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3 毫秒
1.
通过分析新闻翻译实践与研究概况和新闻翻译的传播学模式,在拉斯韦尔传播模式基础上,结合新闻翻译工作的实际情况,研究传播学的五种理论分析,即传播者分析、传播内容分析、传播手段分析、传播对象分析及传播效果分析,并从传播学视角对新闻翻译工作的发展进行研究,指出新闻翻译工作要想最终达到理想效果,就需要研究和分析新闻翻译传播过程的特征,使新闻翻译工作在国际传播过程中顺利实现信息转换.  相似文献   

2.
群体与组织传播是传播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处于主流大众传播研究外的边缘地位。社会化媒体时代,各种传播类型相互交织,界限模糊,传统传播类型划分的合理性须在文化层面进行重新理解和论证。跨文化传播普遍化的当下,沿着凯瑞的传播仪式观回溯和续写,从符号互动论出发,一种广义文化符号学视角的群体与组织传播理论体系亟待建立。这一理论体系拓宽了传播学研究中的“文本”概念,也将民族志、建构扎根理论等社会(传播)研究方法纳入到符号学研究之中,是对凯瑞理论的当代发展和完善,也是对群体与组织传播理论体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3.
传播理论研究大量吸收了信息科学的研究成果,也引领了我国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视角。符号学对传播理论研究最初的影响主要是在方法论层面,随着符号学研究从方法论走向本体论,如何从现代符号学的视野分析研究教育传播理论,笔者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陆军 《化学教学》2012,(9):8-11
新课程高中化学教科书研究已经进入相对的平稳时期。纵观2005-2011年间124篇学科期刊和硕士学位论文可以发现,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使用、内容、呈现、结构和评价等5个方面,研究方法有经验总结法、内容分析法、比较方法和定量方法,研究人员有教科书编写者、高校教师带领的研究生团队以及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其中,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教学论取向,定量方法没有受到一线教师的足够重视,教科书编写者、高校教师及一线教师的共同合作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5.
传播学的仪式观,是有别于传统传播学"传递观"的对传播本质的新思考,它的提出开辟了传播学研究的新路径。要将其应用于中国学科体系建设及对传播现象的洞悉,首要的工作是在仪式观之下揭示传播的本质,并把握伴随这种认识视角的传播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公共教育学”课程改革已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研究热点之一.为了准确地认识“公共教育学”在我国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方法,以近十年(2002-2011)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核心期刊上所发表的有关公共教育学研究的文章作为研究的样本,从研究主体、研究方法、研究视角三个维度对我国公共教育学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建立结构更加合理的研究群体;实现定性与定量、思辨与实证研究的有效整合;增强研究视角多元化趋势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教育传播学理论体系重构的研究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研究的最初动机是要检验并提高教育、宣传、电信、广告、公共关系等领域的传播效果和传播效率。研究活动从关注效果开始,后来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发展以及方法论方面的进步(尤其是实验、社会调查和统计方法的运用)又促进了研究活动的发展。教育传播学理论的核心也是技术促进学习的效果和效率问题。将传播学已有的理论和教育技术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起来,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建立教育传播学的理论体系。具体的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教育传播学理论体系的建构问题:一是作为教育技术学科群中的教育传播学必须借鉴大众传播学研究发展的经验和成就,必须从关注的焦点、研究方法等这些大众传播已经成熟的研究范式中汲取营养。传播学领域已经公认的里程碑式的研究成果在这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典范。第二是从当前传播学研究已经建立的各种理论体系当中汲取营养,梳理传播学已有的理论结合教育技术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形成解决教育技术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以此形成解决技术促进学习的效果和效率问题的一套教育传播理论。  相似文献   

8.
豫剧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播和发展展现着我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和内涵。而电影作为推动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是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媒介。本文选取豫剧电影《清风亭》作为研究对象,翻译符号学为理论依据对其电影字幕的翻译进行研究和分析。分析得出以翻译符号学视角对文化产品翻译的推动作用,翻译符号学将中文作为符号,结合其传统文化背景以及文化内涵进行英译的过程使得译文能够更好地展现作品的丰富内涵,使得受众群体更能理解带有地区以及传统的文化作品。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化传播学及其理论研究是对于民族群体承载并传递民族文化信息、物质的传播行为、相互交往行为活动规律的理论建构,也是创建中国特色传播学的重要基础.民族文化传播学研究的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传播与文化信息交往研究;民族文化传播学与民族文化遗存形态关系研究;人作为文化的媒介,成为传播的终极介质研究.用现代传播研究方法,对民族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传播方式、传播初识、传播行为、传播介质的研究.同时研究这些介质本身保留的民族文化.创建民族文化传播学,同西方大众传播学的规律性研究不同,它更加关注对于民族生活化传播行为的研究,并从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等视角进行传播内容的文化分析,以沟通文化传播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学者们在对参战国宣传战的实证研究中,对于报刊和广播等大众传媒"强效果理论"产生怀疑,同时基于演讲技巧和文本分析的古典修辞学研究路径的传播学研究的局限性日益明显。具备不同学科背景的的社会科学家从各自熟悉的角度研究人类传播活动,拉斯韦尔的宣传和舆论研究,拉扎斯菲尔德的传播效果和受众研究,勒温的社会环境和群体动力研究以及霍夫兰的劝服和态度研究等拓宽了传播学的研究范畴,同时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引入传播学领域,促进了传播学从修辞学到社会学研究路径的转变。  相似文献   

11.
2019年第三届国际数学教材研究与发展会议主要包括教材的研究理论、教材的开发、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教材的发展、教材的比较、数字教材等主题。通过对会议论文及会议发言的梳理,可以归纳出国际数学教材研究的最新观点、成果与方向,并为中国数学教材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In this study, questions in context-based and traditional chemistry textbooks were analysed from two perspectives that are at the heart of chemistry curricula reforms: a content perspective and a learning activities perspective. To analyse these textbook questions, we developed an instrument for each perspective. In total, 971 textbook questions were analysed. Textbook questions in context-based and traditional curricula appeared to differ significantly in their orientation on content and in the activation to engage students in certain learning activities. Although traditional curricula included more questions that stress traditional chemistry content and included more reproductive chemistry questions than context-based curricula, they were not always as traditional as we had expected. Context-based chemistry curricula focused more on chemistry content relating to societal/technological issues and chemistry theory development and also more questions were included that activate students to regulate their own learning. However, context-based chemistry curricula still included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traditional chemistry content and did not focus as much on higher order learning as we had expected. The developed instruments might be helpful in chemistry curricula design to gain insights into the content which is stressed and how students are activated by textbook questions to engage in learning.  相似文献   

13.
信息科技的发展促生了诸多新兴多模态话语形式,这些话语的纷繁与复杂使得多模态话语的跨学科研究成为必然.目前为止,多模态话语跨学科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虽然多模态话语分析与社会符号学、交互社会学、认知科学、人类学、民族学、传播学、哲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融合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暴露出跨学科研究维度不够宽广、研究深度欠缺、实证研究较少、跨学科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滞后、国内研究匮乏等问题.基于此,文章建议未来的研究应关注与多模态话语研究相关的跨学科团队建设和跨学科人才培养,重视微观研究与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4.
现实中学生撕书等极端行为应当引起研究者对于学生教材观的关注,但从学生的角度对教材观展开研究却处于式微的状态。符号学视角从结构、原因及其对教学主体的影响三个层面,沿着参与观察-深描-阐释的路径展开对教材观的研究,力图实现发现问题与理论阐释、理性思考与人文关怀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教科书品质包括教科书的深层结构品质以及功能设计品质,具体地表现为教科书的整体设计、体系结构、内容、学习性功能和教学性功能等方面的品质。教科书的设计和编写是决定教科书品质的主要过程或主要阶段,应该针对改革需要,以创新的设计追求教科书的品质的提升,同时不断改进教科书编写的流程以保证教科书的高品质。  相似文献   

16.
"地方性知识"常作为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设置与开发的理论依据,但国家课程亦带有一定的地方色彩。教科书是课程的核心,研究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科书为蓝本,从地方性知识的角度出发审视国家课程。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以CSSCI来源期刊20年来发表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探究2001年以来我国物理教科书研究的热点与发展趋势,分析发现:师范院校教师和相关学术期刊引领物理教科书研究的发展;历史发展和学习活动是物理教科书研究的热点;中等教育成为重点关注的学段;研究方法以内容分析法为主;高被引文献数量不足。未来的物理教科书研究应注意以下几点:挖掘教科书使用与评价等接受导向的研究以拓展研究领域;开展深层的话语分析以提升教科书研究的深层意义;激活学术共同体的研究生命力以开展持续深入研究;建立系统的教科书研究方法论以提升研究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科书从"教本"转向"学本"编制的最大价值,在于引导教师和学生真正从基于教科书的教与学走向基于教科书中活动设计的教与学。当语文教科书由"教本"转向"学本",语文教科书中的练习活动的功能就由复制转向沟通、由巩固转向整合、由引导转向拓展,其内涵与价值已超出"练习"范畴,需用"学习活动"涵盖"练习活动"。语文教科书的学习价值体现在学习活动的设计,基于学习价值的语文教科书中的活动设计强调在组织与衔接教科书文本时,把学生的需求建构与规划进去。  相似文献   

19.
Content analysis in empirical social research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n over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empirical content analysis is presented. Its development relevant to educational research from classical to computer-aided content analysis is traced. The history of hermeneutic text interpretation is included as well as the early developments in the analysis of manifest content of communication. The controversy between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schools of research is discussed. A theoretically grounded, practicable model of content analysis is introduced, which fulfills the criteria of empirical social research.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中小学教材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国学者采用文献法、内容分析法、文本对比法和问卷调查法等不同的研究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中小学教材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宏观层面的研究主要包括教材的功能和地位、教材制度的建设、教材的结构、教材的评价等;微观层面的研究主要包括教材内容的社会学分析、教材插图的研究、教材话语呈现方式的研究、从文化角度对教材文本呈现的内容进行分析、中外教材的比较研究、新旧教材的比较研究、单一学科教材的比较研究等。从研究的视角、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的方法上讲,我国中小学教材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