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围绕权益保障、专业发展、立德树人等命题对教师立法提出了公共属性下的尊师重教、教书育人下的内涵发展、纵向贯通下的横向分类等挑战,这也是《教师法》科学立法的外在维度要求。从内在维度而言,《教师法》面临"定性模糊""一体化规范"以及"立法技术性"困境,导致教师的权利义务规定未能准确地体现教师职业的性质及要求,管理权责规定未能契合教师队伍分类规范与发展的需要,法律规范的形式未能完全从原则之治迈向规则之治。《教师法》修订应明确教师权利义务的公共性和专业性,把握好这一关键环节;修订政府施策相关内容须正视不同性质及阶段的教师群体差异性,实现分类规范与一体化规范的耦合联动;还应遵循立法规律,建构起维护教师法治权威性公信力的形式保障。  相似文献   

2.
杨才庆 《湖北教育》2002,(22):22-24
我市是全省最年轻的地级市,现辖曾都区、广水市。组建两年来,全市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以贯彻全国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为契机,以适应现代素质教育需要为目标,深入宣传贯彻实施《教师法》,着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保障教师待遇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加强宣传教育,强化法律意识和责任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实施的第8年,进入“四五”普法阶段后,全市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继续把《教师法》列为普及教育法律知识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大学习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3.
在今年的教师节到来之际,我们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十周年的特别日子。 长期以来,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了艰苦的努力和无私的奉献。全省基础教育实现了三个百分之百,即100%的县市区实现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100%的县市区农村教育实现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100%的县市区实现了教  相似文献   

4.
5.
浅议《教师法》的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法》自 1994年 1月 1日施行以来 ,对加强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从法学理论、立法技术、法律适用及与其他法律法规相协调等角度来分析 ,《教师法》的一些条款确实与教育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法》的修订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6.
2019年2月颁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确定为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而且将之视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重要支撑。分析《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政策文本发现: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目标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重要论述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建设中基础教育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要求。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师德为先的"四有"好教师,关键路径是建立教师教育体系与专业制度体系,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则是有效的保障。在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论述基础上,本文就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7.
教育现代化2035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进程。而改革亟待法律支持。《教师法》颁布26年来,各方面情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修改《教师法》势在必行。《教师法》修改应体现时代性、前瞻性和解决问题的导向,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论述以及党和国家关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部署要求固定为法律,将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经验上升为法律,将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体现到法律,找准教师队伍建设的突破口和着力点、针对体制机制性障碍制定法律。建议从理顺教师管理体制、确立教师的法律地位、完善强化教师资格准入制度、确立教师工资保障机制、改革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投入保障机制、改革进人用人机制、支持振兴师范教育、保障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严格执行法定班额和教师编制标准、违法追责等方面进行重点修改。  相似文献   

8.
9.
《教师》2019,(20)
文章从分析近几年我国颁布的重大教育政策入手,重点解读政策对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部署。先剖析我国目前教师队伍建设所面临的新挑战:师德有待进一步强化,教师素养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教师地位和待遇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资源配置需进一步优化,教师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继而总结出应对新时代复杂的教育变革形势的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任务的实现四个战略转移:从顶层设计到严格落实,以完善师德师风建设;从提高数量转向提高质量,以深化教师教育改革;从提高地位转向提高待遇,以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从内部整合到外部合作,以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从建立体系到注重效能,以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0.
海秀英 《班主任》2002,(9):15-15
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1993年10月31日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并于1994年1月14日开始实施。《教师法》体现了党和政府尊师重教的一贯方针,科学地总结了我国建国40多年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加快  相似文献   

11.
论新时期大学文化建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新时期加强大学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处理好的几对关系、大学文化所包括的内容以及如何加强大学文化的建设等进行了论述。当前,认清大学文化的内涵,抓好大学文化建设,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推进大学素质教育的进程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高校学生公寓所具备的育人价值和功能愈发显著,传统陈旧的管理模式现已无法顺应时代发展需求,在一定限度上制约了高校思政工作发展.在此环境下,高校亟须针对以往公寓管理模式所存在问题展开深度分析,建设全新契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学生公寓管理观念和模式.基于新时代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基本特征,分析了新时代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改革的困境,提出了新时代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模式改革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基于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类型教育特征和新时代教育评价的总体导向,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改革有六方面的新动向。具体是从强调就业导向到坚持德技并修作为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出发点,从同行评价为主到强调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作为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着力点,从评价学校教育的相关内容到把育训结合作为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增值点,从评价利益相关方到突出评价学生作为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关注点,从传统评价手段到信息化、智能化手段运用作为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突破点,从“一评一用”到“一评多用”作为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4.
15.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保障,其内在逻辑、整体要求和具体实践都呈现出较强的系统化特征。为此,有必要聚焦学生高素质发展、教师高端化发展和学校高质量发展等实际诉求,通过坚持系统思维、系统施策、系统动员和系统反馈等不断探索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系统化进路,从而为教育评价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助力赋能。  相似文献   

16.
在新课改形势下,由于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教师已不再是单向的文化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者.作为课程改革的必然参与者和直接实施者的教师,其素质直接影响新课程的实施效果.面对这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一个教师要在当今新世纪教育发展的挑战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寻求主动发展,努力达到教育教学的艺术之巅.  相似文献   

17.
学习型家庭指的是适应新时代学习型社会的需要,以血缘为纽带而构成的学习型组织。在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党和政府的政策制度、社会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以及多元文化资源为建设学习型家庭提供了可能。现代社会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成员之间的观念冲突和复杂的外在环境等,给学习型家庭建设带来了挑战。为此,要建立学习型家庭成员认同机制、载体整合机制、方法创新机制和环境优化机制。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日本研究生教育改革呈现出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改革从被动到主动,教育咨询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从重视数量到注重质量,并着手建立完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三是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相融合,科研人才培养与国家科技水平提升融为一体;四是培养方式的多样化与社会的多元化需求密切结合,政府成为推动产学合作的重要力量;五是资助力度不断加大,确保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改革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教育现代化是当今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但人们对其认识并不一致。新时代教育现代化是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要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需要,以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核心,不断推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环境、师资队伍等全面实现现代化,从而建立一个有序的教育治理体系的过程。新时代教育现代化是实现新时代民族振兴的关键支撑,是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石,是实现新时代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先决条件,是实现新时代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教育现代化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教育的普及化、公平化、优质化、国际化、信息化和保障制度化。其中,普及化是根本、公平化是基础、优质化是重点、国际化是关键、信息化是核心,保障制度化是支撑。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的改革是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改革, 主要任务是制度体系的建构和完善, 改革压力有来自国际制度竞争方面的因素。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内涵, 不再是一般性的制度调整或修补, 而是深层次的制度建构和国家治理方式的变革。新时代改革的顶层设计要求更准、协同性要求更强、规范性要求更高、人民利益取向更为明显。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既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又要遵循改革发生的内在逻辑, 从凝聚改革共识、激发改革动力、找准改革突破口、凝聚人民智慧和力量等方面着手。既要大胆探索, 又要稳妥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