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土文化传承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内涵,而教育是文化传承的前沿阵地,文化传承是教育的内在功能,所以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乡村教育的助力.作为乡土社会的文化精英,乡村教师担承着时代赋予的教育责任,即在承续和改造乡土文化以及培养"文化人"的过程中推动乡村振兴.然而,在乡村发展的特殊时代节点,乡村教师传承文化的责任在多种张力的交互影响下面临着"无知""无情"和"无能"的巨大挑战.面对乡村社会结构调整带来的阶段性功能障碍,乡村教师应从"了解乡土""热爱乡土"和"改造乡土"三个方面,探索文化传承的教育作为,贡献振兴乡村文化的个人智慧和努力.  相似文献   

2.
乡村学校是乡土文化传承的重要场域。在所调查的5所乡村学校中,师生的乡土文化传承总体状况不理想。乡土文化传承态度均值高于文化实际践行,教师与学生在乡土文化传承上存在显著差异。鉴于调研的数据,教师和学生要从不同的视角给予教育支持。对于学生,要基于耦合理念实施多维度教育;对于教师,要基于地方性知识,从培育乡村教师的乡土情怀、多元文化品性以及乡土知识教学转换能力方面提供教育支持。  相似文献   

3.
乡土文化传承具有其重要的价值。它是儿童启蒙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儿童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桥梁,是儿童素质教育的有益补充。但"文字上移"趋势的冲击、学校教育与乡土文化的梳理、家庭教育的质变及社区教育传承功能的缺失导致乡土文化传承遭遇困境。学校教育中应提升教师乡土文化情怀、开发乡土文化课程,社区教育营造乡土文化教育氛围,学校、家庭、社区之间联动共生。实现乡土文化传承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4.
学校教育是传承民族优秀文化的主要途径,利用乡土资源开设校本课程又是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有效方法。本文从校本教材《闽南传统建筑文化》的开发和实践为例,探讨如何开发乡土资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本德育。  相似文献   

5.
乡土文化教育是培育乡土情怀、传承乡土文化的主要载体。乡村学校是乡土文化教育的“守望者”,在促进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养乡村学生的乡土情怀,滋养乡村学生独特的文化个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乡村学校的乡土文化教育面临着重重困境:受“教育上移”影响导致乡土文化传承难以为继,因升学为导向无暇顾及乡土知识教育,而“向城流动”则弱化教师乡土教育情怀等。唤起乡土文化自觉是新时代乡村学校的重要使命。为此,需要开发具有乡土气息的校本课程,构建适合乡村学校的评价体系以及培育一支具有乡村教育情怀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6.
大文化观追求一切从文化出发,最终促进文化的发展,对乡土教育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当前,在社会转型和变迁的过程中,乡土教育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文化危机.乡土教育要传承的文化根脉趋于弱化,乡土教育要营造的文化氛围日益冷淡,乡土教育要创设的文化情境濒于陷落.基于此,创新文化传承模式,激活社会、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联动效应,重建文化情境是大文化观视域下引领乡土教育的文化转型之道.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撤点并校过去了十余年,存在的诸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有学者认为十年撤点并校政策改变了中国乡村文化传承的模式,对新农村建设、乡村文明的负面影响极为深远,几乎遍及所有农村地区。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基层教育部门在面临乡土文化和民族文化传承断根的危机之下做出了诸多努力和尝试,令乡村文明回归学校。为深入了解"撤点并校"政策导致乡村文明衰落的情况及乡土文化传承应采取的方法,本研究选择了长顺县构建乡土教育课程,促使乡村文明回归的实践进行了调研,对如何构建乡土教育课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民俗是乡土文化的表征,是地方性知识和生活方式文化的统合。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传承地方民俗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日益凸显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重视青少年群体的乡土文化教育,透过学校教育的途径,引导他们认知、体验和传承地方民俗并在这一过程中寻找和体认自己的文化身份,形成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起对家乡的感情,是推行乡土文化教育的着眼点和目标。  相似文献   

9.
乡土教育“:乡土”与“天下”之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乡土教育作为一种传承乡土文化的教育,它是多元文化整合的有效途径,也是国民教育的有益补充。乡土和天下不只是一种特指的地理空间,也是一系列符号象征。从乡土到天下,既意味着地理空间的变化,也意味着人的变化,而链接乡土与天下的纽带则是乡土教育。通过开展乡土教育,可以让个体在感知乡土的基础上,逐步培养他们对乡土和天下的认同,从而真正成长为适应社会变迁的现代人。  相似文献   

10.
乡土文化是乡村教育的素材来源,乡村学校教育是乡土文化的重要传承方式,千百年来乡村学校教育与乡土文化互哺共生。但如今在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结构下,乡村学校、乡村教师队伍以及乡村学生与学生家长偏颇的教育价值观使得乡村学校教育与乡土文化的关系渐渐疏离。基于对当前乡村学校教育与乡土文化传承危机的反思,乡村学校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开发优秀乡土文化课程;转变乡村教师离农化倾向,增强乡土文化自觉;转变乡村学生及家长的观念,深化乡土情感,以此改变乡村学校教育与乡土文化逐渐疏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弘扬传统文化需要走出一些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动了我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体系建设和具有浓郁地方性知识特色的乡土教材开发。为总结和交流这方面的研究成果,2009年10月9-10日,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与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教学论专业协作体联合在北京举行课程与文化:中国乡土知识传承与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首次以乡土知识和民族文化传承为主题的大规模会议,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乡土知识传承问题的高度关注。本期刊发的部分专家文章就是这次研讨会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2.
<正>为响应国家和江苏省保护乡土人才的号召,同时为传承乡土技能、彰显学校"农"字特色,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淮安生物工程分院十分重视乡土技能特色教育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学校让乡土技能名师走进校园、走进课堂,积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学校通过组织开展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同名师学习交流的过程中逐步体会掌握一门技艺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更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乡土文化日益式微,"断裂"现象愈演愈烈,不仅实践层面的乡土文化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被肢解的危险,观念层面的乡土文化也在市场化和现代化大潮中被边缘化,其结果是乡村文化呈现出整体的逃离与缺席,乡村学校传承乡土文化的功能弱化、主体断层,乡土教育土壤贫瘠、氛围缺失。为此,乡土教育的复兴迫在眉睫,这一复兴是乡土文化从"被动扬弃"到"主动觉醒"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教育与文化相辅相成,教育传承发展文化,同样对于儿童来说其生活中的文化则是他们生命成长的根基,而这也是教育的基础,乡土文化也应成为儿童生命健全发展的"庇护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效挖掘和利用乡土文化这一教育资源,拓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优秀乡土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的精神积淀,增强文化自信、完善文化治理,都需要传承和发展好这一重要文明成果。通过对现代化变迁中优秀乡土文化传承主体、传承环境和传承实践的历史和实证分析,指出传承的主要困境在于:农民主体的缺位与流动及自身精神文化生活贫乏,导致其与乡土环境的剥离、代际传承的松弛和传承实践不利。对策上,既要引导农民科学认识和实践优秀乡土文化传承的核心要义,又要在主体培育、价值观契合、地域文化资源、具体领导组织等方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传承事业的引领。  相似文献   

16.
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幼儿进行乡土教育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意义。如何在幼儿园进行乡土教学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台湾地区幼儿园乡土教学开展近三十年,在乡土教学的课程模式和个案实施方面具有了丰富的研究经验,未来可以扩展乡土教学资源研究、加强乡土教学研究历程之间的衔接、开展行动研究编订乡土教材、加强乡土教学参与人员乡土认知的研究,进一步深化幼儿园乡土教学。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文化日趋全球化,民族文化多样性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乡土知识教育是保护文化多样性、激发学生爱乡爱国情感的重要措施,既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也有利于学校课程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绩,对地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学校统一课程框架中有效进行乡土知识传承,是现今学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新西兰最有影响的毛利语浸泡式中小学综合学校——让卡曼格学校,在当地社区不懈努力并争取到政府支持的基础上,成功开发了毛利语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发散式思考,从现状、探索、困惑、建议四个方面论述乡土文化融入校本课程的应用研究的迫切性和可能性,窥斑见豹,旨在全面推进“乡土文化教育融入校本课程的应用研究”这一省级重点课题的应用研究,更好传承传统文化特别是乡土文化。  相似文献   

19.
陈巧巧 《考试周刊》2009,(11):19-20
《历史与社会》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在帮助他们获得相关人文社会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鼓励学生了解身边的传统。了解乡土文化.逐步学会正视各种社会问题.勇敢地面对各种机遇与挑战.而乡土素材无疑能为此提供了一片“沃土”。本文从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挖掘乡土素材.教师积极收集乡土素材并主动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从乡土中赢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生活中获得人生的教育,注重从乡土素材使用的常态化和针对性等方面出发.来探讨怎样激活历史与社会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正剖析:乡土资源、美术课程、校园文化,这三者有着怎样的联系呢?王福阳和黄坚两位教授,从大艺术观的视野出发,结合教育现实和文化现状,立足于在文化传承中实现资源创新的价值导向,展开剖析,提点策略。从中,我们能够得到启发,寻得实践探究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