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曾读过一篇《我以性命担保她行》的文章,文中描写了中美两位教师对同一个孩子的不同评价,颇让人深思———一个被中国教师批评为“没有数学脑子”的高三女生对数学丧失了自信和兴趣,然而在她赴美读高中4个月后,美国教师在推荐她上大学的信中却对她作了截然相反的评价:“一个优秀的学习数学的学生,拥有极高的数学才能。”“经常以自己优雅而且有创造性的方式解决难题,完成数学证明。”“我以性命担保她行。”这位美国教师说:“她在任何校园都会受到珍视。”这不禁让我们再次想到,我们究竟该怎样看待学生呢﹖首先,我们应看到学生还…  相似文献   

2.
端木写的《我以性命担保她行》一文,介绍了作者的女儿斯蒂芬在国内被中国老师认为“没有数学脑子”,当文理分班时,她选择的是文科班而放弃理科,最后甚至厌学。于是,在有机会接受其他的教育制度时,父亲将女儿送到美国就读。而半年不到,情况发生了戏剧  相似文献   

3.
读完端木写的《我以性命担保他行》这篇文章,感慨万千,同样的一个女孩,处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中,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在中国苦苦挣扎到高三,却丧失了自信和学习兴趣;而在美国,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考取了“托福”,真有点让人难以置信。比较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教师使用的教育方法,我认为美国老师对她的赞赏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那些真诚的赞赏,激发了她前所未有的学习热情,从而改变了所有的一切。深究这种教育现象的心理学原理,正如某哲学家说的:人类天性中最深刻的冲动就是“成为重要的欲望”。美国老师的赞赏恰好满足了她…  相似文献   

4.
纪实文章《“我以性命担保你行”》,讲的是一个丧失了学习信心的女孩,到美国读书,在美国的学校里取得了惊人成绩的故事。其原因,是美国老师“以性命担保她行”。读罢全文,感触良深。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而且也是学生人格、个性的塑造者。学生的成长,直接依赖于教师的关心、理解、鼓励、宽容、肯定和支持。因此,教师绝不能随意否定学生,使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学生小A,书法较差。一次,小A送了我一张贺卡:“祝老师生日快乐!”我一看,字写得不错,马上问:“这是你写的?”他点点头。我赞赏地说:“真不错!就这样写,你…  相似文献   

5.
“我以性命担保她行。”这是一名美国教师为在美国就读的中国女孩斯蒂芬的大学推荐信中的一句话。斯蒂芬在国内读书时,是一个“没有数学脑子”“垂头丧气感到厌学”的女孩,可到美国仅仅三四个月,就顺利地渡过外语关,并在各学科获得全面进展,甚至有点出类拔萃。这巨大的变化令所有了解她过去的人感到吃惊,人们不得不问:斯蒂芬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4月初 ,《中国青年报》发表了端木的一篇题为《我以性命担保她行》的文章 。 这篇文章写得很精彩 ,同一个高中女生 ,在两种不同教育的影响下 ,得到截然相反的结果 和评价。这究竟为什么 ?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将这篇文章全文转载 ,希望学校的领导和老 师 认真读一读 ,仔细想一想 ,并在本刊发表见解。我们相信 ,对这篇文章的讨论 ,一定有 利 于 端正我们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和素质教育的推进。  相似文献   

7.
曾看过这样一篇小品:中国父亲端木,拿着赴美读高中的女儿寄来的美国各科老师的评语,大跌眼镜:这真的是我的女儿吗?!她“有语言天赋”,她“乐观积极”,她“优雅”而有“创造性”,她有“人格的力量”,她是“宝贵的财富”!其中一位美国老师在推荐女儿上大学的信中说:“我以性命担保她行!” 这句话让一个父亲的心无比惊讶又深深地震撼。因为仅仅在4个月前,端木送走的那个女儿,是一个被老师批评为“没有数学脑子”,垂头丧气地对着父亲说“我厌学了”的孩子。  相似文献   

8.
当我看到《云南教育》(继续教育)转载端木的《我以性命担保她行》时,首先就被题目深深吸引住了。反复读了几遍,内心深处受到强烈震动:一个在国内被老师评为“没数学脑子”,并且已丧失学习信心,厌学到了极点的女孩,到美国仅学习一学期后,不但找回了学习的信心,而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深思。目前对学生评价的现状令人担忧,现在中小学对学生的评价大都是按照各科考试分数排名次,而且只重将来升学考试科目的成绩。期末,每个学生都会领到一张成绩名次表。家长了解子女的情况也是靠表上几…  相似文献   

9.
一日翻阅《中国教育报》,报载:由河北省石家庄市二中原高三学生兰珊创作,并在首届“全球华人少年美文大奖赛”上获“少年美文金奖”的作品《暖色音乐》,被进入2002年全国语文实验教材《语文读本》。之后,我拨通了南开大学中文系一年级新生兰珊的宿舍电话。她说,她很喜欢音乐,在写作中贯穿其间的音乐,只是提供了一个音乐的背景,给她一种情感的空间,而不同器乐给人以不同的感觉;作品阐释的却是同一个主题。她还说:“《暖色音乐》只能证明过去,我还要从头开始。”——编者  相似文献   

10.
【思路指点】 按照题目《他(她)教我怎样做人》的要求,此文应写成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文内起码应写出“他(她)”和“我”两个人。两人的关系“他(她)教我”,教的内容是“做人”。因此,我和他(她)之间,应以他(她)为主,“我”为次。 写“他(她)教我”,首先应选准“他”或“她”。一般是选自己的亲属或熟人,如爷爷、奶奶、爸妈、老师等,当然也可选虽然陌生但确实对“我”教育极深的人。“教”的内容很多,可以“教”我怎样热爱劳动、重视学习;也可以“教”我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准备为四化建设做贡献;还可以写自  相似文献   

11.
北京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一 )题目 :《我和鸟儿有个约会》(该试卷阅读题有此文———编者注 )读后感要求 :把题目写在作文纸第一行的恰当位置。字数 6 0 0以上。(二 )请你以“我和体育”或“我和艺术”为话题 ,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 ,把自拟的题目写在作文纸第一行的恰当位置。字数 6 0 0以上。上海卷写作第一题读了现代文阅读 (二 )《亲近自己的双腿》(该试卷阅读题有此文———编者注 )后 ,请用 2 0 0字左右的议论文字谈谈自己的感受。写作第二题题目 :为自己竖起大拇指提示 :“竖起大拇指”常用来表示鼓励 ,夸奖 ,赞美 ,自豪…  相似文献   

12.
本次论坛是今年7月在美国举行的第三次中美基础教育论坛——“中美高中数学与科学教育高层论坛”的进一步拓展与深化。在第三次中美基础教育论坛上,中美代表对两国科学和数学教育领域的重要问题,特别是高中教育改革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形成了通过加强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中美数学与科学教育发展的意愿,并就两国数学与科学教育工作者今后进一步开展交流与合作达成了共识。中方代表还公布了《通过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中美数学与科学教育质量——第三次“中美基础教育论坛”报告》。  相似文献   

13.
正很多人在谈及中国教育的一些问题时,往往拿西方的教育尤其是美国的教育来比较,以说明美国教育的优势和我国教育的不足。但近年来随着对国外教育越来越多的了解,人们对中美两国教育的基本方式、教育质量也有了不尽相同的看法。在此,笔者将通过对两国中学教育阶段使用的教材的比较,来探究和解析中美两国高中语文教育的内容与方向、教学方式及相应的教育效果。我选用的教材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  相似文献   

14.
《语文学习》2011年第1期发表了黄灵庚、黄吴两位先生所写的《语文课本古诗文注释补正》(以下简称《补正》)一文,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中的八个注释提出质疑,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笔者对某些“补正”有不同的意见,特撰此文,并在篇首表明对课文注释的几点看法,以标示编者的态度,同时就正千方家  相似文献   

15.
教师是凡人     
王晓春 《师道》2003,(8):13-14
我曾经在互联网上见到一篇文章,题目叫做《中美比较教育二十条》。作者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到美国去上学,小学毕业后又回国上中学。文章写的是她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生动活泼,给人启迪。其中,关于师生关系有几段话是这样写的: 我觉得最大的不同在于两国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上。记得在中国刚刚上小学的时候,我一直把老师当作是神仙一样的人物。他们是知识的载体,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超人类”。我  相似文献   

16.
编者推荐:此文以侧写取胜,以“我”的感受来突出主体的“稳”。“我”的“感受”又分为夺冠前后两个阶段——多层面凸显主旨“沉着”。  相似文献   

17.
杨利苹 《湖南教育》2009,(3):53-54,30
《灰姑娘》是格林童话里的经典篇目,此文被许多国家收为中小学课文。由于文化传统不一、思想观念不同,同样一篇文章,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迥然有别。这里,我们试图比较中美两国教师教学此文的案例。  相似文献   

18.
前段时间,我读了端木的《“我以生命担保她行”》这篇文章,文中涉及的关于教师如何评价学生的问题,确实令人深思。同一学生,中、美教师对她的评价竞然差异如此大,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文章大致的意思是:端木女儿进入高中时,学校要分文理科班,她报了文科。问何故,女儿答:“老师说我没有数学脑子”。老师这样一句评价,使她对理科失去了信心。接着,班主任老师提出一大堆“必须及时改正”的缺点,对她做了“全面”的评价:缺乏理科方面的才能,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学习不够努力……此后,女儿理科成绩明显下降。最后,曾是一个快乐、不甘人后的女孩…  相似文献   

19.
作家声音     
正张翎称书写当下中国是对自己的一次突破"我已经接受自己生活在两个国家两种文化之间的事实,觉得可以写出我的特殊的视角能带给我的东西。"当旅加多年的张翎终于开始以敏锐的视角和精致的文字讲述当下的"中国故事",这位作家直言,"这是对我自己的一次突破,我面前打开了一条新路。"张翎在日前接受采访时,特别提及《死着》,她表示,"这是我去国离乡这么多年第一次直面中国当下生活,虽然近些年经常回国,对当下现实多有了解,但是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篇让人心灵震撼的文章,一个典型的留学生成长案例。它讲述的是中国老师和美国老师在不同时间段对同一个孩子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在这些评价后面家长的心理状态及孩子的成长状态。我在这里推荐给大家。 作为一个母亲,我能感受学生和家长的感受,能理解学生和家长的心。虽然我的孩子在学校是老师一致公认的“好学生”,从未被老师骂过过火的话或有过对孩子伤害的评价。 作为一个编辑,我热切地希望“美国老师说,我以性命担保她行”能被更多的学生、家长和老师看一看,读一读,希望它能感动更多的人和引起更多的人思索。 我要说:我们的孩子都是“好孩子”——但愿我们的老师将这一理念深藏于心中,并时时用不同的言语反馈给我们的孩子,多给他们予肯定、多呵护他们成长中的那颗自尊心;但愿我们的孩子坚信自己,不要被外来的言语摧毁自信,如果有条件,出国走一走,感受一下异国他乡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