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我教完《我最好的老师》一文时,我就不断地问自己:"你做到了吗?""我"最好的老师——怀特森先生用独特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不要迷信于书本,也不要迷信于权威",在科学上要不断质疑,善于独立思考,要有怀疑精神。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创新素质中最基本的态度之一就是质疑,最基本的精神之一就是批判。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  相似文献   

2.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进一步说,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当我教完《我最好的老师》一文时,我就不断地问自己:"你做到了吗?""我"最好的老师——怀特森先生用独特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不要迷信于书本,也不要迷信于权威",在科学上要不断质疑,善于独立思考,要有怀疑精神。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创新素质中最基本的态度之一就是质疑,最基本的精神之一就是批判。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质疑是探求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也就是说质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因此,从质疑开始,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元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我想,关键在于刨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质疑问难。  相似文献   

5.
创造性思维是主动地独立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在物理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是开发学生智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一、引导学生质疑 ,鼓励独立思考“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 ,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进一步说 ,疑是创新的开始 ,也是创新的动力。爱因斯坦曾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 ,是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的过程 ,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独立思考是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造的前提 ,没有独立…  相似文献   

6.
质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发问,与教师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以“质疑”促“探究”,发展思维,有利于学生追根求源、思维创新,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相似文献   

7.
质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发问,与教师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以"质疑"促"探究",发展思维,有利于学生追根求源、思维创新,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相似文献   

8.
“教是为了不教” ,就是要求教师要当个好向导 ,善于把学生引进门 ,带上路 ,然后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 ,独立实践。一、引导质疑古人云“学贵有疑” ,“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 ,思是智之本。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 ,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质疑 ,作为一种能力 ,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引导。首先 ,教师要启发诱导 ,培养学生“敢问”。其关键在于教师要爱护、支持学生的这种热情 ,不能泼凉水。对于肯动脑、积极问答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对学生提的每一个问题 ,教师都应认真对待。既不能因为问题没有什么意义而不屑一顾 ,也…  相似文献   

9.
余红 《语文天地》2015,(5):47-48
每一位语文老师都要做个有心人,充分利用教材中蕴藏着的丰富的创新因素,多角度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其具体做法如下。一、鼓励学生读书,大胆质疑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中蕴涵着创新的萌芽,是创新的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借助教材内容,引导鼓励学生敢想、敢疑、敢问,促使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挥。具体做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质疑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其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质疑,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智慧,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有时还能开阔教师的教学思路,起到教学相长的效果,笔者在教学就曾遇到过这样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质疑是探求新知识的开始,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笔者听了第五届全国青年教师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刘闽老师的“神奇的升力”一课,感到受益匪浅,最突出的感受就是刘老师创设质疑的情境,层层设疑,不仅激起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在质疑的情境中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质疑是探求新知识的开始,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笔者听了第五届全国青年教师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刘闽老师的神奇的升力一课,感到受益匪浅,最突出的感受就是刘老师创设质疑的情境,层层设疑,不仅激起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  相似文献   

13.
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质疑是探求新知识的开始,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笔者听了第五届全国青年教师创新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刘闽老师的"神奇的升力"一课,感到受益匪浅,最突出的感受就是刘老师创设质疑的情境,层层设疑,不仅激起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更在质疑的情境中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杨俊萍 《新疆教育》2013,(16):62-63
学贵在疑,大胆质疑和善于质疑是做学问者的一种可贵品质。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质疑,是求变思维的开始,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地见疑求异,在质疑中探幽索微,发展思维,发挥创造潜能。  相似文献   

15.
王敏 《山东教育》2005,(16):33-33
一、鼓励质疑。激发探索欲望 古人云:“学贵有疑”。质疑的过程实质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的过程。质疑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促进学、思、疑、问、悟的结合,并注意循环往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如我教学《穷人》一课,在讲到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向渔夫说西蒙死了,还有这么小的两个孩子后便沉默了。我问学生有问题吗?学生积极思考。  相似文献   

16.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常常是由问题开始的。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由疑而思,由思而断,追根寻底,释疑求真,才有可能使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创设质疑情境,教给质疑方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质疑习惯。  相似文献   

17.
朱文莲 《成才之路》2011,(28):24-24
古人云:"学贵自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源,质疑是探索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可见质疑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学习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质疑问难,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幼儿园的小朋友对周围的事物感到新鲜好奇,经常提出一些大人都无法解答的问题;而上了小学,提问题就越来越少了;上了初中、高中就不常提问题了。究其原因,是因为程式化的教育方式压抑了学生的灵性;长期应试教育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如何能改变这样的局面,如何能引导学生“敢疑”、“善疑”、“解疑”,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在这方面作了一点尝试。一、让学生敢于质疑1.转变…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本文提出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启发质疑,设疑引思;创设情感氛围;建立良好的教学情境等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敢想、敢说、敢做的无畏精神。  相似文献   

20.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时代的要求,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在教学实践中,我从置疑、激趣、创境三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置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人们探求新知的动力,有疑才可能创新。《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设置疑问、引导质疑,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1.激疑。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消极状态时,教师应巧妙地激疑,启动学生思维的内驱力。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许多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