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双一流"建设作为新的国家战略已成为新时代高校建设与发展的新使命与新动能。作为"双一流"建设的核心,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在新时代应该如何定位与发展,本文从家国情怀、创新意识、国际视野等方面阐述了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的时代定位,探讨与分享了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的关键要素及典型经验。  相似文献   

2.
高校对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课程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高校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行动策略。基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内涵分析框架与核心关键词来识别和分类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课程,对2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生通识课程内容简介进行剖析与归纳,以此了解“双一流”建设高校通识课程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现状,为我国高校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更好实施提供借鉴。我国高校应进一步在通识课程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主动变革课程结构应对未来挑战,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建设一流大学文化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重要内容,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在推进一流大学文化建设的进程中,要注重突出文化建设的战略性、思想性、校本性和开放性,积极探索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文化的创新道路。  相似文献   

4.
大学行政是大学功能多元化与发展规模化的必然要求,大学的行政化则将服务辅助性的行政活动凌驾于承担高校使命的学术活动之上,致使大学"主业"与"辅业"错位。中国的大学行政化特点是大学依附于政府的行政,但是行政化问题既非中国特有,亦非现在才有,而是现代大学发展过程都会出现的问题。大学去行政化改革必须立足于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而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的关键就是要对大学原有的行政系统进行重新设计,构建简明高效大学行政体系。"双一流"背景下的中国大学行政要做到与时俱进,必须通过优化现有的行政体系,使大学获得并合理配置发展资源。  相似文献   

5.
文章提出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农学专业课程建设的若干策略如下:1.以满足创新发展战略要求和服务社会为导向,以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为基点,动态优化目前的农学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2.协同建设学科、专业和课程,将作物学一流师资队伍配置到农学专业本科教学中去;3.促进教学与科研、教学与产业融合,强化培养农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4.以一流学科建设带动一流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打造农学专业品牌化和课程精品化;5.着眼于农学专业的历史底蕴和办学地理位置,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农学课程体系;6.完善课程管理体制,推进农学专业课程群建设;7.给学生配备学业导师,为课程学习保驾护航,将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8.加强与国外一流大学的交流合作,探索优秀本科生国际化培养模式。这些策略不仅可为农学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参考,也可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其他专业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7.
"双一流"建设是国家面向世纪中叶实施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是建设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一流大学的建成需要有一流的功能体系以及一流的支持和服务体系。推动"双一流"建设的突破口在大学战略管理,要进行战略研究,制定符合自身发展要求的战略,用战略引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8.
冠名捐赠是我国大学多元化筹款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从完善大学冠名捐赠的制度保障、营造大学冠名捐赠文化氛围、建立大学冠名捐赠的伦理规范、加强公众客观认知等方面入手,提升大学冠名捐赠的效益,推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大学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双一流"建设背景,结合工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际,从课程内容、教学资源、教学实施及模式等方面,阐述了普通化学课程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及具体举措。以课程建设促进教学深度变革,利用信息化、数据化手段提升课程品质,体现课程对于"双一流"建设的价值,协同促进一流工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面向新时期的新要求,本文探讨了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如何更有针对性和指向性地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工作。  相似文献   

11.
教育行政部门对以“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代表的高水平大学开展评估,可整合现有评估项目,从强化评估引领、细化评估分类、聚焦相关利益群体、合理使用评估结果等方面,深入推进综合评估改革,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开展“双一流”建设,学科是基础和关键,人才培养是核心,研究生教育对“双一流”建设具有直接的影响。通过观察研究生教育引领世界一流大学崛起的历史现象,分析人才成长的规律,总结了研究生教育从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等两个方面对学科发展具有高端引领作用。据此,结合同济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目标、营造环境、开拓创新的研究生教育发展理念;介绍了在该理念指导下创建一流研究生教育的主要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13.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模式,在高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中发挥着突出作用。课程建设是通识教育的关键与核心,高质量的课程是落实和实现通识教育育人理念和目标的重要载体。高校通识教育课程建设中凸显的课程设计理念稍显落后、课程目标定位存在偏差、课程模块组合有待优化、课程实施方法相对单一、课程评价方式较为传统等问题制约了通识教育课程的高质量建设,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才,不利于高校一流本科建设目标的实现。因此,高校要从理念、目标、模块、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对通识教育的建设现状进行完善与调整,促进通识教育课程育人作用的更好发挥。  相似文献   

14.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课程建设已成为高校研究生教育中的一项重点工作。文章以西北地区某高校研究生课程建设为例,在分析现状、问题的基础上,从开展课程建设的必要性、课程建设的方案、课程建设措施及取得的成效等方面进行论述,介绍学校在研究生课程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为研究生课程建设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5.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如何通过建设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提高大学生安全意识,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非常重要。为此,文章从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建设与实践现状入手,对其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全面而深入的探究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建设与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培育创新型人才成为双一流建设的核心任务,课程超市以其多样性、结构性、关联性以及选择性等优势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国重点大学实施了一系列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课程改革,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仍存在选修课量小质低、课程间缺少内在结构、忽视核心课程等问题。为此,提供超市化的多元课程、优化课程结构、加强课程管理、调整课程评估方式等成为未来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点建设一直是党和国家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战略。从全国重点高校到"211""985"工程建设,再从"211""985"工程建设等转向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需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中国道路,不能沿袭西方的建设标准,而要依据中国历史传统和现实情况,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路。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既要居于国际学术前沿,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影响力的人才,又要立足国情,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基于信任的大学治理是一种关系治理模式。它致力于发挥师生员工的创造潜力、积蓄发展动力、鼓励共同参与、促进共同发展。基于信任的大学治理策略:以彼此关心彰显行动价值、以共享愿景达成发展共识、以信任现在建构信任连续统一体、以深化沟通增加熟悉度、以接受文化差异提升协商质量。大学治理的信任模式将追求卓越的理念和行动扩展到大学整个系统,从而形成追求卓越的大学文化,这有利于双一流建设的实施。  相似文献   

20.
治理共同体是新时代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强有力保障。治理共同体是一个关系治理系统,同时也是复合共同体、参与共同体和卓越共同体,它的教育诉求表现为:以权力为尊重服务、以合作开拓视野、以教师领导角色提升治理能力、以教学质量创建卓越文化。构建治理共同体需要整体性思维、制定战略规划、达成质量保证的共识、培育自治共治意识和形成平衡机制。治理共同体是大学有效治理的重要理念与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