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什么读经典?这个问题往往会被不知不觉地转换成另外的问题:读经典有什么用途?有什么好处?转换了,我们还以为是同一个问题.既然我们这么关心用途和好处,那么也就不必回避,直接的回答是:没有什么用途,没有什么好处.伊塔洛·卡尔维诺说:唯一可以举出来讨他们欢心的理由是,读经典总比不读好.他在《为什么读经典》里援引了一个故事:当毒药正在准备的时候,苏格拉底还在用长笛练习一首曲子.“这有什么用呢?”有人问他.“至少我死前可以学习这首曲子.”  相似文献   

2.
赵镜中 《小学语文》2011,(10):60-62,54
一、童诗是为儿童写的诗还是给儿童读的诗? 什么是童诗?我们常理解成“为儿童写的诗”,这样说也没错,只是有点刻意与狭窄。从很多的阅读经验里发现,有很多给孩子阅读的诗,当初写成时,并没有想到读者群中还包含了儿童,可是儿童就是喜欢读。就这个观点来看,把童诗说成是“适合儿童阅读的诗”,可能更贴切些。其实,真要去区分童诗与成人诗真的很困难。例如下面这首诗:  相似文献   

3.
正宝宝不认字就开始读书?该读什么书?该怎么读?……这次我们邀请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专家,给早期阅读一个不一样的视角。一提到阅读,父母就会着急问:"能不能给一个推荐书单?"似乎一个书单到手,阅读的大半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其实不然,从儿童发展和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书单也需要按照宝宝的发展水平来看,而且怎么读,比读什么  相似文献   

4.
孙卫芳 《教师》2010,(34):74-74
“有感情朗读”,语文教师再也熟悉不过的字眼,“有感情朗读”已经日益成为语文园地里最具春意的一枝。于是,语文课堂上“读”占鳌头,“读”霸天下,“读”当一面。可谓语文教师之情有“读”钟。然而,当我们的语文课堂常常充斥着“美美地读”“有感情地读”“带着感受读”这些字眼;当不同体裁的课文、不同风格的作品的阅读都被“有感情朗读”“格式化”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该追问,有多少有感情地朗读是真正发挥了作用,多少有感情地朗读是真正让学生读进去了,又读出感情来了呢?动情之后是什么?动情之外还要什么?值得我们深忧与反思。  相似文献   

5.
电视里正在播放一个谈话节目,主持人谈及一个幽默。他说,联合国某组织在全球各大洲的儿童中搞了一个调查——“请谈一谈对其他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独特看法。”你猜怎么着,结果是各大洲的儿童居然都因为无法理解这个问题而不能回答.欧洲的孩子不能回答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是“短缺”,非洲的孩子不能回答是因为不知道什么叫“粮食”.  相似文献   

6.
(一)理读——理读要有耐性理读,它要求一个“细”字,解决“进入课文”的问题,解决“精华是什么”的问题,也解决课堂教学心中有底的问题。所谓理读,就是寻找式地读,清理式地读,就是细细地读,把落实基础知识的眼光深入到课文的各个角落。这是备课与授课质量可靠的“物质基础”。对每一篇课文,我们都要细细地找寻,找出那些最有用的、最  相似文献   

7.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为什么儿童在某一个集体里对同学们负有责任感,珍视同学们对他的信任,而在另一个集体里则不管别人对他有什么看法和说些什么,他都满不在乎,抱无所谓的态度?”这说明,“集体是教育的工具”,“在一个以优良道德品质自豪的集体里,儿童会自觉地努力向上,争取做好  相似文献   

8.
六一儿童节,是全社会都十分重视的节日。每到“六一”,全国各地都要举办丰富多彩的儿童少年联欢活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团体都组织多种形式的为儿童“送温暖”、“送关爱”活动。作为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作为孩子的家长,在儿童这一盛大的节日里,我们应该有更深刻的思考:教育应为儿童做些什么?儿童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如何给儿童一个幸福的童年?  相似文献   

9.
师:我们知道“倒”字是多音字:一个读“dao”,一个读“dao”。在这里我读“dao”,因此题目读为《倒(dao)数的认识》。(生齐读题目)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想知道什么?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语录     
“如果我们要实现关于‘一个适合儿童的世界’的目标并达到千年发展目标……就必须有儿童和青少年的充分参与,否则我们将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卡罗尔·贝拉米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什么是语录?语录在哪里?语录能干什么?语录就是对于说话的一种全面或者片段的记录。每一个人说话都有他精彩的地方,你把它从他的话里找到拿出来,这就是语录。语录存在于每一个我们留心的地方,包括你自己的话里都充满语录。  相似文献   

11.
一看“废墟”这个文题,我们就会生出很多疑问,作者写的“废墟”到底是什么?作者对“废墟”的情感是怎样的?作者到底怎么写这个“废墟”?这些问题会使我们想去读这篇文章,会使我们在读这篇文章时产生一种种预测,涌现一个个期待,然后也就能使我们在阅读中有所排遣,有所认同。  相似文献   

12.
电视里正在播放一个谈话节目,主持人谈及一个幽默。他说,联合国某组织在全球各大洲的儿童中搞了一个调查——“请谈一谈对其他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独特看法。”你猜怎么着,结果是各大洲的儿童居然都因为无法理解这个问题而不能回答。欧洲的孩子不能回答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是“短缺”,非洲的孩子不能回答是因为不知道什么叫“粮食”,美国的孩子不能回答是因为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而中国的孩子不能回答是因为不知道什么叫“独特看法”……主持人话落,满座笑起。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我却难以付之一笑。由此,我想起一个真实的教学片断。一位…  相似文献   

13.
数学内容的抽象性,数学语言的简洁美.决定了数学读题的过程是一个积极的反复斟酌过程.要解题。就要先读题,学会读题.正所谓“读‘题’百变.其义自现”.我们应该如何读题?在读题中我们又该注意些什么?我们又该如何做到“慢读”“精读”?  相似文献   

14.
读书是我们所有的人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我这里说“我们”是指儿童、少年、成年、老年.所谓活一辈子,读一辈子。要是做学问的人.就更应该研究一下如何读书了。  相似文献   

15.
第三期测试题什么是幼儿的创造力?3.培养孩子勤俭刻苦精神的目的是什么?5.“立足家庭与面向社会相结合”,是家庭教育的第二条原则。它是一条什么性质的原则?2.家长应具备的最基本的儿童观是什么?4.做一个现代人,在节约方面最重要的是什么?.儿童是人,儿童是成长发展中的人,儿童是终究要成为独立生活的人。.家长读刊知识测试题~~  相似文献   

16.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 ,快速读课文 ,看看一共有几个自然段?生 :共有九个自然段。师 :谁来读第一自然段 ,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是什么?(指名读 ,略)生 :一共有三句话 ,第一句话告诉了我们森林里有只大老虎。生 :第一句话里还写了这只大老虎在寻找食物。师 :“寻找”是什么意思?生 :“寻找”是东找找 ,西找找。生 :“寻找”是到处看 ,说明老虎饿了。生 :第二句是写在森林里还有一只狐狸。师 :书上是怎么写的。请你读一读。(生读 ,略)师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生 :有一只狐狸从老虎的身边窜过。师 :“窜”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前面三讲,谈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这主要是使我们明确新中国教育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的问题。从这一讲起,我们开始讲“教学论”。在这一部分里,我们着重研究怎样通过教学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首先,我们要正确理解“什么是教学”?这里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然后逐步分析说明。二年一期儿童入学后,教师教他们语文第一课  相似文献   

18.
确定单元复习课的复习重点教完“时光老人的礼物”“幸福是什么”“一幅僮锦”后,我检查了教学效果,发现儿童学习中存在几个主要问题:1. 一般儿童读“时光老人的礼物”,只图读得快,读得熟,忽视读的表情性;2. 不少儿童还没有从作品的语言来领会形象,从形象来领会作品的基本思想;3. “一幅僮锦”一课篇幅较长,情节曲折,儿童对课文的主要情节还掌握得不牢固。  相似文献   

19.
教学一册简单应用题“学校里有12个,借走9个,还剩多少个?”时,一位教师的教学过程如下: 首先出示例题。学生读题、复述题意后,教师问。“这道题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生:……)“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借走’是什么意思?”“从哪里借走了9个?”(……)“题目要我们算出哪一个数来?”……)“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减法算)“如何列算式?”“结果是多少?”……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我们这些长大的人都应该走近儿童、和儿童交朋友。了解了儿童我们才能更好地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最佳条件。当我们走近了儿童才能理解什么是童趣:手心里的西瓜虫,口袋里的小石子、小树叶……是多么珍贵,成人不但不应该没收其“财产”,而应该和他们一起捉虫、一同收集……成为他们的好伙伴。当我们走近了儿童才能了解什么是童真:孩子会百思不得其解———“爸爸心里的树(心里有数———幼儿把‘数’听成‘树’)长在哪儿呢?”“我要把大象抱回家(儿童以为大象就是书中、电视中看到的一点点大)”……成人要了解幼儿的真实,必须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