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诗曰:"绣出鸳鸯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意思是说:绣出的鸳鸯可以让人尽情地欣赏,却断断不可将绣鸳鸯之金针让别人瞧去,其方法上的保守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对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来说,应该反其道而行之:恰恰要将金针度与人。  相似文献   

2.
<正> 记得我在大学读书的时候,一位老师介绍治学经验时说:“古代有两句诗叫作‘鸳鸯绣罢任君看,不将金针度与人’。而今我要改一个字,把‘不’字改为‘并’字,‘鸳鸯绣罢任君看,并将金针度与人’我们不仅要把绣好的鸳鸯任你们观看,而且还要把绣鸳鸯的方法(金针)告诉你们。”这位老师常把自己发表的文章给学生看,同时还把自己怎样积累资料、如何研究学问,怎么样写成文章的方法,耐心细致地告诉学生。这使我们受到很大启发。  相似文献   

3.
金代诗人元遗山有两句论诗的诗:“鸳鸯绣出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所谓“绣鸳鸯”,就是以榜样示人;所谓“度金针”,就是以方法教人。元遗山认为教人写诗应“绣出鸳鸯”,以榜样示人,那么“金针”也就在其中了,这里强调了“绣鸳鸯”的一面。如果把两句诗拼作一句,就是“鸳鸯绣出度金针”。  相似文献   

4.
金代元好问曾写过这样一句诗:“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我认为,若把这句话拿到作文教学中来,应改为“鸳鸯绣了从教看,‘巧’把金针度与人。”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让学生不怕写作,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5.
清代学者徐光启曾说:“昔人云:‘鸳鸯绣出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吾)因反其语曰:‘金针度去从君用,未把鸳鸯绣与人。'”背过了太多的统一答案,做过了太多的练习,我们不妨反思一下,到底拿什么来复习迎考?是人家绣好的现成鸳鸯呢,还是可以绣出千姿百态鸳鸯的“金针”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6.
蒋龙梅 《学语文》2010,(3):28-29
古诗曰:“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意思是说:绣出的鸳鸯可以让人尽情地欣赏。却断断不可将绣鸳鸯之金针让别人瞧去。然而.对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来说.应该反其道而行之:恰恰要将金针度与人。语文教学即是要将这个“金针”“度”给学生。使他们在没有教师或离开教师之后。  相似文献   

7.
多少年来,在传统语文教学中,由于注重对现成的文化知识的传授,只强调教师要把教材讲好,如同"鸳鸯舍去从君用,不把金针度与人",学生还是不得要领,不会读书学习,更谈不上爱好读书学习了。明末大学士徐光启则提倡反其道而行之——"金针舍去从君用,不把鸳鸯送与人",也就是提倡让学生掌握读书学习的方法,激发阅读经典的兴趣,并且逐步能做到会读书、会学习,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肖阳 《现代语文》2009,(4):19-19
金代大诗人元好问诗曰:“鸳鸯绣出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论诗》)魏本亚教授的新著《语文教育研究方法论》(以下简称《方法论》),不光厘清了语文教育研究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走向,更把语文教育研究的“金针”度与每一位有心的读者。  相似文献   

9.
金针度人绣鸳鸯本刊通讯员白金声她,叫何玉茹,是双城市第十六学特级教师。翻开她的备课笔记,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样的14个大字:“鸳鸯绣了任君看,要把金针度与人。”这两名诗,道出了何老师教学的思想──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她不仅要把“绣出的鸳鸯”来。为此她从...  相似文献   

10.
金针度人     
<正>【出处】语出《桂苑从谈·史遗》:郑侃女采娘,七夕陈香筵祈于织女,曰:"愿乞巧。"织女乃遣一金针,长寸余,缀于纸上,置裙带中,令三日勿语,汝当奇巧。意思是:郑侃的女儿采娘,七月初七祭织女,织女给她一根金针,叫她缀于纸上置于裙带中,三天不要说话,就会具有绝技。此后采娘刺绣的技艺果然特别出色。后有宋代释普济在《五灯会元·宝峰惟照法师》中提及:"鸳鸯绣出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  相似文献   

11.
元好问《论诗》中写道:“晕碧裁红点缀匀,一回拈出一回新。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想要让诗歌创作常写常新,就要像精美的刺绣一样,注意巧妙布局,晕染裁剪。这是诗人写作诗歌的心得,诗人又说:鸳鸯绣好之后,给人欣赏就可以了,切莫把刺绣的诀窍告诉别人啊。其  相似文献   

12.
2005年12月4日,在广东茂名,我得以享受窦桂梅老师执教的《晏子使楚》。窦老师激情不失温润,雍容不失质朴,丰赡不失简洁,睿智不失诙谐,大气不失细腻,磅礴不失婉丽。她倾情打造的经典教学《晏子使楚》,可谓“鸳鸯绣取凭君看,‘更’把金针度与人”——  相似文献   

13.
张顺燕教授在讲座中提出了"鸳鸯既要绣出,金针亦须度尽"的观点,他认为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教会方法。在张教授的指引下,结合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更加明确了新形势下数学教师的角色定位——教师要带领学生"飞针走线"。也就是说,教师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和学生共同感受数学思想、积累活动经验、体验从无到有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4.
论文写作对于正在读研究生的同学们是非常重要的,正如已故的王瑶先生经常给他的学生和同事们强调的:做学问,要用“写”来带动一切。用“写”来带动科研,这个路子是肯定对的。 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论文呢,这个问题不好讲。“鸳鸯绣成凭人看,不把金针度于人。”即使不那么自私,金针如何度人却也是一个很难说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度与金针”法有两句古诗这样说:“鸳鸯绣取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于人,”说的是只让人看结果,而不教给具体“绣”的方法。在作文批改这个环节上,教师不能像那个刺绣女一样只让学生被动地看结果,而应该将批改的方法这根“金针”“度与”学生,让学生学会用教师“度与”他们的“金针”批改自己或同学的作文,这就是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观点。学生只要掌握了这根“金针”的用法,将会终生受益。1.明确批改的要求。要教学生批改作文,首先要让他们知道批改哪些项目。一般地说,一篇作文主要可从下几个方面批改:①字、词…  相似文献   

16.
曹峰 《现代语文》2004,(6):38-39
人们常用"金针"比喻秘法和诀窍.古代文学家元好问曾在<诗论>绝句中说过:"莫把金针度于人".走出作文教学低效困境的"金针"何在?如何有效摆脱当前作文教学的尴尬境地?现结合自己十多年基层教学的实践和观察思考,试作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鸳鸯谷野趣     
洪音 《小学生导读》2008,(Z2):52-53
早就听说过鸳鸯谷美丽迷人,今天我刚走进鸳鸯谷,就被鸳鸯谷的"野"所陶醉。山是野的。鸳鸯谷的山有自然之情趣,而无人工之痕迹,是天然的美。这种美,是一种惊  相似文献   

18.
早就听说鸳鸯谷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今天我终于领略到它的神采了。鸳鸯谷的山真险啊!两岸都是悬崖绝壁,危峰兀立,怪石嶙峋,仿佛是被鸳鸯河这把利剑劈出来似的。鸳鸯谷的山真秀啊!从山脚至岭顶全是繁花密林,苍翠欲滴,像绿色的  相似文献   

19.
唐代大诗人杜甫有“莫把金针渡与人”的诗句,这是一时一事的话语。老师的教学,则不应该这样。教师应时刻注意“渡人以金针”。现在的问题不在“渡”与“不渡”,而在于如何“巧把金针渡与人”,如何“渡”得多、快、好、省。这里的“多”,就是要让更多的人获得更多的“金针”;这里的“快”,就是要以易于接受的方式与语言表述让“金针”深入人脑,而不是一味地单刀直入;这里的“好”,应该是指让学习者牢牢地把握住“金针”,并尽快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如此,则“眉”字就在其中了,效益也就最好了。那么,这里的“金针”是什么呢?具体…  相似文献   

20.
鸳鸯,在我国一些文学作品中是爱情的象征,人们把恩爱夫妻喻为鸳鸯。其实,在我国古代最早是把鸳鸯比作兄弟的。 《文选》中题为苏子卿诗四首的第一首,有“昔为鸳和鸯,今为参与辰”的句子,而从诗中“骨肉缘枝叶”,“况我连枝树”等句看,这显然是一首兄弟间的赠别诗。三国魏嵇康的《赠兄秀才人军诗》中,也是用鸳鸯来比喻兄弟和睦友好的。晋人郑丰有《答陆士龙诗》四首,第一首题名《鸳鸯》,序文说:“鸳鸯,美贤也。有贤者二人,双飞东岳,扬辉上京。”显然,这里的鸳鸯是比喻陆机、陆云兄弟的。再上溯到《诗经》“小雅”中有“鸳鸯于飞”的句子,也不是比喻夫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