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学生不到渴望求知的时候,教师不去开导他;学生不到焦急表达的时候,教师不去启发他;教师举出正万形的一角,而学生不能推知其余三角,就不要再往下教了。孔子的这段论述,言简意赅,生动地描绘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态,精湛地阐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透彻地揭示出学习知识与发展智力的规律,明确地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论语.述而》篇是这样阐述“启发”一词的:“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其含义为: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启示他的思路;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开导他的表述。举出一个方面的事理启发他,  相似文献   

3.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其涵义为,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东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西、南、北三方,便不再教他了。孔子的这番言论作为启发式教学的精髓所在,揭示了启发的本质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标教学是让全体学生掌握新知、巩固旧知的一种较好的课堂教学模式,它能面向全体学生,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它以目标为先导,教学活动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可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观察实验法、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操作法等,而启发式教学法则是广大教师普遍采用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反也。”这段话告诉我们,教学生,不到学生想弄懂而又弄不懂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们,不到他们很想讲出来而又无法表达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们;给学生讲明一个…  相似文献   

5.
舒家华 《中学教育》2002,(11):31-32
启发式教学 ,由孔子创立 ,也是孔子重要的教学原则。可继承到今天 ,却被有些教师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曲解了。子曰 :“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也 ,则不复也。”这是《论语·述而》第八则的原文。对孔子这一节语录的译文是 :“(我 )不到学生苦苦思索而未想通的时候不去开导他 ,不到学生口里想说而又不能说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我如果 )告诉他一个角落的样子而他不能推知其他三角落的样子 ,我就不再教他了。”可见 ,它清楚地表明 :对学生予以启发的前提条件是学生产生“愤”(即心里苦苦思索却未能想通的样子 )和“悱”(即口…  相似文献   

6.
张耀东 《考试周刊》2010,(26):133-134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启发教育的涵义是: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启示他的思路: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开导他的表述。举出一个方面的事理启发他.而他却不能推知领悟其它与此相联的三个方面的事理,我就不再告诉他。这是中国古人的伟大思想结晶。然而,也值得我们今天认真地思考:到底什么是真切有效的启发式教学?  相似文献   

7.
(一) “启发”一词来自《论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这话的意思是:不到学生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打开他心灵的门户,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引发他语言的弓弦。教给他一个角,而不能推知其它三个角,就不再教他了。“启”和“发”,相对成文,后来组成同义复合词“启发”。“启发”是教师和学生在  相似文献   

8.
顾文薇 《考试周刊》2010,(7):179-179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里的“愤”、“悱”和“不以三隅反”的情况,正是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教师如果不注意正确地观察学生是否处于“愤”、“悱”的状态,那么就不可能恰到好处地去启发;如果教师“举一隅”而没能觉察到学生是否能够“以三隅反”,又如何确定是继续讲下去还是应该变化角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教师的“一隅”?  相似文献   

9.
孔子曾经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则不复也。”这是孔子对启发式教学的精辟阐述。孔子认为启发诱导学生思考问题,也要看火候,不到想求通又无法弄通的地步,不去开导他;不到想说出又说不出来的地步,不去启发他;举一例不能类推出其他几例就不要再教下去了。这是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与生填硬灌式教学的根本区别。人的智力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天资聪敏,有的学生天赋较差。前者一讲就通,一听就懂;后者需要多次启发诱导才能弄懂弄通。孔子讲的“上智下愚”谈的就是教学,是说聪明的人和愚笨的人是不能求同的两个极端,是人群中的两个少数,而…  相似文献   

10.
早在古代,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其意思就是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师要造成学生的一种"愤"、"悱"状态才去启发他.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但不要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但不要施加压力.指明学生的途径,但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从古代的启发式教学经验论述中不难看出: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而怎样"引",用什么方法"引"才能恰倒好处呢?  相似文献   

11.
早在古代,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其意思就是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师要造成学生的一种“愤“、“悱“状态才去启发他.启发学生,引导学生,但不要牵着他们走.严格要求学生,但不要施加压力.指明学生的途径,但不代替他们达成结论.从古代的启发式教学经验论述中不难看出: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而怎样“引“,用什么方法“引“才能恰倒好处呢?……  相似文献   

12.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讲了一方面不能联想到其他方面,就不再教导他了。”  相似文献   

13.
《学记》是我国第一部、也是世界第一部教育专著。它对当时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及学制等等问题都作了阐述。而贯穿《学记》始终 ,作为主要教学原则的是注重学习者的主体性。注重学生主体性 ,在《学记》中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启发式教学原则在《学记》前 ,孔子就提出“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准确地说明启发的时机 ,不到学生力求通却苦于想不通的时候 ,不去指点开导他 ;不到他非要表达却无力表达出来的时候 ,不去启发他。教给某方面的问题 ,而他不能理解 ,解决相关的其他方面的问题 ,即不能…  相似文献   

14.
一、对启发式教育的理解及其应用现状孔子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知三隅反,则不复也。"他的想法是当学生苦思冥想也不明白的时候,就应该开导他们;当学生心中有所想又讲不明白的时候,应该启发他们;教给学生知识,是希望他们能举一反三。这种启发式教育包含三个特点:第一,教师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探索未知的领域,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去思考问题,并力求能明确地表达。  相似文献   

15.
翻阅我国教育史,可以发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历来是教学的一个主要问题,语文教学自不例外。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旨在说明,教学者,不到学生冥思苦想不通时,不去开导他;不到学生深入思考有所体会,想说又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句话表明了教与学的辨证关系。宋代朱熹强调学生“为学是自己为学”,并把学习比做饮食,说“不能只待别人理会,  相似文献   

16.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排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意思是说,教育学生,不到他想把问题弄明白却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你教他一方,他却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方,例如教他东方,不能由东方推知南方,西方,北方,便不再教他新的东西了。 孔子这段话所强调的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必须有教和学两个积极性才能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从教的角度来说,教师是主体,他是否热爱自己的学生,是否平等地对待每一…  相似文献   

17.
张良 《考试周刊》2013,(34):34-34
<正>当今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个个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父母宠爱有加,独立性很差,甚至上大学还要父母陪读。所以,我们要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注重挖掘人的潜能,注重塑造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不愤不咎,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意思是说:不到百般思索仍然搞不通的地步,我是不开导的,不到想说可怎么也说不清楚的地步,我是不提醒的,面对只有四个角的物品,已经告知了一个角而不知道有其他三个角的人,则不要再讲新的内容了。  相似文献   

18.
<正>一、引言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就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教导学生,不到他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之时,不去启发他。不启不发,是孔子教学的指导思想。在2005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第五届高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相似文献   

19.
依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或有关的信息反馈,举实例分析原因,找出应对方案,辨证求证,让学生在实践中去验证,找到适合改善自身的方法,重视预防胜于治疗的养身理念。  相似文献   

20.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的精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指 :不到学生心求通而尚未通之时 ,不启迪他 ;不到学生口欲言而未能言之时 ,不开导他 .即是说 ,当让学生达到“愤”、“悱”这种边缘的状态 ,再去启发、引导 ,就能促成学生“领悟”,达到发现、创新的境界 .这是将素质教育落在实处的具体体现之一 .启发引导发现创新的教学模式就是要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来达到“愤”、“悱”的状态 ,发现问题的内在因素 ,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明确问题的正确结论和应用 .习题的教学更能体现这一模式 ,下面是笔者对一道浮力习题教学的探讨 .题目 如图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