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依托原型批评理论,从原始意象和人物原型这两个方面对霍桑的短篇小说《拉帕其尼的女儿》中的"花园"意象以及四个主要人物进行解读,以此来探讨霍桑的人性观及其复杂的宗教情结。  相似文献   

2.
彭明珠 《海外英语》2014,(7):195-196
该文运用福柯的权力理论解读电影《成长教育》,分析了影片中珍妮、大卫、杰克等人物在不同对话场景中心理以及行为变化,揭示了在权力网的笼罩下各个人物的自主身份以及话语权的更替,体现了后现代视角下影片所折射的时代进步和人类对自我认知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霍桑的创作以对社会现实深邃的洞察而闻名。但在他的作品中,也有对人类天真本性的表现,短篇小说《拉帕西尼医生的女儿》是该类作品的代表作之一。作品通过富有象征意义的背景描写,人类不同道德天性的遭遇,以及由此带来的主人公内心的极度痛苦与艰难抉择,反映了天真本性在残酷现实中的毁灭及其在人类精神世界中的留存。  相似文献   

4.
从建筑学视角对福柯的权力空间理论做了一些初步探讨:介绍了福柯权力空间的概念,分析了建筑设计创作中的权力空间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权力空间影响下寻求创新。  相似文献   

5.
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描述的是未来乌托邦社会,文章以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剖析作品中权力的运行机制和权力对人的规训和惩罚,并对权力的反抗进行思索,从而揭示这是个在极权主义统治下人性贫乏、天性失落、理性泯灭、精神虚无、物欲横流、传统文化缺失的非人社会。  相似文献   

6.
7.
伊恩·麦克尤恩的作品《星期六》呈现出不同权力和话语的交锋。贝罗安利用权力凝视策略来构建自身权威,通过医学话语来劝阻巴克斯特的施暴行为,约翰以男权压迫孙女的女性意识和自由,显现出知识话语对人的道德规训;贝罗安与西奥、施特劳斯开展政治谈论,在博物馆面对首相失声,突显权力话语对个体的政治规训;黛西与贝罗安争辩伊拉克战争的合法性,是女性和男性话语的对立,隐喻欧美对中东地区的政治压制,折射出西方国家操控权力,实施帝国霸权和文化扩张的本质,体现西方社会对伊斯兰国家的文化规训。本文以福柯理论解读《星期六》中多元化权力场域,揭示权力话语运用政治、道德及文化合谋对人和社会实施多重规训,折射出麦克尤恩对现代社会人的生存处境的思索。  相似文献   

8.
古犹太文学的《旧约》中,伊甸园神话或乐园神话具有丰富而深奥的内涵,对后世西方文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较突出例子是弥尔顿的《失乐园》和T·S·艾略特的《荒原》。前者借伊甸园原型抒写出英国17世纪中叶的时代精神,后者寓言式地展露了现代西方人因“丧失乐园”而陷入的悲哀。另一例即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1804—1864)的《拉帕其尼的女儿》。该  相似文献   

9.
袁一菲 《英语广场》2023,(33):27-30
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指出,话语和权力不可分割。而翻译恰是一种语言重构过程,是重要的跨文化交流手段。林语堂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翻译家,其翻译作品对实现中华文化输出、推进东西方跨文化交流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以权力话语理论为基础,结合林语堂的翻译理念,对其翻译文本选择及策略选择进行分析,探讨权力话语对翻译过程的影响以及翻译外宣效果的形成,为更好实现“中华文化走出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大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使用手机已经日益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大学英语课堂的权力格局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借助于福柯的权力理论,可以更清晰地考查学生、教师或学校之间由手机引发的权力网络的新态势,分析手机何以使学生有可能从课堂对身体的宰制中突围,如何对大学英语课堂既定的权力∕知识关系造成影响,进而探讨化解课堂危机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1.
徐军义 《文教资料》2010,(35):118-120
福柯是欧洲20世纪从结构主义向解构主义过渡的重要哲学家。他从知识考古的角度,对话语和权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知识、真理是权力的形式,权力离开了知识、真理也就不成为权力。文学话语是不同知识、真理表达沟通的自由领域,因此,它是显示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权力规律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2.
弗拉基米尔·沙罗夫的《圣女》是一部杰出的历史幻想小说。女主人公维拉遭受了当局的不公正待遇,便通过自己旧时记下的一本详细日记一步步退回过去。在此过程中,她本人及爱过她的二十个男人遭到当局的种种迫害。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荒诞的故事,但是借助福柯的权力理论进行分析,从中我们可以窥见维拉以及那些男人们的悲剧,而他们的悲剧又折射出国家和社会的悲剧。  相似文献   

13.
在其代表作《画像》中,乔伊斯通过主人公斯蒂芬的成长历程再现了19世纪末爱尔兰社会中家庭、学校与教会体制中的权力关系图景。该文运用福柯关于身体、话语、知识与权力等核心概念解析爱尔兰社会机构与体制的"权力策略""知识体系"与"话语体系"对斯蒂芬的束缚与控制,透视小说中"规训与惩罚"的事件及忏悔的事件如何将以斯蒂芬为代表的爱尔兰青少年塑造成为符合社会规范的个体。对《画像》福柯式的解读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作者乔伊斯对爱尔兰社会的剖析与反叛。  相似文献   

14.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构建源于译作地位低下,致力于推翻原作的统治地位,积极找回自己的身份,重新确定译作和原作的关系,以此拓展原文的生命力,促进翻译事业的生存与发展。在《已故上尉的女儿》中,女儿们生活在有着威严父亲的家庭环境中,父亲至上的权威统治抑制了她们的自然成长,她们的处境跟翻译一样,依此所有处于类似境况的女性们只有推翻家长式的压迫,寻求到自己的身份,拥有平等的地位,才能拥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E.L.多克托罗的经典之作《比利·巴思格特》颠覆和解构了传统的女性形象。文章借助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分析了小说中被置于边缘语境中的女性人物,认为比利为主导的男性话语遮蔽了女性人物真实、自主身份意识,隐含父权制权力对女性身体和话语的双重控制,而多克托罗通过女性形象的重塑,实现了对此权力控制的消解和颠覆,展示了叙述世界的主观性和不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诚惶诚恐》是比利时女作家阿梅丽·诺冬最著名的小说之一,作家以西方眼光描绘日本社会现实,给西方文化中心主义者一次重新审视日本文化的机会。本文试图用福柯的权力理论对《诚惶诚恐》做深入细致的解读,围绕权力对人物的话语和身体的规训,以及主人公在困境中对权力规训做出的反抗,进一步探寻权力规训的方式和影响,希望能为现代人如何在权力规训下寻求出路,如何在反抗中寻求自我认同和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权力一直是当代政治思想的重点问题.福柯的权力理论是对传统权力理论的一次全新探索.通过将权力看作力量关系,福柯的权力理论不仅弥补了传统权力理论将权力与支配等同的缺陷,还能够同时分析国家的宏观机制和局部的微观实践;同时福柯的权力理论还提出了一种权力下的自由的新型自由实践理论.本文通过阐释福柯权力的基本理论假设,理解其权力理论对现代权力理论的突破之处,并指出其理论对现今政治理论具有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巴金的小说《家》描写了20世纪20年代初期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大家庭的罪恶与腐朽,以及青年一代的反封建斗争。鸣凤是小说中一个极富悲剧色彩的形象,她代表了那些被封建制度压迫的女性。在福柯规训理论的参照下,可以看到鸣凤受到了封建制度以及男权文化的规训,最后她只能以投湖自尽的方式进行反抗。鸣凤虽然是封建社会中被压迫的女性,但是对于当今社会女性的生存也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9.
付红 《海外英语》2024,(2):190-192
非裔美国作家科尔森·怀特黑德凭借黑人文学作品《地下铁道》逐渐走入中国学者的视野。文章拟以福柯的权力理论为基础,深度解读《地下铁道》中黑人女性科拉的身份建构,详细分析小说中科拉作为女性和黑奴的双重身份,揭示权力规训下科拉所产生的身份危机,探究科拉对规训权力的反抗和身份重建过程。通过文本分析,文章旨在更深入地挖掘这部黑人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社会与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由于话语的巨大力量及权威性,在福柯的理论中,"话语"被他赋予了独特的含义和地位.他的大部分著作都盖有"话语"这个术语的印章.不容质疑,"话语"是福柯理论的关键和核心词语.因而对福柯话语理论的解读就是打开福柯思想世界的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