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你有没有过特别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四年级的时候,黎老师是我们班的实习语文老师。他授课时会给我们朗读课文:"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黎老师朗读时是微笑着的,声音也很好听。他就像一束阳光,温暖着我,也指引着我前行。我在四年级的课本上写下:"我要成为黎老师一样的人。"六年级的时候,看到姐姐同学的绘画作品,我喜欢上了绘画,每天有空了就在画本上画啊  相似文献   

2.
等待产生美     
去年秋天听了一位语文老师上的公开课。这节课讲授的内容是鲁迅的《风筝》,老师让学生分段朗读。有一名学生站起来,读得结结巴巴,极不流畅。期间有学生指指手表暗示老师:“这是公开课呀,  相似文献   

3.
朗朗书声,是语文教师的莫大享受。但不知从几时起,朗朗书声变成了一种声音,那声音比较尖细。乍一听,似乎全是女生的诵读,其实不然。指名一男生朗读,摇头晃脑,听来似乎抑扬顿挫,却是一种憋着嗓子的怪腔怪调。令人不解的是,在某些公开课上,某些老师还对这些怪腔怪调的朗读褒以赞誉之词:读得很有感情!更有甚者,老师的范读也带着这种特别的味道。让人不禁感叹:感情朗读走入了误区!  相似文献   

4.
王玲 《中国德育》2010,(4):14-15
我1962年初登讲台。有一天,校长亲切地告诉我,你很幸运,我们决定派你给霍老师当徒弟,任务有三项:一是全面听课,向霍老师学习;二是当好助手,霍老师做班主任,你做中队辅导员;三是霍老师外出开会调不开课的时候你顶上课。当时大家都很羡慕我,刚一工作就有在名师身边学习的机会,所以我很珍惜。  相似文献   

5.
<正>从教已经有几年了,听过公开课,也上过公开课,但没有静下心来认真思考过公开课。当我静下心来思考的时候,却发现公开课由于被异化、扭曲而成为学生的负担,老师的累赘。  相似文献   

6.
于永正老师曾在深圳市华富小学上阅读教学公开课,内容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是一篇较长的课,于老师删繁就简,长短教。他抓住重点句“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指导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2007年4月24日那天,我在锦州实验学校听了一堂特别的公开课,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如此与众不同的课。听说是吴老师要上公开课,我便激动不已,因为我觉得在这样优秀的老师的课堂上一定能够学到很多东西,我便怀着一种期待走进了课堂。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语文教学强调了有感情诵读,因此,在一些公开课上经常听到老师在指导学生读书时总要问一个问题:"在朗读文章时把握文章怎样的感情基调?"我认为,朗读既要讲究艺术性,也要讲究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公开课风波     
阳光姐姐……怎么了?眼睛这么红。她呀,被蓝老师气哭了。其实有什么好生气的,不就是上公开课的时候……讨厌,不要你讲!好吧,好吧,我不说了。(小声地)你们女生就爱哭。你!好了,阿空,你让小文自己说吧。小文,说说吧,公开课怎么了?今天上公开课的时候,蓝老师让我回答问题。我因为紧张,一时没说出来,结果蓝老师直接要我坐下,又叫了别的同学。你觉得叫别的同学回答不好吗?不是这个不好。问题是我能答上来,可蓝老师不给我时间。你生气他不给你时间回答?因为是公开课嘛,有很多我们学校和外校的老师在,小文阿空阳光姐姐微笑的样子。是啊,蓝老师的语…  相似文献   

10.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只要是公开课,多媒体就成为一道必不可少的风景。不少听课老师感慨:“现在的公开课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啊!.'更有老师直言:“什么时候能够听上一节不用多媒体的公开课!”是啊,如今的公开课教学不用多媒体竟然成了一道奢侈的风景。  相似文献   

11.
2007年4月24日那天,我在锦州实验学校听了一堂特别的公开课,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如此与众不同的课。听说是吴老师要上公开课,我便激动不已,因为我觉得在这  相似文献   

12.
缪丽霞 《师道》2007,(9):56-56
上学时,我就一直喜欢作文。小学,中学,一直到上了师范,我的作文曾无数次地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可是,我的文章却从来没有变成铅字被发表过,因为那时,从来没有人鼓励过我投稿。记忆中只有一次,是初中二年级的时候,老师让我写一篇《我爱家乡》的作文,参加一个征文比赛。  相似文献   

13.
没有排演过公开课从教十几年来,教过的公开课实在太多了,现在已记不清到底有多少节,有上级检查来听的,有参加讲课比赛的,有学校领导听的,当然更多的是同事们听的。所上的课有自己相当满意的,也有明显失误的,都给了我很多经验与教训。那么多的公开课,内容、教法、效果多有不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几乎每节课,只有当听课老师或领导坐进教室时,学生才知道,今天这节课是语文公开课。只有一两次,为了听课方便需要倒换课,学生猜到可能是公开课,问我时我没有否认。这源于我自己当学生时,对一些老师在上公开课前的某些做法的不以为然。有的老师提前…  相似文献   

14.
日前,我随杨再隋先生拜访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霍懋征老师。在两个多小时的访谈中,霍老师的崇高人格和教育思想深深地感动着我,使我久久不能平静。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霍老师留给我的印象,那么我觉得温总理的题词便是最好的概括:她是一位“把爱献给教育的人”。(一)“我的心永远离不开教育”霍老师的家虽不宽敞,却很温馨。她说自己特别知足,从不追求物质享受。是的,按她的贡献和影响,住一套宽敞一些的大房子也完全应该,但听说她都一次次婉言谢绝了。在她那十几平米的客厅里,没有阔气的摆设,感受不到一丝豪华。坐在普普通通的布面沙发上,扑面而来…  相似文献   

15.
李烈 《中国德育》2010,(4):16-17
霍懋征老师是“国宝”,是全国教师的楷模,我们工作在实验二小,跟着霍老师一块儿享有盛名。 我有三点感受特别深刻。首先霍老师是爱的化身。霍老师爱学生,而且是一个非常有爱的能力和爱的艺术的人。霍老师是又大又小的人,大在她的大气、层次和胸怀,小在她所有的事都是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的。  相似文献   

16.
目前,许多的公开课,确有做假,做秀之嫌.把这样的"帽子"卡在公开课的头上,并不冤枉.于是,老师们常说,公开课好看,但学不来;羡慕,但望尘莫及.听课的时候往往蠢蠢欲动,回来以后,总是遗憾没有那样的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没有那样的教具,自己的课务那么重,哪里有那么多的时间去准备……是呀,公开课距离我们太远了,不是我们都能做到的.正如一个小品中说的,"都说距离产生美,现在是距离产生了,美没了."因此,许多公开课的效果是老师心头一热,在自己的教学中又再回到从前,一次次的公开课,结果老师们还是一遍遍地重复昨天的故事.是我们的老师不思进取吗?不是.那么,在许多老师已经感到公开课的不足的时候,怎么办呢?笔者认为,只有重新认识它,并改变现有的弊端,才是上乘之举.公开课必需与老师们零距离.  相似文献   

17.
公开课上,执教老师请一个小男孩朗读一段课文,没想到他说:“老师,现在我不想读!”这令在场的听课老师大感意外。“你有权保持沉默!”执教老师笑容依然,“我们会耐心等待,以后再欣赏你的精彩表现。”果然,后半节课这个学生主动请求,以自己精彩的朗读赢得了掌声。执教老师总结道:“教育首先是一种尊重,一种保护。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内涵。”在“尊重学生”越来越深入人心的今天,我们有时也会犯一些似是而非的错误,即表现上是尊重学生,实际上却是主导了学生,纵容了学生,使他们失去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我有个同事碰到这样的…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两个让我深有感触的案例: 一节公开课上,执教老师用双面胶将一个木制的教具贴在黑板上。当学生板演的时候,斜上方的教具擦着孩子的肩掉了下来,孩子吓了一跳,老师有点慌乱。这时,教室里出奇地静,老师很快镇定下来,她将教具从地上捡起,然后使劲地往黑板上按。那教具被牢牢地粘住了,再也没有掉下来,老师像什么事也没有  相似文献   

19.
叶晓凡 《课外阅读》2011,(5):246-246
近年来,文言文教学诵读的重要性已被广大语文教师认识,所以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我们也能听到琅琅的书声。公开课时开课老师也会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如范读、齐读、分角色朗读、个别朗读等等。朗读声充满整个课堂,朗读的重要性似乎已被老师意识到。笔者最近也听过几节优质课,课堂上朗读不少,但是有效的朗读却不多,能读出句子情味的不多。很多时候老师只是为朗读而朗读,缺乏必要的朗读指导,或者说老师对朗读的指导还很虚化,流于表面。结果,学生读得口干舌燥,累死累活,但是学习的兴趣依旧不浓。  相似文献   

20.
在我的一生中,听过许多老师的许多堂公开课。可是,我认为上得最好最精彩的公开课要数初三李老师上的语文课。 那是我们正念初中三年级下学期的时候,面临中考的巨大压力。为了让初三同学能考出好成绩,从这学期开始,学校连每周星期天的半天假也取消了。这天正是“五一”节,按理,全校应放假。学校校长组织全体初三老师到我们班来听班主任李老师的一堂“怎样上好复习课”的公开课。正当李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课,我们在下面听得津津有味的时候,突然,一位挽着裤脚,腿上的泥水还来干的妇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