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道德经》第十五章《道德经》第十五章说:"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意思是说:保持这种"道"的人,他不要求圆满。正因为他不自求圆满,所以能够去故更新。王弼本此句为"蔽不新成",帛书乙本为"蔽而不成",司马光本是"蔽而复成"。很多专家研究认为,此句应为"蔽而复成"或"蔽而新成"。今据北京大学李中华教授讲解的通行本:"蔽而新成"。  相似文献   

2.
叶存洪 《教书育人》2012,(14):16-17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此章以水喻道,说明近道之人所应具备的品格,这对于校长的办学治校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居善地。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按属性,水总是流向低洼之地,江海之所以有容纳百川的能力,就  相似文献   

3.
古文今解     
[古文]``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②,故几于道③.居,善地;心,善渊④;与,善仁⑤;言,善信;,善治⑥;事,善能;动,善时⑦.夫唯不争,故无尤⑧.  相似文献   

4.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在周金源的办公室,挂着这么一幅醒目的字.周金源是瑞金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瑞金中专)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现任江西七善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相似文献   

5.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第八章) 《道德经》是我国春秋时代伟大思想家老聃的传世之作,虽只五千言,但微言大义,后世的养生家、政治家、学问家、艺术家甚至寻常百姓都从中寻找思想启迪。虽见仁见智,但大而言之,这本书讲了两大问题,一曰“道”一曰“德”。“道”是与宇宙间普遍规律,“德”是人世间特殊规律,是“道”的具体体  相似文献   

6.
《道德经》第八章对水的七善德进行了充分的论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任法融道长在《道德经》释义中是这样解释的:最善的事物莫过于水。无水,则不能产生云云业生的生命世界;无水,任何生物都不能生存。水生育万物,滋润群生而与物无争,不求后报。它柔弱温顺,总是处于为人们所鄙弃的最低下的地方。所以,水最相似于道。常言道:‘人向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总是喜欢奉上欺下,攀高附贵,青云直上,而水则总是流向低凹的、最安全  相似文献   

7.
<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 善治是一种新的教育管理理念.所谓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是现代治理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治理的目标就是善治.可以认为,善治涵盖了以下价值性要素:民主、自治、法治、参与、公正、透明、责任、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8.
一位年轻朋友三十多岁生了个儿子,一家子欢天喜地,从此大家都围着孩子转。孩子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名字是日后引领他在社会上拼杀的旗帜,起名当然更是重中之重。我的朋友提议叫不争,典出《老子》: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他的意思很明白,就是希望孩子将来能成功,而且不是一般的  相似文献   

9.
《老子》第八章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于物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他告诉我们:做人要像水一样,锁定目标,和别人不争,同自己去争。哪怕你处境如何艰难,都要忍辱负重,勇往直  相似文献   

10.
正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第八章《道德经》第八章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它总是处于人们所厌恶的低下地方,所以最接近"道"。"上善",最好的善、第一流的善;"若水",像水一样。老子的话,似乎与我们接受到的教育不一样。我们受到的教育往往是叫人要坚韧,要刚强,要宁折不弯,  相似文献   

11.
声音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是《老子》中的一句话。一个才读小学二年级的女生,居然会用这句话来解释她主动放弃班长竞选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j故无忧。”善治是一种新的教育管理理念。所谓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是现代治理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治理的目标就是善治。可以认为,善治涵盖了以下价值性要素:民主、自治、法治、参与、公正、透明、责任、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3.
谁是三国真英雄?唯曹操与司马懿。而司马懿又远胜曹操一筹。因为司马懿有比曹操明确的安身立命的准则、克敌制胜的法宝,这就是《道德经》。司马懿一生的所作所为,处处闪烁着《道德经》的光辉。政治上,“为而不争”,“功成身退”;军事上,“不争而善胜”,“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道德修养上,“致虚极”,“夫唯不争,故无忧”。司马懿为什么对《道德经》情有独钟?我们可以从他家乡出土的《重修洞微观记》中看出端倪,从他家乡的猪龙河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4.
正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道德经》第三章《道德经》第三章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意思是:不推崇有才干的人,使人民不争功名利禄;不看重稀有商品,使人民不去偷盗;不显耀那些能诱发人贪欲的东西,使人民的心性不被搅乱。  相似文献   

15.
正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道德经》第七章《道德经》第七章,有这样一段话:"是故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因此圣人把自己摆在后面,结果自己反而会占先;危险时把自己置之度外,结果反而能保全自己。不正因为他不自私吗?所以反倒成就了他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老子说:“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由于他(圣人)始终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成就了自己的伟大。)老子认为,一个人只有“终不自为大”,才有可能成为伟大的人。对于“终不自为大”,老子还有进一步的分析,就是“四不”:“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自我表现,所以才名扬天下;不自以为是,所以才名声彰显;不自我夸耀,所以才有功劳;不自高自大,所以才能成为众人之长。  相似文献   

17.
到底争什么     
子玉 《课外阅读》2007,(6):53-53
有一个人叫李聃,很古远的思想家了,他发展了一种思想后来被称为"道家",其核心据说是"夫惟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这实在是高明已极的政治谋略,虽然说不争,但受其影响的中国古代史却争得死去活来,不但有了兵家,还有了厚黑学。其实,认真想一想他的思想,就能发现问题,"不争"的  相似文献   

18.
“大音希声”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一章,其云.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颠;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摘自陈鼓应先生《老子注释及评价》。中华书局出版,1984年5月版第227页。注:本文《道德经》原文皆出此书。) “大音希声”历来为众多学者关注,但对其涵义的理解却各不相同,就其对“大音”的看法也存在着分歧: “大音”是老子哲学的中心概念“道”。针对第四十一章中“建言”后的十二句说:“前六句是指  相似文献   

19.
正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道德经》第十章《道德经》第十章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意思是说:精神和身体合一,能不分离吗?结聚精气,致力柔和,能像无欲的婴儿吗?"能如婴儿乎",王弼本、帛书本皆作"能婴儿乎",今从傅奕本。婴儿、水、女性,这是老子常用的意象,正可以代表老子的无为、柔软、低下、谦和、素朴、不争等思  相似文献   

20.
耳熟能详的《师说》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他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他还说:"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便是古圣人韩愈对教师涵义的诠释。在那时,教师的职责便是传道,授业,解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