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两个载体,无论是古代的私塾教育还是传统教育,以及将逐渐走进百姓生活的现代远程教育,都离不开这最基本的两个载体.  相似文献   

2.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最基本的两个载体,两者之间的关系怎样?怎样的师生关系才是新课程背景下理想的师生关系呢?在人类即将迈进21  相似文献   

3.
李非超  张晶晶 《中学文科》2007,(11):155-155
学校教育中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师和学生,师生关系理应是教育中最基本的关系。师生关系客观地存在着冲突与对抗,如何认识这种冲突和对抗?谁该为师生冲突“买单”?[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都强调关注学生需求。学生需求可以分为认知需求、情感需求和升学需求。那么.高中学生的这儿种需求在课堂学习中有怎样具体的表现呢?问题设计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极为重要的手段,教师应该如何通过问题设计来满足学生的这些具体需求呢?下面结合这两个问题,从四个方面谈一下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教师表达思想、传播知识、启迪学生智慧的最重要最基本的教学工具。教师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精炼、简洁、准确、生动而富有情趣的语言表达,能够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从而使学生认真听讲、思维活跃、印象深刻。体育课的教学特点是“精讲多练”,这就要求教师更好地运用语言艺术。体育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水平呢?根据笔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归纳为“六种方法”、“三个要诀”、“两点注意”、“一条途径”。现分别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一种旨在引起学习的师生间互感互动的交流活动,教师和学生是其中两个最基本的动态因素。学生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载体,更是教学过程中的合作者、参与者。因此,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和谐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实践证明,和谐的课堂上,学生往往思维活跃,兴趣高昂,易于接受新知识。创建和谐的课堂,责任主要在教师,这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那么,教师应如何创建和谐的课堂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笔者认为,通过教师创造性地“教”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这是一条基本的途径。具体落实到教学.我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8.
金宏 《陕西教育》2006,(7):77-78
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阅读,而自主阅读最基本的要求和最常见的方式就是让学生自学。这种自学,不应再是传统语文教学的某些点缀,而应该成为教与学的基本需求。课堂上,教师一定要给足学生读、思、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有效地进行自学。那么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怎样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呢?课堂上的讲解是不是不再需要了呢?我认为,语文课既不能“满堂灌”,也不能该讲的不讲。  相似文献   

9.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师的全部工作实际上就是“为人师表”,也就是说应该把“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教师职业最基本的原则。何谓为人师表?对于这个问题,江泽民同志曾经作过最精辟的论述:“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那么,新时期的教师又该如何为人师表呢?笔者认为,从现代社会需求与教师的职业特征来看,新时期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应该体现在其“德艺双馨”上,即:“品德表率”和“知识表率”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英语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积极向上、开拓进取、和谐发展的人为最基本的教育目的,而不是简单地教给学生多少个单词和句型。那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促进日常教学的情知交融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以下五条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提出拒绝教师“满堂灌”,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在课堂中成为了引导者。怎样做好“引导者”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往往过于重视教给学生学的方法,而忘了教给学生学的内容,矫枉过正,以技巧取代了文本阅读。语言文字是思维的载体,是文化的载体,是培养学生人文涵养的重要途径,而文本是语文的载体,语文的人文性和教育功能都要靠文本来实现,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文本阅读是关键,因此回归本文才是语文教学的长远之计。  相似文献   

12.
巴双利 《河北教育》2005,(22):28-28
新课程把课程概念定义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总和。是学生主动与教材、与教师、与同学、与环境等相关课程要素进行互联互动,共生共创,整合建构的“生态系统”。并且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国家对基础教育质量指标的基本规定,也是教师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和领导管理教学的基本依据和根本标准。新教材本身为我们实施新的课程理念提供了很好的载体,使用好新教材,把握住新课程理念是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最直接的作用因素。因此,教师一定要用新的教育思想统领教学观,做到理念与教材相融,理念与行为相融,注重以下两个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作为音乐教师,应怎样发挥音乐的“创新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在音乐教学中有效地拓展创新教育的层面呢?笔者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论述。一、创新型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 第一,教师要具有循序渐进的创新教育观。因为学习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完成。  相似文献   

14.
时海云 《语文知识》2014,(12):72-73
“非智力因素的情感,却可能是生命最核心的东西。”在阅读教学中,“情感”二字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生则会对教材采用漠然置之的态度,这势必会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因此我们既要重视情感教育,更要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教孩子们学会用心观察、理解、感觉周围的人们”。那么,该如何施行情感教育呢?也就是说,一个注重情感教育的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哪些策略呢?  相似文献   

15.
《人民教育》2001年第1期在“教学平台”的“聚焦”栏目内发表了舒华的《设计适合学生的数学教育──质疑三个“经典之作”》(以下简称《设》)一文,提出了当今数学教育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研究小学数学教育二十多年,确实感到当今的数学教育有许多不适合学生的地方(当然也包括文中提到的三个“经典之作”)。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是不是为了适合学生,而放弃数学的最基本教育呢?怎样设计适合学生的数学教育呢?知识体系不宜随意改动 近一段时间,随着《教学大纲(修订稿)》的出台和《义务教育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拟着重探讨如何运用教育学科知识,全面提高德育效果。一、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用当今的话来说就是“教书育人”,要求教师,一为“经师”,二为“人师”。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一方面,作为教师应该时刻认识到通过各科教学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德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它符合“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教育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以化学知识作为载体,全面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笔者认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教育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学生掌握化学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和前提。这就要求教师把讲清概念的内涵、外延,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概念之间的关系作为教学的重点。如果在教师讲解后,学生结合对概念的理解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讨论,就能取得很好的教与学的效果。例如,在进行“元素符号”含义教学时,教材明确指出:“元素符号既表示一种元素,又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但在学习化学…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观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工具。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知识接受效果,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为了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数学教师应注重研究和发挥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作用。那么,什么样的语言才符合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呢?  相似文献   

19.
伊艳芬:在分流教学中,对“升学型”学生我们以专业理论学习兼顾实习实训及职业道德教育为教育教学目标,主要运用“情境法”优化课堂教学,以“四段实习法”强化实验实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谓“情境法”,即通过情境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引出问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探求其应用,即情境一问题一观察一解决一应用。如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一节教学中,教师先展示多个受害的叶片、果穗、叶鞘等标本,激发学生提出“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如…  相似文献   

20.
徐健 《职教论坛》2002,(18):44-44
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我把他们归结为“以师为本”和“以生为本”两种倾向。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是要正确地认识作为教育对象的人———学生,为一切的学生和学生的一切负责,构建“生本”教育模式。为什么呢?“师本”教育模式往往站在教师的立场上,从方便教师操作出发,忽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的情趣性,常常以分析和训练为主。而“生本”教育模式充分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学生的兴趣与情感需要为学习动力。因此,我们职高语文教学必须坚持“以生为本”。一、在教学中不断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