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日教育》2014,(11):F0003-F0003
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创建于1957年,是重庆市首批示范小学,现在校学生四千余人。学校办学五十几年来始终坚持孩子的发展是学校的灵魂的理念,把孩子的立场、体验、收获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在“六年影响一生”和“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办学思想引领下,学校从环境文化建设、价值文化建设、教师文化建设、学生文化建设、课程文化建设等五大维度全方位深入实施素质教育,通过课程整合促进小学教育的综合变革,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辅导员》2014,(17):F0002-F0002
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创建于1957年,是重庆市首批示范小学。 学校办学五十几年来,始终坚持孩子的发展是学校的灵魂。把孩子的立场、体验、收获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和归宿。在“六年影响一生”和“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办学思想引领下,学校从价值文化建设、环境文化设、管理文化建设、教师文化建设、学生文化建设、课程文化建设六大维度全方位深入实施,通过课程整合促进学基础教育的综合变革,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正在"六年影响一生"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在"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学校文化建设的进程中,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从学生发展需要的视角构建课程体系,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愿望,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感受到充实、探索和创造的乐趣。学校通过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利用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机制、策略、途径,让每个孩子按照自己的优势去发展。其中,社团课程是谢家湾小学教育的一大特色。在社团课程中,教师和学生都用心挖掘自己的潜能,收获着自身的更大发展,彰显着"卓越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4月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在头条以长达5分钟时间,推出了题为《谢家湾小学课改:一次艰难的探索》的报道,重庆市谢家湾小学将过去的十几门课程整合成教学与实践、阅读与生活、科学与技术、运动与健康、艺术与审美等5门"小梅花"课程,教师也打破专业界线,一个老师可以上一个班所有的课,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由此联想到,我经常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对学生说:"这个内容,同学们在科学课上也学到过,科学老师一定给大家讲过。"在我校,科学教师和综合实践  相似文献   

5.
毕延威 《教育》2015,(5):10
教学任务再重要,也必须为育人服务,尽管教学是有缺憾的艺术,但是教师不应该放弃好的育人细节,否则,就显得教学基本功不到位了。教师不能适时抓住时机进行教育教学,除了受学科教学逼迫之外,还与学科之间森严壁垒、不许科任教师随意跨越界限有关。2014年,媒体报道了重庆市谢家湾小学,教师把小学10多门课程整合成5门课来教学。这一做法是对传统教育改革迈出了一大步。但在孩子的精神发育和心灵成长的过程中,母语扮演着保姆  相似文献   

6.
毕延威 《教育》2015,(1):17
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内在文化。新课改这么多年了,敢问每一所学校有无自己的内在文化?如果有内在文化,教育的快慢,应该由这所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说了算。在这一原则下,教师应该善待每一个学生,实施生命化教育。比如,北京已经有了私人定制式教育,谢家湾小学能把小学十多门课程整合成5门学科;而我们在没有学校内在文化教育的情况下,把教育割裂成七零八落。上级检查来了,分别用这些割裂的条块去应付,结果把教育办得几不像。教育是该静一静了,不能再浮躁,  相似文献   

7.
《中国德育》2013,(18):2
谢家湾小学创建于1957年,是重庆市首批示范小学。办学五十几年来,学校始终将孩子的发展作为学校的灵魂,深入践行"六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创造性地开展"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主题型校园文化发展战略,形成了鲜明的学校文化特色,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语言与人文、道德与公益、国际理解……北京市中关村第一小学之所以能够创设出如此丰富多彩的可选择课程,除了切实站在儿童立场、深度融合多种资源外,还在于它实实在在地将教师作为课程改革的主体。正是对这一理念的自觉关照,不但为中关村一小的课程变革注入不竭动力,也为学校教师专业水平与学科素养的再一次提升创造了绝佳的机会。熟悉这所学校的人都知道,在中关村一小,有着这样一个行动理念—"一名好老师就是一门好课程"。换言之,学校自主  相似文献   

9.
生命是教育的根本,把“生命教育”这一教育理念运用到学校教育中刻不容缓。在小学开展生命教育的各种形式中,开展生命教育课程是学校真正实施生命教育的保证。但一线教师在开展生命教育课程时,面临着两个困境。一是开展生命教育课程的教辅资料应该如何整合?二是开展生命教育课程的形式应该如何把握?针对此,笔者认为,绘本可作为小学开展生命教育课程的良好媒介,可作为教辅资料整合小学生命教育课程。绘本运用于学校开展生命教育课程,具有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正确生命价值观形成,帮助孩子体验生命中的积极情绪,建构积极的生命价值的成长意义等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4月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在重要时段以《谢家湾小学课改:一次艰难的探索》为题播发了重庆谢家湾小学课改的经验,并在之后的新闻档中进行了连续报道,让这所小学"一夜之间"在全国广为人知,其经验和做法被人们热议,同时引发了对新课改深层次的思考。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现在新课改已从当初的理念满天飞、新词迭出的急躁阶段进入了冷静的理性反思和实践阶段。虽然谢家湾小学并不像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那样  相似文献   

11.
学校文化是学校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教育思想影响下,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创造并积淀下来的能够反映学校整体风貌和形象气质的一种稳定、独特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是推动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重庆市谢家湾小学依据"六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结合学校实际,明确提出了"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这一主题型学校文化,并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经过为期三年的建设实践,初步界定、解读和实践了这一主题型学校文化,并从学校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课程文化和环境文化五个角度对这一主题型学校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措施进行了探索,初步建构并形成了学校独特的主题型学校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2.
<正>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是重庆市国培基地学校,2010年以来接待国培学员37人,培训效果引起强烈反响,培训工作得到参培学员和各级领导的高度好评。"在谢家湾小学为期一个月的培训今天就要结束了,我想说,这一个月的培训将会影响我所剩职业生涯的全部!"——国培学员张智蓉  相似文献   

13.
谢家湾小学始建于1957年,1999年被评为重庆市首批示范小学。近年来,学校在传承近50年的办学积淀上大胆创新,秉执主题型学校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通过价值文化、课程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四个方面的系统实践,引领学校从传统的监管式办学模式逐渐走上人本主义的学校文化轨道。  相似文献   

14.
蒲春燕 《中国德育》2013,(13):50-51
课程是育人的主要渠道。成都市娇子小学一直致力于课程研究,通过整合,课程不再是一颗颗毫无关联的"树",而是变成一片资源丰富的"森林"。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的整合学校课程是实现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最为关键的环节。2004年,基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孩子成长的需求、学校发展的趋势,我们确立了"博雅教育"办学理念。这里的"博"指基础厚、能力强,主要是  相似文献   

15.
何军  刘云生 《今日教育》2009,(11):51-52
推荐语文化之魅力,在于传承与创新。谢家湾小学"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主题型学校文化,从生命成长的视角关注每一个师生。吴晴漪老师作为谢家湾小学的一员,平和谦逊的性格,和谐灵动的课堂,无不渗透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德育》2013,(18):60-61
谢家湾小学的教学楼外墙上有一朵硕大的"红梅花"。学校将当地文化资源"红岩文化"引入校园,形成了"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校园文化主题。在校园文化的引领下,学校致力于"让每一位孩子按自己的优势去发展",注重教育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参与意识及能力的培养,注重通  相似文献   

17.
正"做中国人,做艺术人"是山东省诸城市实验小学的育人目标。围绕"将中华民族文化艺术植根于孩子的心中"这一办学思想,学校将三级课程中蕴含民族艺术教育的因素进行提炼、梳理,整合成三大民族艺术教育核心课程——国墨书法课程、传统文学课程和民族器乐课程。这三大类艺术教育核心课程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艺术素养,为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画一个完整的圆。  相似文献   

18.
《中国德育》2013,(18):F0002-F0002
谢家湾小学创建于1957年,是重庆市首批示范小学。办学五十几年来,学校始终将孩子的发展作为学校的灵魂,深入践行“六年影响一生”的办学理念,创造性地开展“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主题型校园文化发展战略,形成了鲜明的学校文化特色,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知识论是西方教师学习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立足点。传统的知识论、建构主义的知识论和复杂性理论对知识的认识立场令不同阶段教师学习研究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从发展趋势看,教师学习对推进教育系统性变革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整合"个体—群体(学校组织)—政策"系统是其进一步研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在对厦门市小学科学课程教师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小学科学课程教师的性别、年龄、学历、专业、职称、教龄、身份和专兼职等情况,以及学校提供的信息技术条件、教师对应用信息技术的态度、小学科学教师对常见教学软件的掌握情况、小学科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情况、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师生互动的方式和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整合现状等。提出实现小学科学的课改目标应提高小学科学课程教师的科学素养,重视小学科学课程教师岗位的合理配置,进一步提升小学科学课程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加强对小学科学课程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