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认为问题意识是影响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产出的重要因素,指出目前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的问题意识状况不容乐观。在分析问题意识及重要性的基础上,对人文社科研究生问题意识缺失现象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文本解读、社会现实观察及作用于二者的逻辑思维路径三个研究域,从知识储备、学习方式、现实观察和方法指导四个方面探讨了培养、强化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地方高校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是互动双赢的关系。以校地合作为龙头,参与地方政府部门的决策咨询活动,为地方培养高层次人才,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是地方高校人文社科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提升地方高校人文社科服务社会的整体效能,必须构建和完善人文社科服务社会的良性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3.
医学院校学生人文社科素质培养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医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加强医学院校学生人文社科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医学院校人文社科素质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建立多学科框架结构,开设多层次、多学科的医学人文学科综合课程,积极营造人文素质氛围,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加强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等途径,从而构建科学、有效的人文社科素质培养体系,培养具有医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兼备的全科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4.
郝明君 《天中学刊》2009,24(4):119-121
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与自然科学专业研究生在学习方式上是有所不同的.当前,研究生的学习方式与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及社会发展需求之间存在着诸多的不和谐,有必要从培养研究生的问题意识、倡导自始至终基于问题的自我导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路径入手,对人文社科专业研究生的学习方式予以革新.  相似文献   

5.
人文社科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越发展,解决由此突现的社会问题对人文社科教育的依赖就越大.然而,我国人文社科教育的种种现实性“遭遇“,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危机和人性危机,没有理由不唤起我们对现行教育的重新审视与反思.  相似文献   

6.
人文社科教育课程设置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实施人文社科教育的价值内涵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各类人文社科课程的开设来实现的,特别是理工科类院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包括人文学科教育和社会学科教育,是既有互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类课程。当前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基本上将人文教育和社会学科教育合为一体,实施人文社科教育。目前,世界各国都认识到实施人文社科教育不仅是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手段,而且也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此,人文社科教育在人与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确定了自身的地位。(一)现代人的良好人格的形成离不开人文教育的催生。不论是“人…  相似文献   

7.
一、实施人文社科教育的价值内涵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各类人文社科课程的开设来实现的,特别是理工科类院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包括人文学科教育和社会学科教育,是既有互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类课程。当前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基本上将人文教育和社会学科教育合为一体,实施人文社科教育。目前,世界各国都认识到实施人文社科教育不仅是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手段,而且也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此,人文社科教育在人与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确定了自身的地位。穴一雪现代人的良好人格的形成离不开人文教育的催生。不论是“…  相似文献   

8.
从构建创新体系重新审视人文社科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点提示:人文社科回答的是人类社会的终极问题,这是自然科学所不能的人文社科把握的是整个人类发展的方向,自然科学是发动机人文社科可以防止自然科学中负面因素的过度发生人文社科创新的主要任务: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新概念的提出,重新解释,零散问题系统化,翻译的再创造,新材料的挖掘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学的参与是全方位的。大学创新并非局限于科技领域,而应该是一个思想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我们尤其要重新理解人文社会科学创新的价值及其任务所在。同样,创新体系的构建需要体系的创新,我们必须改革现有大学教育、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专业设置已经从原来的单科型转变为多科型,人文社科专业的扩展使这种趋势更加明显,但在专业扩展中也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多数农业院校中,人文社科专业基础依然薄弱,尚未构成完整的学科体系;另一方面,"多科性"并不代表"全科型",要防止把农业院校办成全科型高校的倾向.正确认识并着力解决这些问题,是农业院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农业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担负培养农业人才的重大使命。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农业高校在人文社科领域的研究力量较弱,人文社科发展不够完善。因此,农业高校要努力探索和发展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通过提升学科整体水平、推动学科间相互渗透融合、健全人文社科研究队伍等举措,来提升其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11.
理工科高校的人文社科发展普遍较弱。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理工科高校“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人文社科”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从社会文化传承、学生全面成长、教师全面发展、学校知名度提高等方面来看,理工科高校发展人文社科十分必要。理工科高校人文社科发展,在资源禀赋、规律认知、人才队伍建设、评价体系等方面都面临一些挑战。为了更好地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理工科高校需要有科学长远的规划,从跨学科交叉融合特色发展、拓宽科研经费投入渠道、注重科研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尊重青年教师的成长规律、优化人文社科科研绩效评价标准等方面推动人文社科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社科知识弱环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社科知识欠缺及人文素质水平不高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这不仅影响了学生专业水平的提高,而且还限制了他们全面的发展,使内化于自身的人文精神曼是无从谈起。因此。笔者认为必须加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社科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13.
对理工类高校发展人文专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工类高校要顺利实现向综合性大学的转变,必须进一步完善自己的学科体系,大力发展人文专业。但在现实中,由于受历史惯性和专业积淀的影响,理工类高校在发展人文专业的过程中,存在着专业设置过急、新专业发展较慢以及专业设置定位不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既要从宏观的角度对人文专业进行合理布局,用动态、发展的眼光评价人文学科的发展,又要打破学科界限,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进人文学科的健康发展,通过人才战略,实现整个人文专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中国社会的各方面都在日益融入国际体系,学术期刊的国际化也成为近年来期刊界乃至期刊主管部门都颇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国内的学术期刊,虽然有些属于跨学科发展,不过总体而言大致可分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两个大类。如同相应的学术研究一样,一般而言,自然科学类的学术期刊的国际化程度要高于人文社科期刊。而归属于人文社科期刊大类的教育学期刊,即便是在人文社科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专业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高校教师专业化包涵着内在相关的四层涵义:教育专业化、态度专业、学科专业化、专业化的阶段性。理工科为主高校中的人文社科专业教师的专业化进程面临着独特困境:他们承担课程的种类太杂,影响了学术水平的提高;学校的激励机制、评价体系对他们相对不公;校级人文社科学术氛围淡薄。为此,这类学校应该大力发展外聘教师制度,完善教师收入分配制度,并且在制订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制度时要充分考虑人文社科专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人才既要求具有科技知识和技能,又要求有人文素养。然而,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现在许多大学生只重实用科技课程,轻人文社科知识;重物质利益,轻人文关怀。这种科技与人文两种文化的不平衡,导致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不和谐。为此,高等院校应切实承担起培养和造就一代既懂科技,又富有人文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存在重专业轻素质的现象,从长远来看这样的培养方式对人才的发展是不利的.高职院校职业人文素质教育应当正视现状,迎难而上,全面重视,转变观念,不断探索适合高职院校的职业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完善的职业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加足马力,有助于培养社会、国家所需的合格专业人才,为学生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等职业教育是现阶段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提供了一大批优秀的职业技术人才,对解决就业问题和优化社会专业技术人才结构有着重要影响。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实施者,班主任对学生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而要做好班主任工作,以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对此,本文简要概括了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履职的若干准则,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探讨人文社科专业开展科技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对我院在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方面的探索,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来对高校特别是人文社科专业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旨在更充分地利用高校资源,提升现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李金 《文教资料》2014,(12):107-109
大学人文社科公共课教师担负着为社会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使他们理解和坚守人性“真、善、美”,勇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理想追求、敢于担当和道义感的优良品德。然而,在高等教育功利化办学目标及当下大学生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下,高校人文社科公共课教学实效性普遍低下,致使部分人文社科公共课教师不安于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最终使人文社科公共课陷入“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尴尬处境。构建完善的人文社科公共课教师评价体系,提高教师的修养,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的思想,理解和尊重学生,成为如今人文社科公共课教师角色正确定位、增强人文社科公共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