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高校辅导员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职业倦怠会影响辅导员的身心健康、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影响辅导员的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外部情境因素和辅导员的归因特性是职业倦怠形成的重要原因。职业倦怠与归因互为因果,职业倦怠源于归因,归因能够影响和改变职业倦怠的程度。基于归因理论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治理倡导宽松、包容、和谐的社会心理环境;主张高校应营造科学、务实、民主、温暖的学校育人环境;辅导员应改变、改造、提升个体特征因素。 相似文献
2.
3.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的和谐关系是和谐社会在高校中的缩影。新形势下,某些消极的因素影响到了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关系的健康发展,对构建和谐校园十分不利。辅导员须转变传统观念,正确应对师生关系的新变化,以学生为本,积极探索如何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导致当前高校辅导员和学生关系异化的原因,认为过分疏远与过分亲近是二者关系异化的突出表现,对师生恋这一敏感问题进行了剖析,将其归类为"深度忽略师生双方角色差异的极端表现",并分别从辅导员自身、学生及外界环境三个层面探讨了构建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和谐关系的可行性方法与举措。 相似文献
5.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但现阶段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还存在着问题和困境,如何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水平是摆在高校面前的重大课题。近年来,以物理韧性、组织韧性、制度韧性、技术韧性和心理韧性建设为着力点的“韧性”理论不断发展,为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供了理论支撑。文章基于韧性理论,以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为目的,探讨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可行性路径、措施。 相似文献
6.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直接负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高校在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过程中,适当参考“ERG理论”,既重视辅导员的基本生存需要,又重视辅导员的相互关系及成长发展需要,将有力增强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7.
张妍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2,(2)
辅导员作为高等院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院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力量。构建和谐的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是辅导员的一种责任,也是新形势下对辅导员提出的重要课题。本文以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和谐关系为研究对象,强调了构建辅导员与学生和谐关系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二者关系不和谐的现状及成因,提出了构建辅导员与学生和谐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辅导员与学生亲近关系的构建有利于双方的共同发展。本文在对当前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关系进行归类的基础上,从共鸣心、亲近和共同成长三个方面对亲近关系的基本面进行分析,提出了划分为新鲜期、挣扎期、调整期、维系期和共同成长期五个阶段的亲近关系构建路线,为辅导员和学生亲近关系的构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9):86-88
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学生管理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应根据辅导员需求的特点,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出发,对辅导员工作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寻找建立科学、有效的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的办法和途径,从而进一步提高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让其更好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发展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要按照学习型组织建设思路有序建立完备的职业发展管理制度,使辅导员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较高的工作效力和较强的创新精神,更加符合辅导员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对高校辅导员进行职业生涯理论的校本培训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内在要求。培训的要点包括精心制订培训方案、着力抓好课程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创新培训机制几个方面。要从确定培训原则、选择培训形式、搞好培训课程建设几个方面构建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12.
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扮演着多重角色。文章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概括性地提出了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需求层次,并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寻求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进一步发挥辅导员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校辅导员工作具有繁杂性、智力性、高压性、延续性、低成就感等特点,是高校教师中的弱势群体,容易滋生职业倦怠现象.从激励理论视角全面探寻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干预性措施,以期为调动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辅导员研究经历了一个理论体系从萌芽到形成、研究成果由贫乏到丰硕的过程。高校辅导员研究的论域主要涵盖高校辅导员制度研究、辅导员角色定位研究、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以及辅导员具体工作研究等方面,研究方法也已开始受到重视,随着相关学科理论资源不断得到高效利用,将进一步推进辅导员研究的拓展、深化和实践指导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简单介绍了期望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高校辅导员职业状况的分析,进而从报酬期望、成就期望和机会期望三方面对辅导员激励机制进行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16.
17.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激励辅导员提升工作效能以在育人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是摆在高校相关管理者面前的现实问题。研究者选择从需求视角出发研究激励机制,运用扎根理论的方法,通过对20位高校辅导员的深度访谈,提炼出回报需求、安全需求、关系需求、发展需求这四类影响辅导员工作效能的要素,对应四类需求。建议从构建多元化奖励机制、全过程管理体系、网格化协作体系、"人-职匹配"的职业环境等方面来设计激励机制,以促进高校辅导员工作效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张硕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1):1-2,107
文章从生态学的视角入手,认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维系高校各项功能得以正常运转的基础,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中的特殊群体,其在构建和谐友好的高校师生关系方面的作用举足轻重。文章分析了导致当前高校辅导员和学生关系异化的时代背景,认为过于疏远或者亲近是两者关系异化的典型表现,并分别从辅导员自身、学生及外界环境三个层面探讨了构建双方和谐关系的可行性方法与举措。 相似文献
19.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关系的和谐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关系是高校中最亲密的师生关系,思想政治联结、情感联结和利益联结是这一关系的存在形式,同时显性的利益冲突与隐性的意识形态的冲突是另一种存在形式,这一矛盾统一体的呈现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高校辅导员应准确把握这一关系的复杂性,有效调节,妥善处理,构建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20.
规则之治是学生管理法治化的重要途径。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一线管理者和实施者,他们的工作理念和管理行为是否符合学生管理法治化的要求,直接影响到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实现。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应从管理理念的转变,法治观念、规则意识和法治素养的提升,学生救济制度和管理程序的规范,以及赋予高校辅导员最基层性的学生管理规范的制定权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