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越式跳高的技术较为复杂,其技术掌握以及进一步完善,与学生的身体素质、理解能力、心理品质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根据背越式跳高的技术特点和要求,教师应让学生明白背越式跳高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以及速度是背越式跳高的核心。背跃式跳高一般采用以下练习方法: 助跑练习 平跑:(1)直道30-50米的加速跑反复练习。(2)直道30-50米的后蹬跑反复练习。(3)直道30-50米的3到5个栏架的跨栏跑,培养节奏感。 弯道跑:(1)反复练习在弯道上进行加速跑。(2)在弯道上放置3-5个栏,进行反复的跨栏跑练习。(3)在直径8-12米的不同的圆弧上进行弧线跑练习。(4)反复练习“S”形跑和“8”形跑。 弧线跑:反复练习由直线进入弧线的“J”形跑。  相似文献   

2.
背越式跳高是人体通过助跑、踏跳后在杆上成背对横杆姿势过横杆的一种跳高方法。因为背越式跳高是用离横杆远的脚踏跳,所以它的助跑方向与“俯卧式”相反,和跨越式相同。背越式跳高一般采用弧线助跑,但前3wt步跑直线,后3-4步跑弧线(见图所示人由于背越式跳高技术动作比较简单,容易掌握,提高成绩快,因此很受青少年跳高爱好者欢迎。我国男子跳高运动员朱建华就是采用背越式以2.42米的成绩创造了世界男子跳高记录,为了使学生较快地掌握背越式跳高的技术要领,现将背越式跳高技术编成p诀。一、助跑技术要领自然轻松,富有弹性(指克…  相似文献   

3.
背越式跳高技术教学应着重解决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没有良好的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助跑速度和跳跃能力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就不能取得好的成绩。因此,在背越式跳高技术教学中,应充分认识到助跑的作用,注意分析助跑的技术要素,抓住要点进行教学,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助跑的技术要素(一)技术特点。背越式跳高助跑的主要特点是弧线助跑,助跑路线一般为“丁”。其优点是:1助跑的预备段是一条直线或曲率很小的曲线,因此便于加速;2向弧线过渡时比较平缓自然,可避免停顿或减速;3弧线曲率由大变小,使身体逐…  相似文献   

4.
背越式跳高助跑技术教学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行的背越式跳高技术教学中,过多的把时间、精力集中在起跳和过竿技术教学上,对背越式跳高助跑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往往忽视了弧线助跑与起跳相结合技术的掌握。起跳和过杆时的很多错误都与最后几步弧线助跑有关。  相似文献   

5.
背越式跳高技术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动作的连贯性、完整性上.从整体上讲,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在最后几步身体内顿,对起跳和顺利过杆都有良好的作用,屈腿摆又为发挥跑跳之间紧密衔接创造了条件,杆上的伸背、伸髋与起跳时送髋一致,又加强了起跳和空中动作的连续,所有这些正是背越式跳高的优越性所在.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多采用以分解技术为主的教学法,偏重单个技术动作的学习,选用练习手段多是静止或有支撑情况下进行的,恰恰舍弃了背越式跳高的优点,破坏了技术的完整性,所以教学效果不理想,笔者研究了有关资料,采用以完整练习…  相似文献   

6.
在跳远教学中,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是:助跑与起跳的技术脱节,踏板的准确性差。而当代跳远取胜关键之一就是踏跳的准确性,所以历来在各级跳远教学及训练中跳远踏跳准确性的问题一直被重视。为了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使学生能较快掌握助跑与起跳的正确技术,提高踏跳的准确性,我采用了“距间”助跑接起跳的教学方法。一、“距间”助跑是学生在一定间隔距离内(10-15米或15-20米)助跑6-8步或8-10步,做一次起跳动作;接着继续做向前快跑相同的距离后,再做起跳。助跑接起跳连续做3-5次。在做动作的整个过程中,要求每次起跳必须是起跳腿。在开始…  相似文献   

7.
背越式跳高可以分成助跑、起跳、过杆三个步骤,教师要展开专项训练,让学生逐个突破.在助跑环节要设计组合训练和计时训练,提升合理分配时间的能力;在起跳阶段要逐步掌握缓冲蹬伸的技术要点,学会协调身体,掌握转身动作;在过杆环节要通过立式练习、仰式练习形成空感,提升腾空过杆的能力.经过专项训练,学生能循序渐进,真正掌握背越式跳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背越式跳高中的助跑线路、助跑节奏、助跑距离及技术特征和起跳中起跳脚的着地、缓冲、蹬伸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在助跑起跳过程中要注意动作的准确性及节奏,尤其要加强助跑起跳结合技术的练习.  相似文献   

9.
“背越式”跳高的创造者(美)迪克·福斯伯里,于一九六五年由他原来采用的“剪式”演变而成,并将其原191米的成绩提高为200米。后于一九六八年在墨西哥举行的第十九届奥运会上,他以224米的成绩将“背越”式出现于国际比赛中。当时被人们认为是本届奥运会所发生的一项戏剧性事件,引起了世界各国教练员、运动员和观众的极大兴趣。当时认为最优越的“俯卧式”受到了一次猛烈地冲击。所以人们又将“背越式”称为“福斯伯里式”。“背越式”跳高的特点在于如下几个方面:1、采用弧线助跑;2、身体采用垂直姿势起跳;3、摆动腿采用屈曲姿势上…  相似文献   

10.
随着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海棉跳高垫已进入普通学校,这给背越式跳高教学训练创造有利条件。近年来,笔者在背越式跳高教学训练中摸索出点滴经验,现提出现同仁商讨。 主要技术动作的结构分析。助跑:直线加速沿内侧跑,步点要踏准,节奏要踩好。起跳:沿弧线放脚送髋要积极,提膝内扣臂腿要配合。直体蹬伸背对跳起要垂直用力,离地瞬间支撑反作用力应通过垂直重心的正上方。过杆:直角倒体挺髋挂膝,即应做到已过杆的上体下潜,应潜肩而不是抬肩,未过杆的两腿挂膝下垂,不要平伸和上举。离杆着垫:落腰举腿、腰背着垫后翻。 认识教…  相似文献   

11.
背越式跳高是以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等动作组成,以越过横杆上缘的高度来计算成绩的田径运动项目。是技术、速度、力量综合于一体的展现学生勇敢、自信、沉着、灵敏品质的运动项目。背越式跳高技术教学,重点应放在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技术环节上,利用教学中采用分段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整套动作。  相似文献   

12.
杨西勇 《考试周刊》2008,(20):158-159
背越式跳高在学校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各大高校体育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但是由于背越式跳高的技术特点--动作速度快,节奏快,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助跑、起跳、过杆和落地时会出现一些错误动作,而这些错误动作如不能及时地加以纠正,将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和教师的上课质量.本文旨在为纠正背越式跳高的错误动作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由于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接受能力各有差异,学生在背越式跳高中,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动作,本文从助跑、起跳、过杆、落地(垫)四个方面浅析背越式跳高中易犯的错误、产生的原因和纠正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两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体育教师的教学案例案例一:在进行"篮球—反弹球"教学时,教师让学生以4人为一小组,然后在宽松的环境下自由练习"双手胸前传球"。可是学生一、两分钟就完成了练习任务。(教师未作任何点评)接着,学生站成四排横队,每排的第一个学生拿一个篮球,要求学生把球反弹到正前方3、4米远的环形圆圈内。练习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练习,把环形圆圈平放在地上,将球反弹至环形圆圈;第二层次练习与第一层次的反弹球练习不同的是,环形圆圈由学生拿着并  相似文献   

15.
马东升 《甘肃教育》2014,(15):70-70
正三级跳远是田径中一项技术较为复杂的项目,它集速度、力量、弹跳、灵敏、协调于一身,是在助跑以后沿直线连续进行单脚跳、跨步跳和跳跃组成的三次跳跃运动项目。其对人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训练时身体素质与技术必须高度统一。因此,在对中学生进行三级跳远训练时,要让他们掌握动作的要领,即快速、有力、节奏好。一、训练"快速"的方法与作用以提高助跑速度和速度利用率为目的进行各种跑跳练习:听信号后突然加速跑;拖2~4千克的重物  相似文献   

16.
在田径跳远技术中,踏跳是关键技术,而影响踏跳的因素很多,其中踏跳的准确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而在教学中应加强踏跳准确性练习及攻板意识培养。一、踏跳准确性的因素(一)助跑技术1.助跑起动方式。助跑起动有走动式起动助跑和半蹲式起动助跑。走动式助跑的特点是加速自然,节奏感较强,且自我感觉放松。半蹲式助跑的特点是  相似文献   

17.
周书勇 《教师》2015,(9):117
年级:初三年级 上课时间:2014年5月 执教: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清水亭学校周书勇,单元课次2-1 [学习内容] ①弯道跑;②游戏:绕圆接力跑. [学习目标] (1)通过教学使90%的学生初步掌握“弯道跑”技术要领. (2)通过学习,学生能把所学的弯道跑技术运用到跑动中.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和互相协作、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精神. 重点:摆臂正确:左小右大. 难点:克服离心力,提高速度. [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
程勇  付克涛 《考试周刊》2008,(24):180-181
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现阶段有关"错误及原因"的研究水平整体有待提高:助跑阶段内倾不够是最主要的错误,同时也是引起后续错误的主要原因:起跳阶段最主要的常见错误是"倒杆",而"倒杆"动作又是由助跑、起跳的其他的一系列错误动作导致的;杆上没有形成很好的挺髋动作是过杆阶段的常见错误,而对于初学者来说采用积极放腿"挺髋"技术较好.落地阶段错误较少是由其整体技术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背越式跳高的力量训练手段和方法的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注意事项并提出建议,为提高跳高运动员在力量训练方面的认识和运用,缩短训练时间,提高训练效果,更有效的取得优异的跳高成绩.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背越式跳高专项力量训练手段与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多种专项力量练习,使运动员获得肌肉产生相应张力和快速收缩克服阻力能力直接有效地转化成能完成良好的助跑与起跳技术动作所需要的力量素质上来.  相似文献   

20.
跳远和跳高是大家熟悉的两项田赛运动,它们都是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这四个部分组成。这是这两项运动的共同点。如果我们仔细观察或亲自实践一下,就不难发现这四个部分对于它们又是不完全相同的。最明显的区别是在助跑上:跳远需要较长的助跑距离(成人约30-40米),而且要在直道上尽力发挥跑速;而跳高需要的助跑距离较短(约10米左右),跑速不宜过大,并且要根据不同的姿势分别采用直道或弯道助跑。那么,助跑是怎样帮助跳远和跳高运动的?为什么两者在长短上又有较大的区别呢?所谓助跑,就是指起跳前必须进行的在一段距离上的跑进。这种跑将有助于跳,因此,确切地说,助跑应叫做助跳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