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联系教育者与大学生的桥梁,通过它的开展可以消除彼此间的隔阂,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有效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最终达到沟通思想、化解矛盾、形成共识的目的。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加强有效沟通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静 《文教资料》2009,(11):174-17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联系教育者与大学生的桥梁,通过它的开展可以消除彼此间的隔阂,拉近彼此间的心理距离,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最终达到沟通思想、化解矛盾、形成共识的目的.基于此重要性,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3.
引入生态学的共生理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共生特征分析,通过增加共生界面、发挥共生单元间的优势互补作用、改进共生模式和优化共生环境,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共生发展机制,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困境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淑芹 《许昌学院学报》2009,28(3):155-156,F000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目标的基本前提.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障碍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陷入困境.改革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方式,重视情感教育,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素质建设等,是超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困境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是教育对象的社会化,其过程体现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在此过程中施教者主体与受教育者主体二者的和谐共生是共生伦理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部过程中具体的应用与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与其生伦理和谐统一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把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过程、目标与共生伦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个教育过程,又是一个沟通过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沟通的实效,而在沟通中掌握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沟通的平等原则、尊重差异原则、适时引导原则和正确的技巧和方法,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沟通是人际交往的核心,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沟通艺术伴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个过程之中,掌握有效的沟通原则和技巧,对新形势下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个沟通的过程。沟通的有效与否将直接影响工作的效果,本文从探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沟通的障碍因素入手,挖掘深层原因,继而从有效沟通的策略和技巧两方面提出应对措施,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对十所高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人文关怀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确立;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自我需要;师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心灵沟通。为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就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需要尊重学生和塑造其独立的人格;关注大学生的现实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将人文关怀贯穿于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夏风云  康艳青 《文教资料》2012,(21):125-127
"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在改变着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沟通等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状态,这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利用"微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把握"微"视域下大学生思想变化的特点;如何面对"微时代"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将挑战转化为优势和动力,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内涵,梳理了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主要因素,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有效实施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法都应当做到"以人为本";把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融入日常考核的范畴;将"以人为本"思想充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团活动;重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高校在日常的管理过程当中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2.
网络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的每个层次,从而使沟通方式也发生变化。大学生是站在"网络"社会的前沿群体之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也必须发生变化。研究高校大学生的网络沟通方式及其现状,能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高校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以人为本"去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学生的全面发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在和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过程中,把握学生的特点,进而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从因材施教对学生个性化教育,充分使用现代高科技网络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提升辅导员自身的语言沟通能力,真正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4.
微媒体作为深受大学生青睐的社会化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利用微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有实现教育信息快速传播、拓展教育空间、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载体、增强教育效果的优势,又有娱乐化倾向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信息的海量性增大"把关人"的"把关"难度、过载的信息影响教育者获取有价值的反馈信息的劣势;既有拓宽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沟通的渠道、构建了大学校园平等和谐的人际环境、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的机会,也存在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地位、产生了更加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带来挑战等一些威胁。各有关部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发挥微媒体的优势,尽可能避免其劣势;充分利用微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各种机会,尽可能消除其威胁,从而切实将微媒体打造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新平台和新阵地。  相似文献   

15.
郭葳 《考试周刊》2015,(31):141-142
作为新媒体典型代表的"双微"平台——微博、微信,以其个性化、精细化、零滞后的传播特点赢得了大学生群体的青睐,同时对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出挑战。为了满足新时代学生工作的需要,教育者要学会利用"双微"平台,进一步走近学生生活,将教育常态化;创造平等沟通和生动活泼的内容;创新活动形式,营造互动氛围;提高媒介素养,建立健全制度,从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两个定位"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定位",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纳入了社会发展的系统工程之中,纳入了高等教育的体系之中,改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孤岛"困境,使"育人"与"德育"统一起来,为系统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集宁师专学报》2020,(3):109-114
本文立足于分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与教师的认知结构差异,构建以思政课程、综合课程、专业课程三大课程体系的认知结构沟通模型。一方面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科技加持的亚文化自信"特点,通过"真实情景再现"引导改变学生片面认知结构;另一方面正确认知教师政治思想现状,提出改善教师思政水平。基于交互认知模型分析,构建教师与学生"彼此充分理解"的心理沟通机制,实现教师对学生"充分理解前提下"交互认知的课程思政效果,达到施教者与受教者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综合人文教育、专业能力教育三者"同向同行"。  相似文献   

18.
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而且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关注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着眼于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基本的要素——"人",从主体间性视角切入,通过沟通理念、沟通目的、沟通渠道、沟通方式、沟通环境等方面的转变,提出辅导员与大学生之间沟通的应然构建。  相似文献   

19.
传播学中的"交流"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沟通"概念的相似性,及传播学中的"交流"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沟通"的构成要素及活动过程相似性,可知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交流活动,在某种意义上传播学中的"交流"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沟通"具有等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这对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文章从我国当今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与世界文化多元性的视角,分析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如何以五大发展新理念来推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五点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