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试教试教时,我把课文情境中感悟草原独特风情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我是这样设计的:(一)围绕感受,探究原因,感悟草原风光1.师:老舍先生来到草原,有哪些新奇的感受?这些感受是怎样产生的?我们来读课文第1自然段。这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2.学生自由读,感悟草原美景。3.交流感悟,重点指导:语句一: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相似文献   

2.
《草原》记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本课意境深远、情感浓郁、语言优美。因此教学本课时,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去感悟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和作者的语言美是教学的重点。那么如何突破重点,笔者建议如下。一、激发阅读期待,感悟自然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描写了草原奇丽的景色。那么,如何让学生通过作者清新优美的语言感受草原特有的美景?可设计如下:1.聊草原,请见过草原的学生谈谈印象中的草原;请没有见过草原的学生说说自己想象中的草原。2.看草原,展示多媒体(配有音乐的草原风光片)。3…  相似文献   

3.
《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写的一篇散文.课文第一自然段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初到草原看到的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给人带来的乐趣. 以下是我校两位老师在这一自然段的不同教学过程. 案例一: 师:同学们,你见过草原吗?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一下草原的风光,去感受草原上那独特的民族风情. (草原景色很美,学生不由自主地发出"哇"的赞叹声) 师:这节课我们就去领略一下草原的风景,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划出你认为写得美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你的感受. 交流:(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生:表现了老舍先生内心的愉快. 师: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明朗的天空使人心胸开阔,我要深呼吸一下,对这大草原说:——(指名一个学生读)  相似文献   

4.
《草原的早晨》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第五篇文章。这是一篇文字优美、内容新颖的散文,写的是早晨,草原从睡梦中醒来,牧民们赶着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一片繁荣兴旺的新气象。然而对于多数学生来说,草原是陌生的。那么怎样让学生读书时融入自己的情感,通过亲身体验去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的勤劳、欢乐?一、激趣——入境开始上课,我一边声情并茂地背诵老舍先生《草原》的第一段,一边板书“: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画天空、白云)空气是那样清鲜,天空是那样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一…  相似文献   

5.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了一篇名叫《草原野花》的文章。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情不自禁地融入书中的情节,并陷入了沉思。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文章,它充分体现了作者渴望自由的愿望和对生命的热爱。文章写的是作者来到广阔的草原,看到了草原上美丽的野花,就随手摘了一朵,却无意中看到它的生命一点儿一  相似文献   

6.
活动帖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相似文献   

7.
一、咬文嚼字,比较揣摩培养语感离不开语言文字这一中心环节。教材中那些典范的作品,其语言都是经过作者精雕细刻,是妙不可言的。教师只有切实在语言文字训练上下工夫,语感的培养才有保证。如《草原》中":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中的"那么……那么  相似文献   

8.
草原风情     
一个星期天,我和爸爸来到内蒙古陈巴尔虎旗的大草原。 初次来到大草原上,我感觉心情一下子舒畅起来,旅途的疲惫被草原上的微风吹得无影无踪。这里的天空是那么明朗、广阔,草地是一泻千里的绿,我们就像置身于一幅风景画当中。羊群在草原上随意走动,像天上的云朵飘呀飘。抬头往前看,有一条明  相似文献   

9.
我是怎样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内蒙古海拉尔市新特桥小学周立华一、精心设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草原》一文是我国著名作家,一代语言大师老舍先生50年代去内蒙古参观访问时所写的一篇叙事性散文。文章语言优美,文字流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草原景色...  相似文献   

10.
用词造句,是语言的训练。语言来自生活。没有生活,就难以用词造句。有些词语在指导造句时因为学生缺乏有关的生活,会出现困难。学生用《草原》一课中“一碧千里”这个词造句时,只知道课文中描绘的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除了仿造,写不出什么好句子来。于是,我作了这样的引导:“谁去过草原?”学生们都笑着摇摇头。我紧接着说:“老师同大家一样,也没有去过那一碧千里的  相似文献   

11.
《草原》这篇课文我已经教了好多次了,每次教学都是循着草原的“景美”、“人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一次外出听课时,我被一位教师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精彩的课堂生成所折服,同时也不断地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地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描写“人美”部分中的其它方面的美呢?上个学期,我又一次教学《草原》这篇课文,于是,我将那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时所使用的提示性的语言搬到自己的课堂上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其它方面的美: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草原》这篇课文中描写草原景色美这部分内容,这节课…  相似文献   

12.
著名作家老舍的散文《草原》,文情并茂,美妙动人。但是有几处描写蕴藉含蓄,需要反复体味才能真正悟解。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老舍初到草原,心情非常激动,感受分外深刻,因为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碧千里”的草原,不禁油然生爱。然而既写它“一碧千里”,也就是十分(?)阔,又为什么说它“并不茫茫”,这岂不是自相矛盾的吗?我们以前接触过“茫茫”一词,比如《草地夜行》“茫茫的草海”,通常是以无边无际来解释的。我们说,释词也要兼顾特定的语言环境,这儿的“并不茫茫”是针对“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的草原特点而说的:草原一片碧绿,无边无际,放眼望  相似文献   

13.
保护藏羚羊     
西藏,天空是那么湛蓝,草原是那么宽广。突然,茫茫的草原上出现了一片移动的影子,原来是一群藏羚羊在奔跑。"嗖"的一声,从远方射来了一支箭,从藏羚羊妈妈的肚子穿过,藏羚羊便悲惨地倒了下去,从  相似文献   

14.
"我是树叶,您却祈盼成为森林;我是小草,您却祈盼成为草原;我是水滴,您却祈盼成为海洋,于是我承载了不能背负的重,于是我累弯了腰,叹息着、喘喘着……"——题记如果说童年积淀的是后期生活之底蕴的话,那么我的生命必将是一片湿润。  相似文献   

15.
富有诗情画意的文章是我们每个人都爱读的文章,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就精选了很多这样的文章。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呢?化用清龚自珍的名句,“文章不是无情物,真情流露最动人”,通过层层品读文章语言,挖掘作者运用语言的奥秘,进而去感受人物的形象和情感,应该不失为明确的教学之道。以《草原》为例。老舍笔下的《草原》层次井然,是一篇富  相似文献   

16.
前草原小说的语言是一种对日常的大众语言进行改造、加工的新的文学语言形态,这种语言是以文学高于生活,文学比生活更集中、更典型、更强烈的认识为前提的。基于这种认识,前草原小说的语言剔除了生活语言中不符合“高于生活”条件的所有成分和因素;而60年代以后的语言则有极浓的意识形态性。1984年以后的草原小说的语言则表现为“杂语”形态,即承认日常生活语言的多层次。这种语言更接近生活语言,表达的是社会普通人的声音。与后草原小说(普遍的)小题材、小主题相适应,语言中的革命和意识形态色彩要远远逊于前草原小说。  相似文献   

17.
风中走过     
(一)月光的碎金铺在蜿蜒的路上,轻轻的,柔柔的,一如温凉如玉的你。凝立在风中,我轻轻地抚着琵琶,怅望着苍穹底下的南方。北方的草原虽然风光旖旎,但又怎及得了江南的山明水秀?草原虽大,但却总是寄托不了我满腔的相思;草原虽广,但却总是容纳不了我奔淌的思绪。风起了,那是狼烟。号角响了,那是鼓角铮鸣。草原人的血里,永远有着好斗的天性。就算是我,也不例外。那我是谁?十八年前,我有一个名字,叫做王嫱,或者说是蔡文姬。(二)血光里,映着我苍白而无助的面容。宏伟而巨大的馆娃宫,在烈火的面前,同样是那么不堪一击。那个被叫做夫差的人,正举着雪…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的声音是那么神奇,又是那么神秘。仔细倾听,虫子在演奏,鸟儿在歌唱,风声雨声在伴奏,好一曲大自然的乐章! 今天,我又走上了盘山公路,又踏上了山里的土地,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愉快。汽车一路颠簸,终于来到了山脚下。抬头向上看,到处是黑压压的树林,只在山尖上有一点儿草原的影子。啊,美丽的山林,我来了!  相似文献   

19.
《草原》这篇课文我已经教了好多次了,每次教学都是循着草原的“景美”、“人美”的路子教学这篇课文,效果都不错。一次外出听课时,我被一位教师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精彩的课堂生成所折服,同时也不断地责备自己,为什么没有好好地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描写“人美”部分中的其它方面的美呢?上个学期,我又一次教学《草原》这篇课文,于是,我将那位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时所使用的提示性的语言搬到自己的课堂上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其它方面的美:  相似文献   

20.
《草原》一文是老舍先生的佳作,字里行间漾溢着对内蒙古草原美丽景色和淳朴民情的赞美,体现了蒙汉两族人民友好互助的深厚情谊。每读此文我都被深深地感染,更加热爱自己生活的这片热土,更激发了我珍爱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情感。这样一篇妙文佳品,要想指导学生学好却有一定的难度。这原因有三:一是学生生活在离草原较远的都市,没有机会亲眼观赏;二是即使到了草原也很难见到30年前未被人破坏的原始景观;三是就算找到了文中描述的那么一块好地方,学生缺乏老舍先生那热爱大自然最真挚的情感,也难以体验到草原美景。怎样才能领略到内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