际,而忽视非言语形式的课堂互动。库珀(1988)指出,教师的非言语交际相当重要。所以,教师能否采取适当的非言语交际是保证教学成功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近年来,国内外对非言语交际和英语课堂教学相联系的研究进行了大量的探索,这些研究能对其他教师的大学英语教学有所启示,使其重视在大学英语听说课上非言语交际的运用,从而增强英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