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被称为中国微博元年,微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播。由于信息源丰富、传播速度快、扩张力度强、影响力大.微博正在带来一种新的媒体格局。短短百余字.就将身边的一件事.用微博体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成为一种“新新闻文体”。毋庸置疑.作为“全民记者”所创造出来的“微新闻”.肯定不如专业记者所采写的新闻那样“规矩”。但作为一种新兴传播载体.微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目前微博的注册用户是1.4亿.访问用户规模已经突破了2亿。这足以说明“微新闻”存在的价值和作用。那么.今天我们军队新闻工作者应该向“微新闻”学点什么呢7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微博、微信、微视频、新闻客户端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颠覆了传统的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主的信息传播格局。为适应新的传播环境,我军的军事新闻宣传必须打破陈旧观念,由外至内进行变革和重塑。作为信息的外壳,文字语言在实现军事新闻的有效传播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必须首先与微时代传播特点相契合,使军事新闻在传播内容、传播手段以及传播方式的相互协调中不断发展成熟。  相似文献   

3.
王晶 《新闻前哨》2022,(18):12-13
“稿子没见报,传播已开始”。在湖北日报的全媒体报道中,强调把传播意识灌注到新闻生产、新闻传播的全链条、全流程中。因为今天的湖北日报已经不再只是一份日报,“两微一端”等多媒体平台已经成为湖北日报报道“输出”的一个新的重要平台,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文化+”战略赋予新闻传播新的内涵。随着媒体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微媒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探索“文化+微媒体传播”的转型之路已迫在眉睫。基于“文化+”背景,通过详细分析提升微媒体传播力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在归纳总结微媒体传播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文化战略,针对提升微媒体传播力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时代步伐的迈入,新媒体得到了不断的发展,计算机、手机应用的普及让微视频真正步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运用音频、视频、文字等多种方式为主的传播实时、互动、高效、便捷。微时代推动了微文化的发展,微视频也就成为当下最亲民、最便捷的文化传播方式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媒体视频的演化,探索了微视频的制作和传播,研究了微视频的文化价值,分析微视频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并针对微视频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6.
新闻互动是对传统新闻传播过程的丰富和发展,是新形势下一种新的新闻传播方式。它不同于以往“我播报你接受”.板着面孔说教灌输的形式,囿于“传播者(记者)→信息→媒体(编者)→受众(这里仅指报纸读者)”的单向传播路径。而着眼于记者、编者、读者间构成回环链路.以期达到良好的宣传报道效果。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闻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微博作为新的传播平台和手段,每天生产无数海量的"微新闻"。解析"微新闻"的特点,一是具有广泛的信息源,全民皆记者;二是即时传播,反应快速;三是互动性更强,传播效力巨大。"微新闻"的开放式新闻理念和传播模式,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渠道霸权",对传统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一.转变理念,主动介入"微新闻"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必须跟上新兴媒体的步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数字技术爆炸式的发展,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在新闻传播方面展现出了惊人的影响力,政务新闻如何借助新媒体实现传播方式的创新,始终保持舆论的引导力和影响力,成为传统媒体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以“泰州发布”“微泰州”为例,分析和探究了新媒体政务新闻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时政类微视频呈现井喷式的发展态势,现在其产生环境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围绕中国传统微文化、当代互联网微文化对微视频与政治传播的适配性展开分析,并对时政微视频呈现出的官方话语的民间表达、政治话语的文化表达、公共话语的情感表达、传统话语的当代表达、民族话语的国际表达等传播语态变迁和其面对传播困境的谋变之路展开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朱秀清  类晓冉 《传媒》2019,(1):40-42
在信息碎片化传播与消费主义的影响下,媒介融合的趋势极大地改变了媒体的内容生产与传播。作为一种新兴的衍生传播方式,微视频超越了具体作品与影像,在文化传播中异军突起。品类丰富的齐鲁文化主题微视频凭借其短而微、微而精的特质,在展现齐鲁文化多元魅力中融汇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助推齐鲁文化走出山东、走出国门。基于此,笔者分别从内容、分发、问题、策略等方面对齐鲁文化微视频传播进行研究,以期提升齐鲁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Web2.0时代的网络新闻传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互联网由于与生俱来的在传播新闻信息上的优势,因此在应用之初就在新闻传播领域崭露头角,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互联网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更大的空间,新闻媒体开始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并成为网络新闻的主要信息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8年将网络定义为“第四媒体”,充分肯定了互联网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重要地位。2004年10月,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全球第一次Web2.0大会上提出了Web2.0的概念,Web2.0以个性化、去中心化和信息自主权为主要特征,使原本散布在社会各个角落的、被忽视遗忘的大众智慧的价值“碎片”有效聚合和利用起来,从而翻开了一个新的传播时代的序幕。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微时代"背景下,微博以及微信和微视频等新媒体已经成为主流,"微"开头的新媒体逐渐成为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微传播时代,基于互联网客户端的快速扩展,使其逐渐成为当下的主流传播模式,而且向各领域渗透。新时期读者的阅读习惯发展了变化,更加趋向网络化,而且新闻阅读状态碎片化现象严重。本文先对微传播背景下的报纸编辑工作新挑战与作用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创新报纸编辑思维,谈一下个人的观点与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曾文英 《中国广播》2005,(10):75-76
随着广播电视系统的集团化.作为生产可供传播知识和信息产品的部门,投入、产出以及中间转换过程等各种构成要素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市县广播电台与电视台的融合.新的广播电视台的成立.新闻采编队伍的整体实力得以加强。在“新闻直台”这一宗旨下.如何尽快适应一个多层次、多元化、多媒体的新闻传播市场需求.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其中就包括“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于新闻传播工作的最新要求。  相似文献   

15.
在漫长的新闻传播史中,人类传播经历了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等时代。在新闻传播实践中.人类传播理念的嬗变大致经历了小众传播、大众传播、分众传播等不同阶段,并表现出“回归式”的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16.
“融合新闻”又称“多样化新闻”,主要指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新闻传播活动,“融合媒介”是“融合新闻”的前提与基础。广播网站具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融合新闻”优势,具体体现在媒介影响力日益增强、终端接收形式多元化等方面,“融合新闻”使新闻传播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未来广播网站只有找准自身定位,依托广播与网络的传播优势来实现“融合新闻”的差异性,不断加大新闻传播的融合力度,形成新的传播机制,广播网站“融合新闻”才能在网络媒体新闻竞争中占得先机,在“融合新闻”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报业进入新的转型时期.鹰潭日报社充分利用现有人力和新闻资源.不断自主创新.率先突破了传统新闻网站的传播模式,推出了视频新闻和音频新闻.对报纸的一次性内容进行了有效的“二次传播”.实现了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良性互动.闯出了一条新路.鹰潭日报社为中国地市报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提高新闻传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师生“教”与“学”的改变。教师要有大时代观.及时进行角色和功能的转变:学生应树立新的学习观,重塑心智模式,进行多元化的学习。  相似文献   

19.
"入世"后对外新闻传播障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以后,我国新闻传播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新闻传播业。方面必须研究如何适应生存环境的变化,以求在新的条件下有更大的发展同时还必须研究如何在新的条件下拓展对外传播,以新的姿态参与国际新闻传播竞争,并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数字化技术和新闻媒介环境的不断发展,民生类视频内容的传播也进入到了智媒时代,其传播渠道、传播方向和传播语态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智媒技术的应用下,民生类微视频的传播具有着制作成本低、时效性强、精准性传播等特点,因此能够产生更良好的传播效果。对于用户来说,相比于形式单一、内容较为程式化的传统新闻传播形式,他们更习惯通过各种短视频平台来接收民生新闻信息,以提高信息获取的时效性和高效性。但是在当前民生微视频的传播与引导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智能化技术应用不足、制作者专业素养较差,内容质量偏低以及内容导向存在偏差等问题,进而影响了民生类微视频传播的最终效果。本文主要从智媒时代的背景出发,探究了新时期微视频的传播优势,并针对当前视频传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涉及传播引导、内容深化、技术应用、资源整合的具体优化策略,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