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以其开放、多样、共享等特点成为在校学生以及不同层次社会学习者的补充知识、自我提升的有效途径,成为当今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趋势。文章通过对职业院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所面临的困境及相应对策的探析,旨在为我国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在线课程的进化特征及主流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教育技术》2017,(3):112-118
随着全球开放教育运动的不断发展,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在线教育也迎来了大发展。文章首先归纳了在线课程的四大类别和19个要素,总结出大规模开放背景下在线课程的六大进化特征。随后,文章分析了中国高等教育在线课程的三种主流模式,包括讲座型在线课程(公开课)、教师引领型在线课程(共享课)和个人自主学习型在线课程(MOOC课程)。最后,文章从课程定位、特征要素、内容组织方式等三个角度,对这三种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文章的研究,期待能推动在线课程的发展,并为课程设计与开发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网络教育应运而生,成人高等教育网络课程教学得到进一步发展,教师运用教学平台开展网络课程教学,使学生能“随地、随时、随心”进行在线自主学习和团队学习,解决“工学矛盾”.对此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分析网络课程提供有效教学资源以及有效教学和有效学习的现状,寻找其与网络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内在联系,以此评价成人高等教育网络课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艺术教育的开展为中国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了促进我国技术人员的占有率,当前很多高校都迎合教育发展,提高了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增设和开展。反观几年来,我国各地高校致力于在校内开展艺术设计专业项目的课程教学,但是由于不同的高校之间,对艺术设计专业进行教学方式的不同,以至于高校所培养出的创业人才相对较少,并且由于不同的高等学校所处的地域不同,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项目的课程教学改革上会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导致不同高校在教学质量方面有所差异,为了提高高校在艺术设计专业项目上的课程质量,文章通过对当前我国高校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现状、当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以及如何解决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高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在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下,机械原理课程开展了线上教学。文章从机械原理课程的特点着手,综合分析了几类在线教学工具,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角度调整了教学设计,并对在线教学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探索了该课程的在线教学方式和方法,为该课程的线上教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技术》2015,(5):59-64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带给高等教育破坏性冲击,自2012年进入MOOC时代,MOOC成为未来影响高等教育的信息技术。随着MOOC的不断实践应用,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即SPOC)日益呈燎原之势,大有颠覆传统高等教育的趋势。从MOOC到SOOC再到SPOC,"OCs在线课程时代"来临,该文分别介绍了MOOC、SOOC及SPOC,进一步分析高校图书馆在"OCs在线课程时代"的角色定位:"OCs在线课程时代"的倡导者、版权保护及咨询顾问、课程制作顾问及提供课程学习场所;高校图书馆馆员则可以承担起在线课程中"教学馆员"、"助教馆员"和"助理教员"等职能。  相似文献   

7.
双语教学对当今中国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也提供了新的机遇。商务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是培养既熟悉商务,又通晓外语的多元化经贸外语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商务外语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的意义、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推动商务外语课程中的双语教学,促进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翻转课堂、MOOC、微课等新的教学模式给高等教育带来了一场全球化的历史性变革。在此背景下,数学、物理、力学等大学基础课程的在线作业问题,特别是计算题、证明题等主观题型的在线自动化批阅问题成为一个世界性难题。本文介绍了大连海洋大学研制成功可用于网络教学的大学物理课程智能化在线作业系统的经验及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方面,艺术设计课程在云技术的支撑下,借助学习通、钉钉、腾讯课堂等平台开展网上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网络舆情呈现新的复杂态势,势必会对学生价值导向产生影响。对此,基于当前线上艺术设计课程的现状以及意识形态对于艺术设计的重要作用,紧密结合该专业的特性,指出了意识形态教育植入其中的五条可行性方式。  相似文献   

10.
高校在线课程已逐步成为优化教育资源、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主要抓手,因此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和质量评价问题备受关注。文章对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展开研究分析,认为其是提升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质量评价成效的必要环节。第一部分主要分析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现存问题,第二部分主要分析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策略,提出改善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质量评价体系现存问题的有效方法。研究发现,基于时代发展背景和现代教育技术基础,建设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构建“互联网+”高等教育教学体系,对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质量评价体系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是推动高校在线开放课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11.
艺术设计专业的网页设计课程作为一门崭新的学科,登上了各个高等学府的教学讲坛,并正在以不可逆转的趋势,成为现代高等教育所必备的专业课程之一。本文对目前艺术设计专业网页设计课程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提升教学环节质量,是开展课程教学评价的直接目标。依据产出导向(OBE)理念开展课程教学评价,旨在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将教学改革深入到实际教学环节中,加深教师对新教育理念的认识,打造新的课程教学体系。主要针对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探究如何基于OBE理念开展课程教学评价工作,以及如何在课程教学实践中落实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从而持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阐述了对毕业设计在课程选题、市场调研、设计方案形成、设计成果表达、毕业设计评分等各教学环节采取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教学改革的措施,为提高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质量和探索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新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4.
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所有人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新的机会,同时也为高等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试验场所。当前高等院校纷纷投入MOOC行列一方面是为了使高等教育能够惠及更多的学习者和扩大机构的品牌效应,另一方面在于推进院校内部的教学改革以及探索新的运作机制。MOOC潮流的涌现使得高等教育变得更加开放,一些新的特性也在高等教育领域随之出现,其中包括开放的课程、开放的学习、开放的评价以及开放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世界教育信息》2013,(2):79-80
<正>据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2012年11月19日报道,如今,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在高等教育领域,尤其是美国高等教育领域已经成为重要的话题。在线课程被视为扩大教育范围和降低教育费用的新方法。免费在线大学课程项目"课程时代"(Coursera)创始人之一达芙妮·科勒  相似文献   

16.
余宁 《教育与职业》2006,(21):22-23
认识职业教育中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规律,强调各门艺术设计课程之间的联系和一致性,有效地发挥教学资源及艺术设计的文化传承功能,对开展素质教育、造就全面发展的实用型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目前高等教育中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开设中重实践轻理论的现实状况,论证理论课的开设对学生拥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和提升学生专业设计理念的必要性,以及课程建设途径,以表达对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期待。  相似文献   

18.
文章探索并实践在“新艺科”建设背景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创新,结合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其作为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信息化教学载体,以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平面设计》在线开放课程为例,将思想教育内容深度融合到专业技能课程中,作者从课程特点,教学设计、考核方法、实施成效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以期带动和促进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构筑“新艺科”,推动艺术设计专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即慕课)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给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互联网与高等教育结合的产物,慕课的"开放""共享"理念正在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有助于推进课程和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以及学习方式方法变革,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因此,以慕课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为抓手,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给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结合其特点探讨如何对发电厂电气部分这门在线开放课程进行课件制作。要求课件制作规范有特色,各单元按内容特色灵活采用不同的视频表现形式;难易突出,张弛有度;反馈及时,制作精良。这样的课程视频才能更加生动直观、有感染力及认可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