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明清时期,经济有条不紊地发展,社会也处于相对安定状态。然而清朝末年,由于西方文化的涌入,无形之中又影响着人们的意识逐渐发生改变,这些改变无孔不入,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民俗活动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分支,必然免不了受其影响,发生改变,而且这些改变在民间体育活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早期的民间体育内容几乎都是和传统佳节捆绑在一起的。中国的节日,由汉代的雏形期,再到唐宋的转型期,最后发展到明清时  相似文献   

2.
2008年是我国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的首年。传统节日法定化,代表政府对于传统节日的重视。传统节日放假让人们有更充足的时间享受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传统节日怎么过?节庆活动行为方式有何规律?节日的公共性和社会价值体现在哪里?节日文化遗产具有怎样的特点?应该采取何种方式予以保护?诸如此类的问题,民俗学者、文化工作者以及公共文化空间的执行者——博物馆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社会生活的枢纽,是中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载体.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创新这一概念也越来越多的赋予与国际接轨的复合内涵.在创新的实践中,首先要实现传播理念上的创新,才可能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整体创新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4.
朱群 《中国记者》2012,(5):93-94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精华积淀。但类似节日民俗新闻报道年年做,家家做,年年岁岁话相似,媒体家家文雷同,如何从新角度报道出新意蕴?本文通过分析近一年传统节日期间部分主流媒体的报道,对这一命题做了一点儿分析和探索。以期对眼下的节日报道以及未来更多节假日报道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6.
刘振宇 《大观周刊》2012,(50):326-327
江西省境内宗教盛行,风俗繁多,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宗教宗族因素铸就了特有的社会文化,并形成了丰富的民间民俗传统体育资源。近年来,受社会的变迁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影响,江西省许多优秀的民俗体育项目出现参与人员身份变异、宗族崇拜功能弱化、活动指向功利化等问题。使其维持和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机,民俗体育亟需正确的理论指导来冲破这些发展的瓶颈和制约因素.促进催生我省民俗体育发展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7.
引言 2005年11月24日,韩国节日“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认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许多国人感到不解和遗憾。由我国传人韩国的传统节日“端午祭”申遗成功给我们带来了冲击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反思。中国中央电视台曾在端午节当天派出记者采访,被采访者几乎没人知道当天是什么日子。在很多城市,在青年学生中,“粽子节”成了端午节的代名词,而关于端午节祭祀以及其他的文化内涵都消失了,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本土遭遇的一种尴尬。现实生活中,一方面年轻人忌谈祭祀,  相似文献   

8.
武剑虹 《新闻世界》2008,(12):50-51
国家法定节假目新方案的实行,给人们的休闲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其中特别是清明、端午、中秋等民俗传统节臼“小黄金周”的实行,给地方电视媒体活动经营带来新的挑战与机遇。各地电视台都在寻找契机,组织既能有利于扩大媒体社会影响和经济收益又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各类大型文艺活动。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节日是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是炎黄子孙心中永远不能忘怀的极其鲜明的文化符号和记忆,是中国文化的结晶和窗口。它已经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精神特征,成为维系中华民族融合与统一的重要纽带。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冯骥才先生说过:物质遗产是有形的和相对稳定的,而  相似文献   

10.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60多年前,江西余江人民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号召下,银锄挥舞,铁臂同摇,战天斗地,率先在全国消灭肆虐几百年的血吸虫病,树起了全国血防战线的“第一面红旗”,创造了人间奇迹。为此,一代伟人毛泽东挥毫题诗《七律二首·送瘟神》。自此,余江消灭血吸虫病和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这两大紧密关联的历史事件,永远载入了共和国的史册。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节日是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是炎黄子孙心中永远不能忘怀的极其鲜明的文化符号和记忆,是中国文化的结晶和窗口。它已经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精神特征,  相似文献   

12.
<正>传说一个贫穷的剃头匠很爱自己的舅舅,可是到了正月却没钱给舅舅买礼物。正在为此发愁时,他突然想起一个办法,挑着剃头挑子到家给舅舅剃头刮脸。当舅舅出现在亲朋好友面前时显得精神焕发,好像年轻了许多,人们都称赞剃头匠的手艺。舅舅听了很高兴,心里说这是外甥送给自己的最好的过年礼物。此后,舅舅约定每年正月让外甥剃头。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形式是多样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长期凝聚积累的一个重要过程。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六大中国的传统节日列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既添增了更多人文情结,也体现出了社会召唤传统文化的回归。传统节日几千年的文化在社会中拥有至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传承与发展增强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肯定,激起中华民族优秀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加强文化自信的提高。在全球化价值观日渐相同的激烈背景下,保持一颗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心是最后一道堡垒和防线。坚持传统节日文化是抵抗外来思想文化冲击,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软实力,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提供重大保障。本文首要研究了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提高文化自信,基于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现状带给当代国民的价值和重要意义。如何正确地传承节日文化与现代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武小菲 《今传媒》2008,(2):64-65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进程中,民俗也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民俗是民族文化最直接的体现者,透过民俗我们可以最直接地发现一个民族的心理和文化特征.中国传播民俗的这种特质恰恰可以被应用到广告文案创作中,使得广告文案更具有"中国特色",使目标消费者产生认同感、亲切感,进而取得理想的广告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李贺 《新闻世界》2011,(8):242-243
对于长期居住在海外的华人而言,中国传统节日具有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的作用。而海外华文传媒在报道时是否促进了中国传统节日发挥它的作用?本文聚焦《侨报》对2011年春节的报道,从框架理论的角度分析了《侨报》中国传统节日报道的基本框架,总结了海外华文传媒在中国传统节日报道框架上的特点和问题。  相似文献   

16.
蒋晶 《出版广角》2018,(4):70-72
随着影视媒体的迅速发展,影视作品的传播效应日益显著,尤其是以纪实为核心的民俗类纪录片,为世界各国搭建起跨文化交流的桥梁.文章以BBC的纪录片《中国春节》为例, 探讨民俗纪录片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优势.  相似文献   

17.
韩剧的民俗文化传播策略很成功,注重传播传统民俗精神所制约的韩国社会,强调个性、尊严,彰显人道主义,关注个体生命的价值取向成了韩剧的基本元素,相比中国影视市场中的伦理模糊,韩剧文化产业的传播策略值得中国文化产业市场借鉴。  相似文献   

18.
对大学生传统文化现状调查得知,当前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质状况不容乐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能培养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能培养大学生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宣传、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9.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中国农历,每到除夕,家家户户合家团聚,一起吃年夜饭,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热闹非凡。春节期间,人们互相登门拜年,有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本刊选编了有关中国传统民俗的专题书目,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韩永青  李芹燕 《新闻界》2009,(2):140-142
本文以文化学和传播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认为电视媒体具有保护传统节日文化的责任,应在媒体创意的语境之下,从栏目设置、文化公关、整合开发产品等方面着手,进行连续传播,最终培养受众接受传统节日文化的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