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小学生对儿童文学的兴趣,将优秀的儿童文学镌刻在他们的心灵之上,让它变为心灵深处的一股清泉,可以成为孩子们一生的宝藏,所以,我们小学语文老师想方设法让小学生爱上古今中外优秀的儿童文学,培养孩子们对于儿童文学的兴趣,引导他们更好更深刻地去理解儿童文学的内容,从而提升孩子们的儿童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2.
白静 《教育导刊》2006,(9):42-42
周作人认为,儿童文学是儿童性和文学性的结晶体,最能熨贴孩子的心灵。的确,稚拙、纯净的文字抚慰着儿童的内心,丰富着儿童的幻想,温暖着儿童的感受,丰盈着儿童的现实生活,呵护着儿童的梦想世界。在这里,有着自由的梦想、奇妙的经历以及温暖的爱。孩子得到的是精神的愉悦和满足、心灵的平和与恬静,人性也得到丰满。因此,早期阅读的本质是一种体验,一种生命的体验,一种成人和儿童共同分享的生命体验。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是“活”的儿童心理学。它为我们开辟了一个走进孩子、了解儿童文化的通道。通过动人的文字,我们能触摸到孩子的忧伤与快乐…  相似文献   

3.
干涸的土地不可能孕育出茁壮的禾苗,焦渴的心灵也无法健康成长.在如今"快餐文化"充斥的时代,孩子们极容易被快餐读物搞得神魂颠倒、狂躁不安.如何还孩子一片纯净的天空,不断丰润他们的心灵?阅读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可以发挥如此功能.我国许多著名作家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眼光,给孩子们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他们的作品更是给孩子们的心灵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他们的作品既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能令大人们也百看不厌.因此在教学中我会引领孩子们一起在阅读中徜徉,让他们的心灵不断地丰润起来.  相似文献   

4.
杨惠芬 《动漫界》2022,(4):25-28
重庆市新桥医院幼儿园致力于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在环境上因地制宜创设儿童文学环境,为孩子们打造了专属的儿童文学天地.各文学馆都可以从儿童身上体现出教育价值,本期我们走进重庆市新桥医院幼儿园,感受儿童文学在幼儿园环境中的渗透.  相似文献   

5.
《辞海》中这样描述: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童话是孩子们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作品中充满离奇的想象力,那种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较量,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  相似文献   

6.
《江西教育》2009,(9):43-43
据邢宇皓在《光明日报》撰文介绍,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泉根在“2009全国儿童文学理论研讨会”上发言说:“什么年龄段的孩子看什么书.这是儿童阅读推广的一条黄金定律。儿童阅读的首要之义是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爱上图书、爱上阅读。脱离了孩子年龄特征的儿童读物.孩子们看不懂,也没兴趣.反而会让他们对阅读产生害怕甚至是厌烦的情绪。”  相似文献   

7.
<正>童话是一种从童年的视角出发,用儿童的语言叙述童年的生活场景(或模拟儿童生活场景),表达童年的特殊感受和体验的一种儿童文学样式。童话深受儿童喜爱,也是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表达着童心世界的天真、稚拙、勇敢、生气勃勃的原始生命之美的精神本质。既是儿童天性具有的本质,又是儿童文化的展示,它与儿童富有幻想的天性相契合。我们的语文童话教学在很多时候没有去更深地理解儿童内心,没有从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去发现孩子们真正的需要。因此,我觉得必须真正走进儿童的童话世界去了解和呵护他们,去感受他们的需要,聆听他们内心世界的呼唤,才能真正感同身受,并从潜移默化中塑造孩子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8.
儿童文学又被人称为快乐文学。的确,它是教化儿童的一座宝库,极大地丰富了少年儿童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没有儿童文学,就没有真正完美的小学语文教育。它的导思、染情、益智、激趣功能,开启了孩子们幼小心灵中智慧灵性的大门,点化了做人的道理。今天,我们在播种童心,耕耘童趣,和学生一起鉴赏儿童文学作品,默默地寻觅阅读儿童文学的“四度空间”——语言的亮度、内容的宽度、手法的温度、寓意的深度。  相似文献   

9.
对于3—6岁儿童的阅读,我们建议在于"广"而不在于"专"。书"杂"一点没有关系,关键在于给孩子们打开一扇更为深邃奇妙的阅读之门,让孩子们在这个喧嚣的社会氛围中,学会静下心来,为自己找到更为丰盈多姿的心灵栖息地,足矣。  相似文献   

10.
《湖北教育》2005,(7):44-47
“儿童的眼里有一汪鲜洁的清泉,期待着教师精心的呵护;儿童的心灵是一方纯真的世界,渴望着教师真情的引导。”在刘小杰老师心里,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同时又是一个独特的自我。在语文教学中,她满腔热情地点燃孩子们心灵的智慧之火,精心地呵护着他们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引领着孩子们走进灿烂的、充满情趣的语文世界。  相似文献   

11.
我们认为儿童文学的阅读首先要力求“儿童先行”。儿童文学的阅读要采用儿童接受的方式,采用儿童喜欢的方式,让他们在愉悦中亲近阅读、喜爱阅读,让阅读在默默的濡染中成为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12.
专家举荐“儿童的眼里有一汪鲜洁的清泉,期待着教师精心的呵护;儿童的心灵是一方纯真的世界,渴望着教师真情的引导。”在刘小杰老师心里,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同时又是一个独特的自我。在语文教学中,她满腔热情地点燃孩子们心灵的智慧之火,精心地呵护着他们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引领着孩子们走进灿烂的、充满情趣的语文世界。——儿童的语文应该是儿童自己亲历的体验。在十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刘小杰老师深切体会到,  相似文献   

13.
优秀儿童读物需多推介低龄儿童文学创作者、上海教育出版社编辑潘卫女士认为,现在不少儿童读物太急功近利。她经常到幼儿园和孩子们在一起,孩子们的一举一动在她眼里都可能碰撞出创作的灵感。她建议幼儿教师可以拿起笔来捕捉生活。“对于一些优秀的儿童读物,应该多做一些推介工作。”潘卫告诉记者,少儿图书市场良莠不齐,需要进行阅读指导。全社会都要重视儿童阅读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梅子涵认为,儿童阅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推动。我国儿童缺少适合阅读的作品,是因为整个社会对儿童早期阅读缺乏重视和安排。我们很多家…  相似文献   

14.
在儿童文学阅读中,由于儿童读者的年龄特殊性,他们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独立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有了成人阅读指导者的存在。在文本面前,指导者与儿童一样是"读者",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只有"先读"者与"后读"者的区别。在阅读指导过程中,指导者为儿童阅读提供引导、帮助,是沟通文本与儿童读者的"中介"。故而,儿童文学阅读指导者应是儿童的理解者、解放者,是儿童文学的热爱者,是儿童阅读的引导者和帮助者。  相似文献   

15.
新闻月评     
充分童年的孩子才能充分优秀新华网2013年8月12日电"如果林格伦还活着,她会有105岁了。如果她来到这次课堂,会欣喜地看到她的故事是如何让孩子们心中涌出无数妙不可言的感觉……"儿童阅读推广专家、上海师范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梅子涵,在北京大学附属小学听完两位教师给孩子们上的对林格伦作品阅读分享课后如此说。为配合中小学生减负,推进儿童文学和中小学语文教学、儿童阅读和童书出版之间的对话,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近期推出"最能打动心灵世界经典之林格伦作品校园阅读分享活动",通过  相似文献   

16.
儿童画必须儿童化小学一二年级语文课本中,属于童话、寓言、神话、民间传说、小故事等儿童文学作品的,占了绝大部分。这些课文深受小读者们的欢迎。儿童美术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如果我们强迫孩子们想成人之所想,画成人之所画,他们肯定会觉得枯燥无味,即使你在教学上煞费苦心,也是毫无效果的。因此,儿童画必须做到儿童化。儿童化就是形象化,拟人化。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儿童的生活,了解他们,就不难看出,在儿童心  相似文献   

17.
儿童生命的幸福与完整离不开儿童文学的滋养与润泽。在浩瀚的儿童文学领域中,绘本以其丰富的图像语言、简洁的文字营造出单纯却又深邃的意境,让儿童与大师对话,陶醉于穿越时空、跨越文化、直抵心灵的温暖与感动。绘本的美丽稚气,最能润泽孩子的心灵,养育孩子的精神底蕴,成为他们日后成功与快乐生活的源泉;绘本的语言留白,给了孩子很大的探索与想象的空间。绘本阅读,为儿童的成长打上生命的亮丽底色。  相似文献   

18.
时下儿童阅读的对象正在由文本转向图像、电视、网络媒体。由此而引发的流行娱乐文化占据了孩子们本就不多的阅读空间,儿童文学还没有真正走进孩子们的世界,儿童文学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因此,本文将从阅读方法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有效提升儿童文学主题群文阅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正最初从事的儿童文学创作,仅仅出于一种对文学的爱好。渐渐地,在寻找创作素材、进行文学构思的过程中,我把目光真正投向了身边的儿童,在审视与研究中,我发现了儿童文学创作对于我从事教育工作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儿童文学创作赋予我儿童情趣儿童文学中的儿童情趣是对儿童世界的肯定和张扬,儿童情趣会让儿童文学更加生动多彩,也是儿童区别于成人的标志之一。经过调查,我发现几乎没有一个儿童会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偶然听到几名小学生之间的对话,大致内容是关于他们的英语课如何的枯燥,老师如何的凶,他们又如何的讨厌上英语课、背单词等等。我听后,感到很诧异,同时也不禁反思:小学生正处于他们的金色童年时期,这应该是他们最纯真、最快乐的一个阶段。可一谈到学习,他们都苦不堪言,学习的各种压力已经使他们渐渐地觉得学习只是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享受。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从心底期待他们想要的那种学习感受。那就是能让他们快乐学习的享受,只要孩子们找到了这种感觉,孩子们就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