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君 《初中生辅导》2014,(10):16-19
鲁迅先生在小说《社戏》里,除了为我们描绘出人性之美好,童真之美好,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之美好,文化之美好,古拙世风之美好,自然之美好,人与自然相融之美好,事件过程之美好,幻想之美好……之外,还为我们学习写作提供了优质的范例,本文对于“心情”的描写,特别有其高妙之处,而且也特别易于同学们模仿。  相似文献   

2.
童年应该是美好的,而要使童年生活美好起来,仅仅靠老师和父母等亲人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使童年美好起来。希望通过这次评价活动,你能感受到美好,也去创造新的美好![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童年的四季     
春天春天来了多美好,遍地青青草,夏天夏天来了多美好,知了声声叫,秋天秋天来了多美好,瓜果成熟了,冬天冬天来了多美好,大雪满天飘,我们我们牵着长长的线,追着风筝跑。我们我们光着小脚丫,我们我们背着小竹篓,果园里摘葡萄。我们我们挥舞大扫帚,  相似文献   

4.
走进海河中学的大门,就仿佛又回到了美好的中学时代:紧张、有序,充满希望和期待。相信在很多人的记忆中,高中生活都是难以忘怀的,其间不仅有挥之不去的高考压力,更有无数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而高中时代的教师们就是帮助学生实现这些美好憧憬的领路人。  相似文献   

5.
我爱大自然     
张曼玲 《父母必读》2013,(6):148-150
每年的6月5日为国际环境日,它的确立表达了人类对美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如此美好的愿望,就让宝宝从小就开始感受吧!  相似文献   

6.
风雨安然 《家长》2009,(2):70-71
“风筝”象征着皎皎易污的纯洁和需要努力追寻的美好,美好在我们这个一切都商品化了的时代还能有她的地位吗?那远方的美好还是不是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生命是美好的,只有生命,才能享受美好,刨造美好。生命没有了,一切也没有了,如同一棵树,当它的生命停止的时候,它的包括绿在内的美丽也就销声匿迹了;如同一座城池,当它成为废墟的时候.它的繁华和灿烂也就不复存在了。古今中外的文人对废墟多有感叹,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也有精彩描绘:“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材精选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其中蕴含着许多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美好的心灵,美好的品质……这些丰富的文化内涵,正确的价值取向,将会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本组教材是以好孩子、好品质为专题编排的。识字课选的是与品质有关的对子;课文写的是具有好品质的主人公:爱劳动的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我国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于中、小学来讲,根本的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应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人格和全面的素质,懂得学习和生活是美好的,劳动和创造是美好的,服务和奉献也是美好的。总之,他们应该爱美、会美,并在审美的享受中,唤起情感上的共鸣,得到情感的净化、心灵的塑造、精神的升华。因此,学校应该重视美育,加强相关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张伟超  李岩 《现代语文》2005,(12):40-40
童年是每个人生命中最快乐,最幸福、最天真的时光,它是那样的美好那样的纯洁,然而这精彩美好的童年已经不属于我了,它从我的生命中消失了,  相似文献   

11.
《琥珀》是一部经典的女性小说,它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女性的婚姻、情感及经济意识作出了全新的诠释。小说运用聚焦人物的选择、自由直接引语、自由间接引语和全知叙述者的评论等四种心理透视手法,对于展示人物的个性魅力、发展故事情节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晚清四大家遭亘古未有之变,怵于危亡,观照君国与自我,在政治与生命的挣扎中,真实深刻地传达了易代之际传统文人的特殊心态与情感.他们秉承温柔敦厚的传统,以比兴写哀怨,托物兴寄,组织缠绵悱恻的情感形态,朦胧迷离的意境,从而呈现出阴柔美与悲情美.  相似文献   

13.
女人与女人之间的恩怨常比人们想象的要微妙复杂,即使童年的经历也会对她们成年后的生活和情感产生重大的影响。可以说,女性在她们自身那个世界中的地位往往对她们具有更深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代表作之一《猫眼》中女主人公伊莱恩.瑞斯利微妙复杂的行为和心理的分析证明这一观点,并由此得出结论:"女人心结"而非"童年情结"、"怀旧情怀"或"厌女症"是对女性行为和心理最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现状与开拓”笔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时期的文学创作与女性文学批评,明显受到西方女性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女性文学研究者从多方面审视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现实意义,尝试在“拿来”与借鉴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女性文学的具体实际进行实践,探索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女性文学理论。女性文化与文学研究中的另一种极端也值得警惕:有些持女性主义极端理论的人,总是将男人置于自己的对立面,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天然仇恨来片面地诠释这个世界。这类女性研究者,其潜意识中隐藏着以男性文化视域为基本价值判断的思维悖论。女婿生主义文学批评的文化立场,批判姿态与批评实践存在着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15.
商品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与两性社会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形象在我国目前的商品广告中占有很高比例,但是往往角色单一,模式固定,偏执地体现着男性话语的霸权地位。男性话语作为尺度和标准,在广告中为女性形象乃至通过广告媒体为女性文化、女性的社会地位设定“应然”的状态,表达对女性的社会角色期待和价值规范。本文试图透过日益强烈地影响文化时尚乃至整个大众文化价值理念的商品广告中的女性形象问题,来探讨女性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归宿;扬弃女权主义平等与差异之争,从完整人格意义上寻求女性的解放(或说两性的解放)以及广告文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现代市民小说整体上具有阴柔的女性气质,在文本的叙事方式、情节模式和思维特征等方面都有鲜明表现。这种女性气质一方面来源于现代价值观的女性特征,另一方面来自当时现实语境的软性风潮。这种女性特征彰显了被“国家/民族”男性叙事系统遮蔽的女性叙事.体现了现代市民小说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7.
现代西方女性主义批评存在着盲点。《红楼梦》的女性观,在女性思维模式、女性性别论、女性主体论、女性审美意识等方面,对西方现代女性批评要素具有补正功能,从而警示我们建立一种双向互动的、协同文化研究的批评模式。  相似文献   

18.
隐喻是20世纪90年代女性成长小说中一种重要的修辞方式,它对于备受压抑和禁锢从未获得历史命名的女性经验来说,无疑是最为隐秘的反抗利器和最为有效的表达手段.它从不同角度最大限度地还原了"真实"的女性成长原生风貌,并指向了女性成长的真实内涵.20世纪90年代女性成长小说中主要存在着四种隐喻类型:"双我"幻象折射后的镜子隐喻、启示性与叛逆性合一的"神秘女性"隐喻、意蕴丰盈而张力充沛的两极对立隐喻以及以"彻悟"为核心的女性成长蜕变隐喻.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的女性写作是主流文学之外的重要收获,她站在女性的角度对女性进行自审,对女性心理痼疾、女性心狱、女性原罪意识的揭示,在女性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她从两性、婚姻的角度切入,塑造了一批"女结婚员"的形象。透过"女结婚员"的生存状态的分析,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张爱玲的女性写作,从而进一步突显张爱玲女性写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女性文学叙事文本伴随着社会生活、文化空间、生命意蕴的多元演进而体认着个性发展、价值选择、文化创造、灵魂彰显等诸多苑囿皆拥有了更为广袤久远的自由时空。故此,女性时尚作家依托近乎“自传体”的生花笔触大胆表白对女性躯体的渴望、欲求、冀盼且崇奉多向度地展拓女性个体的升腾意识、生存求索、品味异趣并致使女性文学演绎由叙写“我们”到描摹“我”的生命变迁并始终蕴藉着意味隽永的审美情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