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作用。童年读的书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给学生一些实实在在的人文关怀,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新的世纪,呼唤“诗教”的回归已成为中国语文教育的一大主题。  相似文献   

3.
加强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研究的一门热点,国家的兴旺靠创新,民族的昌盛靠创新,实现四个现代化更需要创新.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核心的核心,小学语文学科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性学科,理所应当加强学生的创新素质教育.语文教学中必须以语文教材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朗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还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最好方法和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我对朗读有切身的体会,假如不读,学生就无法熟悉文章;假如不读,学生就无从感悟文章;假如不读,学生就难以理解文章。一个没有朗朗书声的语文课就不是语文课。以下是我对语文课中的朗读的几点看法。一、朗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上课举手想举又不敢举高:有些学生回答问题吞吞吐吐、声音很小;有些学生站起来的样子扭扭捏捏、不够大方。这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实际上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些学生缺乏自信心。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这样做:  相似文献   

6.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那么,在语文课教学中,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呢?  相似文献   

7.
姚萍 《职教论坛》2001,(7):48-48
“课堂现代化”的典型代表赞可夫认为:课堂教学实质上是“课堂上的生活”,是“以学习为主的一种精神存在的特殊形式”。在教与学的矛盾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渴望或需要怎样的课堂生活?教师能够给或组织怎样的课堂生活?这就要求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创造性地安排和组织教学,也就是要仔细揣磨并能有效地控制学生心理,与学生共同度过学习生活。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得出几点体会,供同仁参考。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致一堂语文课的开始,犹如一篇文章的开头,一个新颖别致、引人入胜的导语能一下子把学生的心…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生长的,学生是语文的重要建构者,他们通过建构语文滋养自己的成长,也促进语文生长。让学生"在建构语文中和语文一起成长"作为语文教学本质追求,其价值是:生命成长的内在要求,语文发展的本质需求,教学改革的核心追求。其策略是:让学生在学课文中架构自己的语文;在赏佳作中润泽自己的语文;在做作文中实践自己的语文。  相似文献   

9.
“语文味”指语文课要突出语文教学自身的特点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让学生通过语文实践,在把握语文这一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精神。那么,如何让“语文味”的清香弥漫课堂呢?下面以《云雀的心愿》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普冬梅 《成才之路》2013,(14):46-46
语文教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和学问,优化语文教学艺术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努力营造宽松、积极、探索创造性的课堂气氛,在教学艺术的应用上下功夫,使课堂成为师生情感的乐园、知识传递和交流的乐园,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语文课的人文性决定了教学中不仅要传播语文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使他们能够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具有高雅的生活情趣。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渠道。然而学生课外阅读时大多囫囵吞枣,重情节内容,少思想感悟,更少有写作特色的总结。开设欣赏课,多给学生一些阅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黄献英 《广西教育》2008,(10):51-51
平实,是一种朴素扎实的教学风格。不追求课堂表面的浮华,也不追求形式的热闹,而是让学生潜下心来感悟文本,走进文本,真正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在课堂上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在反复朗读中悟情会意,在大胆想象中体会情趣,语文课同样可以散发出它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儿童的学习不应该只是"为将来的工作与生活作准备",教育本该是他们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引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快乐、追求幸福。一、构建诗意课堂,享受学习幸福创办著名的夏山学校的20世纪英国教育家尼尔先生认为:"生命是一个过程,重在追求幸福,寻找乐趣。"其实,语文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追求幸福、体验幸福的过程。语文  相似文献   

15.
每当看到孩子们因为下节是体育课或是美术课或是音乐课而雀跃而欢呼时,就会略带不安地思考:为什么语文课很少有这样的现象?如果孩子们也能如此期待语文课,那么他们必定会积极主动地学语文,就能学之有效,学之有果。于是,笔者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定下了一个潜目标:努力使自己的语文课也能成为学生的一种期待。终于有一天。当宣布下节还是语文课时,听到了盼望已久的欢呼声,长久的努力终于有了一丝收获。由此,也初步领悟到语文课中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期待,本文就课堂教学的几个主要环节对此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自主评价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课外阅读,可以巩固孩子课内所学的读写知识,拓宽孩子的知识面,陶冶情操,提高孩子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现在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大部分学生都不喜欢课外阅读,而且存在着年级越高越不爱读书的情况。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喜欢课外阅读呢?结合在教学中的实践经验和思考,我总结出以下几点方法:  相似文献   

18.
怎样才能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这一直是我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特别是对近几年新课程的教学和反思后发现.能否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否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还明确提出了小学阶段学生的阅  相似文献   

20.
爱是什么?爱是一门艺术,是宽广博大、细致入微的;爱是宽容,宽容孩子的一切;爱是信任,信任孩子的全部;爱是付出,只有付出才有收获,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教师要以爱生为基础,用圣洁的爱塑造学生圣洁的灵魂,让爱心走进每个学生的情感世界,因材施教,因人施爱,教师真诚的、理智的、健康的爱会像甘泉滋润学生的心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